古诗立秋的注释(赏析唐代诗人齐己的新秋)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古诗立秋的注释(赏析唐代诗人齐己的新秋)(1)

译文

猛然发现,炎热的三伏天就要结束了,又到了一年立秋之时。

露水与彩霞,在早上欣赏它们,还会感觉到些许凉意;白云和山峰,在黄昏欣赏它们,更觉得奇妙而变化多端。

田野上的庄稼,即将成熟,随风飘散着香味;原野上的小草,有的已经开始枯萎了,原野因此显得格外辽远。

我们处在这样清净的时光里,就不要伤悲了,不妨保持一颗安仁之心,迎接秋天的到来。

注释

露彩:露珠与彩霞。

迥:辽远。

谩:莫,不要。

赏析

这是唐代诗僧齐己的一首立秋诗。

又是一个美丽的秋天到来了,多少绵绵情意藏于心底,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次郊游,秋天的独一无二的牵挂,秋天里的一望无际的庄稼……是的,美丽绚烂的秋天来了!

这首诗的绝妙之处在于诗人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美丽动人的立秋图。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这两句是说,猛然发现,炎热的三伏天就要结束了,又到了一年立秋之时。这是写“季节之更迭”。

一个“惊”字,说明季节更迭之快,时间流逝之快。一个“遇”字,点出了遇见秋天的美好与温暖。送走了炎炎夏日,迎来了秋高气爽,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变化才是真正的永恒。我们对待季节的变化,乃至人生的变化,都要用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的思想待之。

“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这两句是说,露水与彩霞,在早上欣赏它们,还会感觉到些许凉意;白云和山峰,在黄昏欣赏它们,更觉得奇妙而变化多端。这是写“立秋之天气”。

一入新秋渐次凉。到了立秋,一美在天气渐凉;二美在云峰景奇。一个“冷”字,点出立秋后天气的微妙变化。一个“奇”字,道出了立秋后云峰的奇妙景象。无论是“冷”还是“奇”,都表明了诗人对于秋天到来的喜爱之情。

古诗立秋的注释(赏析唐代诗人齐己的新秋)(2)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这两句是说,田野上的庄稼,即将成熟,随风飘散着香味;原野上的小草,有的已经开始枯萎了,原野显得格外辽远。这是写“立秋之草木”。

“垄香”对“原迥”,“禾半熟”对“草微衰”,对仗极其工稳,意境悠远,可谓锤炼字句的难得佳作。这与齐己对诗歌字句要求较高有关,早年他曾因《早梅》一诗谒郑谷,在郑谷帮他改了一个字后,齐己遂拜郑谷为“一字之师”,可见他在锤炼字句上所花的功夫,以及对于文字的敬畏之心。

立秋了,不仅仅云美、霞美、山美、露美、天气美,更重要的是收获美、草木美。因为庄稼快熟了,所以田野飘香;因为小草枯萎了,所以原野显得格外辽远。

“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这两句是说,我们处在这样清净的时光里,就不要伤悲了,不妨保持一颗安仁之心,迎接秋天的到来。这是写“立秋之清光”。

“清光”,意即太平盛世,美好时节。在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最重要的是“安仁”,而非“起悲”。虽然“自古逢秋悲寂寥”,但诗人并不提倡,而是要学会“以仁安心”。

“成篇之后,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此高手也。”纵览全诗,正似等闲不思而得,齐己可谓作诗高手。

古诗立秋的注释(赏析唐代诗人齐己的新秋)(3)

“多故堪伤骨,孤峰好拂衣”,他的另一首《惊秋》同样写得非常有意境,读来仿若一阵秋风拂过心间。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这样写秋的诗句过于悲凉,诗人却劝我们不要悲秋,在这美好的清光里,应该好好享受当下,看到秋天的独特之美,拥抱秋天。

不知不觉已是秋,忙忙碌碌又一年。最后,衷心祝愿大家都能享受当下,收获快乐,不负秋天不负岁月。


作者:严勇,文学硕士。曾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诗评近百篇。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已出版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散文集《读书旅行》、随笔集《风韵泰州》。发表文章千余篇。现为报社编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