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7月18日,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访问学者章莹颖遇害案,有了最新的结果,陪审团没有判被告克里斯滕森死刑,而判处终身监禁。克里斯滕森将最终死在牢里。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1)

章莹颖父母的遗憾

由七名男性、五名女性组成的陪审团,在封闭量刑会议中,最终因陪审团无法一致达成死刑的协议,而依规定对被告处以无期徒刑,此前,章莹颖的父母一直呼吁要求判被告克里斯滕森死刑,这一结果让章莹颖的父母感到遗憾。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2)

陪审团成员

轰动美国的飞机相撞案

章莹颖案件由于陪审团的最终决定,左右了被告的命运,也让人们对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陪审团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权力?他们是如何产生?背后有着怎么的法理?在说美国陪审团之前,先来看看在美国发生的一起盗车引发的飞机相撞案。

1987 年 3 月 10 日,在洛杉矶市南郊好莱坞所在地附近,发生了一起火爆程度堪比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的追车大戏。两名偷车贼为了躲避警车追捕,以接近每小时160 公里的速度狂飙了 80 公里,在逃跑的路上,嫌疑人一会超高速逆行,一会做出 S形机动。眼见警车已经无法追不上这位技术高超的盗车贼,美国警方也不是吃素的,立刻派出三架警用直升机居高临下跟踪嫌犯。顿时,美国各大电视台争相直播,嫌犯看到后,更加来劲了,来了几个甩尾调头。一架直升机在进行180 度大转弯时,不幸与另一家直升机凌空相撞,机上数名警员殉职。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3)

陪审团成员

这是一起轰动美国的大案。案件侦破后,检方认为,被告为拒捕而危险驾驶,导致追踪他们的警用直升机相撞,应当以故意杀人论处。辩护律师则称,嫌疑人的动机只是为了逃避追捕,并没有要将警察置于死地的意图,因此没有“故意”杀人意图。

控辩双方,最大的争议点,就落在了嫌疑人的行为是否“故意”。

嫌疑人在飙车时,是不是预期到警方会派出直升机,并能够预期自己的危险行为,会导致直升机相撞?这种预期性,成为“故意”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关键。

这里说的可预期性,指的是:一般人是否能够预见到行为的后果,依靠的是常识判断,而不是,法官和律师拍脑袋。这就需要找几个“一般人”问问,看看公众的常识判断到底是什么。这就是美国陪审团背后的法理——由随机选取的人们为“理性”和“常识”判断的代言人,会不会认为偷车贼可以预期自己的行为会导致直升机半空相撞,最终陪审团的结果是:不认为“故意”。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4)

陪审团

美国陪审团的类型

美国陪审团主要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大陪审团”,之所以说是“大”,主要是人多,通常由案发所在地区的23位普通公民组成,其职能决定是否立案起诉,具体说只要职能是:传唤与案件有关的人证和物证,对有争议性的重大案件做出是否应当立案起诉的裁决,一旦作出裁定,大陪审团就自动解散,由检察官接手办案。

另一种是“小陪审团”,通常由案发所在地区的12位普通公民组成,其职能:负责对刑事和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或民事侵权作出裁决。一旦做出无罪或不构成侵权的裁决,审判即告结束;反过来裁定有罪或侵权成立,则由主持审判的法官依法量刑,作出正式司法判决。章莹颖遇害案,就属于这种12人的小陪审团。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5)

陪审团成员的资格与义务

美国法律规定,陪审团的资格,须具备美国公民身份,且须年满十八岁,未曾触犯重罪或现时受重罪起诉等条件,无种族及性别之限制。公民一旦被选中去当陪审员,如不按时报到,就被视作蔑视法庭,轻则罚款,重则会被“请进”监狱。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6)

被告克里斯滕森画像

选拔程序流程

陪审团成员的挑选是在审理法官的主持下进行的。法官的助手从当地的选民登记手册中,随机抽出候选人名单。法官根据案件的情况确定最初陪审员候选人数,有时候选人数可多达二三百人。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7)

被告克里斯滕森画像

陪审团成员会隔离吗

一般影响不大的案子,陪审员是可以回家的。但如果案子引起了轰动,新闻界的报道无孔不入而使陪审员受到干扰的话,陪审员就必须完全隔离了。但是,在章莹颖遇害案中,已挑选出12名陪审员和6名候补陪审员,据法官杰姆·沙迪称,陪审员在案件审理期间没有被隔离。至于什么原因,法官并未作出过多解释。由于本次陪审团男性居多,白人陪审员占大多数,年龄则是30到70岁不等,有网友表示非常担心,希望陪审团没有“潜在种族偏见”。

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了吗(章莹颖凶手判终身监禁)(8)

陪审团旁听案件

陪审团的前景

美国陪审团制度的发展,目前存在较多问题。陪审团的成员自身素质、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只是体现该地区、社区的民意,有时难以让人接受其观点。美国有些州已经不再使用大陪审团,陪审制度也常常被诟病影响了司法效率等问题,以致于一些学者、法官开始对陪审团制度的存废展开争论。

撰写:天津广播新闻中心李文刚 图片来自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