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

作者:武小五(富书专栏作者)

知乎上有个问答:是不是大部分男人都渴望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获得高赞的是用户金源的回答,他说:

我自己目前就是一个‘被需要’情结很严重的男生,认为‘不被需要’就是‘不被在乎’,很沮丧。

心理学上有一条:有时并不是你去帮助别人他才喜欢你,却是让他来帮助你而使他喜欢你。

这句话对我这样的男生非常准,你找我帮忙、让我做事,我就会感受到‘被需要’,从而很开心。

这段回答告诉我们:有一种幸福,叫“被需要”。

无论亲情、友情、爱情,只有不断满足对方“被需要”的感觉,彼此的关系才能更和谐、更长久。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1)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2)

父母因“被需要”而幸福

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把碗留给母亲洗》的短文,很有感触。

一天晚上,几位实习归来的学子在教授家里吃饭,晚餐结束后大家抢着要洗碗,被教授阻止。

让学生们没想到的是,教授竟然让他八十高龄的老母亲洗了半小时碗。

搀母亲回房后,教授又把碗重新洗了一遍,然后对着诧异的学生们说:

做母亲的没有不想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即使她老了,但在她眼里,儿子永远需要她的帮忙。让她洗碗,她就会感到儿子需要她,一整天就会过得充实。

有人说:“我们拼命地想要长大,拼命地想要向父母证明自己已经独立了,可我们的父母却在害怕自己有一天不再被需要。

这话说得太对了。

同样的,有一次,邻居小妹告诉我,她经常让老爸到小区门口给她取快递,哪怕她当时没有事情忙。

每次,她的老爸都很开心,觉得被女儿需要着是一种幸福。

作为与母亲相距千里之遥的小儿子,短文中教授和邻居小妹的话让我想到了八十高龄的母亲。

每次回老家过年,母亲都会给我们准备好多东西,今年同样如此。

大年初二下午,母亲就把给我们准备的东西装好了,有馒头、包子、丸子、肉块、粉条、点心。

那天,我和妻子一边说着“现在城里超市啥都有卖的”,一边忙往外拿。

母亲急忙过来阻拦,很生气的样子:“反正有车,你们放在冰箱里慢慢吃!我一个人能吃多少?”

看母亲的态度如此坚决,我和妻子只好作罢。

初五下午驱车返回威海后,我打电话告诉母亲,她给的东西把冰箱都塞满还没放完,母亲说:“你们就放着慢慢吃吧。”

从母亲的语气里我能感觉出,母亲在电话那端一定是笑着说的,脸上一定是幸福的表情。

在母亲看来,儿子能接受她给的东西,说明她还受人关注着、被人需要着,因而会感到幸福和快乐;

相反,我和妻子不要她给的东西,她就认为我们冷落她、不再需要她了,她因此会感到失落和不安。

父母“被需求”的背后,其实是在向子女找安全感,他们担心子女认为自己年老了、落伍时代了、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了。

子女一旦需要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这证明自己还有价值、没被嫌弃,因而会感到幸福。

所以,和父母相处,我们不妨透露出一点需要他们才可以完成的事情,或者接受一些他们给的东西,让他们有被需要的感觉,这就是幸福。

孝顺父母有很多种,让父母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也是一种孝顺。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3)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4)

朋友因“被需要”而长久

作者子凌有一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

人之于世,或远或近,总有些朋友在某个阶段相伴而行。行走之间,偶遇一知己,最为难得。

彼此相知相惜,无话不谈,你的开心会主动与他分享,他心绪不佳时找你诉说,遇到难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找你帮忙。

找你的次数多了,他觉得过意不去:不好意思,老是麻烦你。

你则会心一笑:其实,被需要也是一种幸福。

但是,有的人不明白“被朋友需要也是一种幸福”,只知道帮助朋友,却不想麻烦朋友,结果被朋友疏远。

我以前的同事马浩就是这样。

马浩是个热心肠的人,只要听说哪个朋友有了麻烦,他都会积极帮助解决,所以起初大家都觉得他是个值得交往的人。

但是,在与朋友交往中,马浩只讲付出不求索取,喜欢给别人帮忙却不愿接受对方的帮助。

有一次,马浩的父亲得了癌症,做手术、住院花了几十万。他没有向朋友透漏半句,而在朋友从别处知道消息纷纷解囊相助时,马浩愣是不接受。

之后,马浩拒不接受朋友帮助的事又发生了几次,朋友们便对马浩有了看法,逐渐与马浩疏远了,有了什么困难也不告诉他,马浩提出帮助时也坚决不接受。

对此,马浩感到不解:“我积极给你们帮忙,你们为何要这样对待我?”

后来有个铁哥们向他透露了真相:

你只知道帮助我们,却从不接受我们的帮助,让我们感觉到不被你需要,等于我们的能力和价值不被你认可,和你交的过程中我们体验不到幸福,不愉快的交往还能继续下去吗?

马浩这才明白症结所在,从此他开始学着适当地找点事麻烦一下朋友。慢慢地,朋友又愿意和他交往了。

交际学认为,人际关系要达到和谐,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其中保持需要与被需要的平衡便是一个重要方面。

在心理学界,马斯洛提出过一个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中第四层是尊重需求层次,就是希望别人注意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意识到在世界上的价值。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5)

这个理论告诉我们,被人需要是我们个人价值重要体现,当你被周围人认可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人生会更有意义,会感觉更幸福。

你只知付出,不求回报,在朋友要求帮助你的时候拒绝了对方,他们就会觉得不被需要,自尊受到了伤害,心理达不到平衡,因此对你不满。

好在马浩在朋友的提醒下,及时意识到了这个道理,这才维护了朋友间的友谊。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6)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7)

夫妻因“被需要”而恩爱

某论坛曾组织过一个关于“男人到底喜欢温柔可人的女孩子还是精明能干的女强人”的话题投票活动。

结果是百分之十的人选择了后者,而百分之九十的男士倾向于前者

其实,理由很简单,后者会把男人生活中的一切安排地近乎完美,让男人感觉自己可有可无,心情很不爽;

而前者需要自己去关心去呵护,让自己的男友力(老公力)爆棚,让自己体验到被需要的快乐。

我非常赞同百分之九十男士的观点,由此想到一位书友给我讲的一件事。

书友生性要强,在单位工作起来风风火火。有一次,她洗澡时不小心滑倒,导致右腿骨折。手术后,她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家务活全部由丈夫来干。

因为手术的缘故,她在夜里常常感觉口渴,但是性格要强的她不想麻烦老公,也是觉得老公忙碌了一天,睡得正酣,心里不落忍喊醒他。于是,她常常尽力忍着。

一天晚上,她渴的难受,翻身的动作大了点,把丈夫弄醒了。

知道她想喝水,丈夫忍着巨大的瞌睡起床为她倒水。等她喝好水,他才上床睡觉。

她觉得过意不去,对丈夫客气了一句:“不好意思,麻烦你了,影响你休息了。”

没想到丈夫却说:

夫妻之间还说啥麻烦,你不麻烦我,难道你还想麻烦别的男人?以后想喝水直接告诉我,别再忍着了。

书友说,那一刻她才明白,自己觉得是麻烦了丈夫,可丈夫觉得自己被妻子需要才是真感情,也是一种幸福。

有人说,长久的夫妻关系,都是相互利益来往的,也就是说彼此之间都是被需要。

真的是这样,婚姻里的“麻烦”,就是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一个在找“麻烦”,一个乐于被“麻烦”。

在这种相互麻烦中,我们感受到另一半对自己的依赖,自己在家庭的价值得到肯定、心理得到满足,所以会感到开心快乐,爱也才能升温、持久。

另外,在家里不独断专行,遇事和爱人多商量,多请对方帮着参谋;

经常告诉对方“家里没有你不行呀,这个家还是需要你”,这些都会让爱人感觉到自己被需要、有价值、受尊重,这样的夫妻哪能不恩爱一生呢?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8)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9)

有一种幸福,叫“被需要”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这种“被需要”的心态,其实是普遍存在的。

有位网友坦言:“被需要,说明你在别人心里占有一定位置,说明别人真把当你一回事。

如果哪一天没有你,别人都一样过得开心快乐,没有人再需要你的帮助,没有人需要你的关心,没有人需要你的呵护,再没有人需要听你的安慰,那时候感觉真的就很悲哀了。”

的确如此,不被需要的悲哀,非局外人所能体会;被需要的幸福,也是别人难以理解的。正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唐若说,最幸福的人生,莫过于拥有这三样东西:有爱做的事;有爱的人,也被爱着;被人需要。

是啊,一个人如果被家人需要、被朋友需要、被爱人需要、被社会需要,那是一种怎样的幸福人生。

让我们在关注自身需要的同时,也重视满足对方的“被需要”吧,让对方在“被需要”中感受到价值的实现,体验到受重视的幸福,这样彼此的关系才能更和谐、更持久。

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相互理解(人生最大的幸福)(10)

作者简介:武小五,富小书的人,富书专栏作者,身处滨海小城,心观大千世界;干着严肃的工作,写点轻松的文字。本文来源:富小书(ID:fxsfrc),你身边最好的闺蜜,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