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1)

“力士脱靴”这个成语来源自野史《松窗杂录》形容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

“李白名播海内。玄宗于便殿召见。神气高朗,轩轩然若霞举。上不觉忘万乘之尊。因命纳履。白遂展足与高力士曰:去靴。力士失势,遽为脱之。

故事讲的是:开元中年唐玄宗召见名扬四海的李白,立马被李白如仙人般高朗的气质所震撼,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国君王,并与李白相聊甚欢。李白临走时唐玄宗体贴地赐他一双新靴子。初入宫廷却狂傲不羁的李白直接把脚伸给旁边的高力士将军面前:“脱靴吧”。高力士一时进退两难,只好替他脱了。但是高力士事后记恨在心上,故意说李白创作的诗句“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是把杨贵妃比喻为亡国祸水李飞燕。杨贵妃信以为真,向唐玄宗吹了枕边风,李白就此与朝堂无缘了。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2)

《长安十二时辰》中严太真角色的原型便是杨贵妃

但事实上李白在《代宋中丞作自荐表》云:“天宝初,五府交辟(推荐),名动京师。上皇闻而悦之,召入掖庭。”从中可以知道李白是在天宝初进京的,并非野史中的开元中年。其次李白在长安当官是天宝二年,当时杨贵妃还是女道士太真,等杨贵妃在天宝四年成为贵妃后,李白已经离开长安了,两人在时间上并无交集。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3)

关于高力士与李白的交往,范传正在《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林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文中说:高力士大将军扶喝醉酒的李白上龙舟。仅是扶喝醉的李白登上龙舟,范传正便感叹:“优宠如是”。而范传正是李白的通家子侄,其文章的可信度自然高于野史。

由此可见“力士脱靴”仅是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成语故事,历史上高力士并不曾替李白脱靴。那么为什么会有“力士脱靴”这个成语的出现呢?这就要从古代读书人的特性说起了:既想挤上仕途,在官场上大展宏图;但是又蔑视权贵,清高傲世。而且李白的诗歌中,充斥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这样的思想,因此,读书人们借高力士这位骠骑大将军替李白脱靴的故事来表达自己蔑视权贵,志气高洁的精神。

那么真实的高力士是个怎样的人呢?

助唐玄宗平定宫廷政变

公元712年李隆基登基为帝,年号为开元 ,拉开了开元盛世的帷幕。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4)

开元盛世

当时朝堂上的政权并不完全掌控在李隆基手里,“时宰相七人 ,五出(太平公)主门下 ” 不仅朝堂上的宰相多出于太平公主门下,公主自己也深入朝堂,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如果公主不在宫内,宰相们并不敢自专,亲自上门询问公主可否再做决定。“军国大政,事必参决,如不朝揭,则宰臣就第议其可否”。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5)

《大明宫词》中陈红扮演的太平公主

当李隆基还是太子时就与太平公主有诸多不和,听闻太平公主曾提议废太子。皆因两人皆是大权在握,谁都不愿意自己的政治力量被对方所钳制。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在李隆基登基一年后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和冲突已经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公元713年发生了先天之变。据称太平公主准备联合自己的部下逼宫,但是这件事被李隆基知道了,他干脆将计就计,落实太平公主造反的罪名,将他们一网打尽,以达到收复中央集权的目的。

太平公主的逼宫计划似乎在黑暗中有序地进行着,成功似乎就在眼前的时候,太平公主部下的主要战斗力-左右羽林军的大将常元楷,李慈却在宫廷内遭到了杀害。李隆基命令掌管宫廷的内府承高力士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伏了300人士兵等着左右羽林将军入瓮,即可一击必胜!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6)

《妖猫传》中的杨贵妃

随后李隆基亲自率领内侍高力士,太仆少卿李令问、王守一等十几个亲信以迅雷般除掉了太平公主麾下最得力的党羽,宰相岑羲、萧至忠等。在太平公主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将其党羽全军覆没,太平公主本人最后也凄惨地被赐死家中。

但是后世人对太平公主是否真的造反存有争议。毕竟身为武则天皇帝最受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几乎是在政变和阴谋之中成长起来的,若她真想夺位,机会多得是,何必等到李隆基当上皇帝后才动手。

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

先天之变后高力士被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成为李隆基最信任的大臣。“力士当上,我寝则稳” 只要高力士在身边,李隆基就可以放心安睡了。高力士不仅成为了深得圣心的保镖,还成为了皇帝国家政务上的私人助理。据说大臣们的奏折都是先由高力士批阅,如果是小事情就无需禀告皇帝,由高力士按律决策。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7)

《长安十二时辰》中郭利仕原型是高力士

当肃宗还是东宫太子的时候,就尊称高力士为“二兄”,诸王、公主皆呼“阿翁”,驸马辈呼为“爷”。可是即便如此,史书中记录的高力士是这样的:“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骄,顺而不谀,谏而不犯。故近无闲言,远无横议”。在朝堂上拎得清,谁都不偏帮,保持中立;得到君王的称赞也不骄傲;顺服君王的命令而不阿谀谄媚;谏言恰到好处没有冒犯到君王的尊严;因此高力士身边亲近的人不说他闲话,陌生人也不会非议他。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8)

《唐明皇》中周洁扮演的杨贵妃

就这样高力士一步步加官进爵,从加官冠军大将军、到右监门卫大将军,再到晋爵渤海郡公。748年又加官骠骑大将军,达到了武职官员的最高级别。

高力士深得皇帝信任,手握重权,自然不少人都想拉拢讨好他。“若附会者,想望风彩,以冀吹嘘,竭肝胆者多矣。”《旧唐书·高力士传》 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高仙芝等都是通过高力士的推荐进入到朝堂当中的。杨国忠和李林甫后来成为弄权误国的奸臣,安禄山更是成为了安史之乱的主导人,使大唐江山陷入到腥风血雨的境地。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9)

唐玄宗建造极尽奢华的花萼楼

规劝君王远离奸佞小人

李隆基年轻时开创了开元盛世,王国来朝,百姓丰衣足食。但是到了晚年时却沉迷声色,荒废朝政。宰相李林甫也深受皇帝信任。他私自提高百姓的税收,加倍征收回来的粮食带给唐玄宗一种国泰民安,百姓丰衣足食的假象。被蒙蔽了耳目的皇帝于是更加放心地玩乐,不思朝政。

皇帝曾问高力士:我足不出长安已十几年了,如今天下太平,国泰民安。我以前为政事日夜忧虑,如今只想当个悠闲的皇帝。宰相李林甫行事可靠,又忠心耿耿,就让他替我管制军队如何?

高力士深知皇帝宠信李林甫,而且自己手上并没有李林甫行事不当的证据。但是他依然直言进谏:李林甫谋权弄臣,假公济私,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军国大权应当由皇上您自己亲自掌管才合理。

皇帝对高力士的劝告很不满意。皇帝认为可靠的人,你却说他是奸臣,这不是等同于说皇上没有识人之力吗?类似的劝言高力士说过很多,可是皇帝一直都不重视。直到安史之乱的到来皇帝才后悔莫及。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10)

《妖猫传》中的唐玄宗

高力士本人虽然行事无大错,且多次规劝皇帝远离奸佞小人,要防范这些大臣们的不轨之心,但是皇帝并没有听取高力士的进言。因为李林甫,杨国忠,高仙之等奸臣都是通过高力士的推荐进入到宫廷之中,才得以为官做相,手握重权,鱼肉百姓的,所以高力士也被视为为害百姓,引起战火的奸佞小人的的帮凶而备受后世人辱骂。

其次高力士为官这些年也确实通过各种渠道得到了大量的财富,这也是后世的清流才子们刻意忽略了高力士对国家的付出,只在各种戏剧文学作品里把高力士刻画为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的原因。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11)

唐朝政治版图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了持续了8 年的安史之乱。这场动乱带给唐朝的不仅是永远伤痛,更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盛唐时期的疆域直达中亚,安史之乱爆发后,将领们回朝平乱。吐蕃趁机切断了河西走廊,占领了西域地区。此后直到千年后的清朝,祖国才重新获得了新疆的掌控权。在这千年的时间里,当年汉化的安西四镇已经经历了蒙古征服,民族迁徙,伊斯兰教传播等,成为了伊斯兰文明的地区。可以说安史之乱将中原文明和伊斯兰教文明的界限往东推了两千公里。

李白为什么让高力士脱鞋 高力士真的替李白脱靴了吗(12)

太中大夫张少悌为扬州大都督高公作的墓志铭

一生对君王忠心耿耿,死后成为唐玄宗唯一的陪葬

安史之乱之后太子即位,唐玄宗手中的权力尽失,高力士也被贬到巫州(湖南怀化)。即便是面对手中没有权利的太上皇,高力士并没有转眼把太上皇抛之脑后。在巫州时,高力士曾作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都不改。 借荠菜比喻自己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在巫州,对唐玄宗的忠心都不会改变。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驾崩,70多岁的高龄的高力士连夜赶路,想回京送他一生追随的陛下最后一程。不料在半途中伤心过度吐血而死。高力士死后被追赠为扬州大都督,陪葬于泰陵。在陕西蒲城县的玄宗泰陵边上,有一个破败且不起眼的黄土堆,相传这是玄宗唯一的陪葬墓。黄土堆下,埋葬着正是玄宗最忠实的仆人——高力士。

高力士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参考资料

《十论高力士既是功臣又是忠臣》周忠泰 2012年

《三燕寻踪上 下》张松 姚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