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的动机是什么 关于户口的悲欢离合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社会被分为二元社会,人为地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从事工业,农村户口从事农业,由于政策倾斜和价格控制,导致了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户籍制度也成了世袭制度,城里人和农村人因身份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城市户口的生活有保障,每个月都有定量的粮油食品供应,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基本上无压力,所以城市户口又叫定量户口或者国家户口;农村户口的虽然也是天天岀工,农忙下田农闲自带粮油被褥上河工修水利,但还是经常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生产的粮食和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必须优先供应城市;城市人生病去医院,公费治疗,农村人生病正常求仙水,小病扛大病亡;城市人老了有退休金,农村人老了干到死农村人对城里人异常的羨慕,千方百计想跳岀农门变成吃皇粮的国家人,但当时只有一种途径,就是当兵,在部队里吃苦然后转干,正因为城市农村存在巨大的阶层鸿沟,很多当兵的一旦提干了就会甩掉农村的女朋友或者妻子,因为他们不想自己以后的子女生存在农村,当时的政策是子女户口必须随母亲当然也有善良的,提干后继续留在部队,到了一定职位和年限后,妻子可以随军,也就是转成城市户口了当时是城乡不通婚,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只有城市里的老弱病残穷,实在找不到配偶了,才在农村选择对象,而且这对象肯定是农村户口的佼佼者,或相貌,或经济条件,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落户的动机是什么 关于户口的悲欢离合?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落户的动机是什么 关于户口的悲欢离合

落户的动机是什么 关于户口的悲欢离合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社会被分为二元社会,人为地分为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城市户口从事工业,农村户口从事农业,由于政策倾斜和价格控制,导致了严重的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户籍制度也成了世袭制度,城里人和农村人因身份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生活状态。城市户口的生活有保障,每个月都有定量的粮油食品供应,每个月都有固定的工资收入,生活基本上无压力,所以城市户口又叫定量户口或者国家户口;农村户口的虽然也是天天岀工,农忙下田农闲自带粮油被褥上河工修水利,但还是经常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吃了上顿没下顿,自己生产的粮食和鸡鱼肉蛋等农副产品,必须优先供应城市;城市人生病去医院,公费治疗,农村人生病正常求仙水,小病扛大病亡;城市人老了有退休金,农村人老了干到死。农村人对城里人异常的羨慕,千方百计想跳岀农门变成吃皇粮的国家人,但当时只有一种途径,就是当兵,在部队里吃苦然后转干,正因为城市农村存在巨大的阶层鸿沟,很多当兵的一旦提干了就会甩掉农村的女朋友或者妻子,因为他们不想自己以后的子女生存在农村,当时的政策是子女户口必须随母亲。当然也有善良的,提干后继续留在部队,到了一定职位和年限后,妻子可以随军,也就是转成城市户口了。当时是城乡不通婚,城里人看不起农村人,只有城市里的老弱病残穷,实在找不到配偶了,才在农村选择对象,而且这对象肯定是农村户口的佼佼者,或相貌,或经济条件。

因为后来农村人实在养不起城里人,就把一些城里人下放到农村,户口也转到了农村,但他们既不是原来的定量户口,也不是农村户口,折中叫定销户口,村里需要上缴公粮,再由相关部门参照定量户口的供应标准供应,是介于农村户口和定量户口的一种户口性质,后来又扩大了定销户口的人群,把没有土地的人们都变成了定销户口,如果农、渔民和猎户。很多农村人定量户口求之不得,退而求之,通过婚嫁迁移户口,把农村户口变为定销户口,至少衣食无忧了,而且没有上河工的任务了。

后来有了工农兵大学生这一跳岀农门的途径,虽说是群众推荐,但关健是领导审批,所以成为工农兵大学生的社会关系至少要达到乡革委员会一把手才行,与普通农村人无缘。

到了恢复高考的年代,农村人变成城市人又多了一条路:考大学。许多精明的父母砸锅卖铁甚至卖血借贷供应孩子拚命读书,无奈录取率太低且农村教育质量明显低于城市,虽然父母们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市高中高价借读,甚至不停复读,但通过高考成为城市人的比例并不高。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地方财政吃紧,许多城市可以通过卖买的方式将农村户口变为城市户口,当时一开始价格一万元一人,但仍挡不住中国父母为子女的无私奉献,许多人家又是砸锅卖铁卖血借贷为子女,要知道当时城市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大几十元不到一百元,一万元相当于普通工人十年的工资收入,但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吃苦不再被歧视,只要有条件的争先恐后筹钱为儿女买个定量户囗,据说当时公安与政府是五五分成,这极大地调动了卖户口的巨大热情,宣传力度也是空前的,我家五叔是乡里第一个万元户,曾经披红挂绿敲锣打鼓被县政府表彰,东挪西借凑了两万元,厚厚的一沓子,把人造革皮包撑得鼓鼓的,因为当时面值最大的就是工农兵大团结,交上去着实心疼不已,但五叔想到子孙后代再也不是泥腿子了,还是很值得的。谁知道后来因为一万元卖不动了,直接降为八千,五叔知道后一病不起;八千卖不动后又降为六千、五千、四千、三千、二千、一千直至五百,当然后来有了面值一百的钞票,也就几张十几张几十张就够了。也有的精明的农村人看到户口价格不断下降,从中判断以后城市户口可能不值钱了,即使后来免费转户口也不为心动,一直保留自己和家人的农村户口。

变成城市户口的农村孩子,进厂不久,纷纷下岗,市场放开了,城市居民也取消了计划供应,生活无着又去投奔农村户口的父母,但户口却迁不到农村了,只能挂在镇上的集体户口上。当然也有极少数有背景有关系的人家,凭借买来的城市户口,招干进了事业编当上了公务员,那真是赚到了,这个投资亏损的应该是绝大多数。

一晃离“卖买户口”的日子已经过去二三十年了,但恍惚就在昨天,五叔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