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栏目等着我70岁老兵寻亲之路(成功案例其他寻人第96例)

寻人栏目等着我70岁老兵寻亲之路(成功案例其他寻人第96例)(1)

(图片来源自网路)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四十年只不过是太短暂的一瞬间。但对于经过部队战斗洗礼的老兵和战友而言,留下的又是太多的回忆与牵挂。在人生的旅程中,又是最宝贵的黄金时段。毕竟在一个人的生命中,不会有几个四十年。多少次的回忆,战友们都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远方的战友。然而当时的通信却很不发达;许多战友都消失在茫茫的人海中,渺无音讯。

战友之情,是一棵永不褪色的常青树,长盛不衰;战友之情,是一条永不干涸的河流,奔流不息。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老人都爱回忆往事,回首看看走过的路,想起那些虽然苦,却忘不了的年华。在他的心里,虽然那些岁月只是人生的一段路程,但是战友之间情谊才是他一生的财富。

对于一位82岁的老人来说,其实没有什么过多的要求。也许忙碌的日子让彼此疏远,但战友之情一生难忘。他忆起时,时而叹气,时而又会露出微笑。浮现出来的是一幕幕温馨又感动的真实画面……

当年,赵声禄与何平安是在一个部队,转业又在一起工作。供应粮食的时候,何平安家属在武汉,一人的口粮两人吃,因营养不良,造成浮肿,当赵声禄知道情况后,将自己多余的粮票都给了何平安,并发动所有单身的同事去支援。后来赵声禄在土地下放中回到老家,何平安也回了自己老家驻马店遂平县。

六十年代,赵声禄家粮食严重不足,全家人饿肚子。在饥饿中,加入了当时颇为盛行的背粮大军。他们到了遂平何平安的老家,何平安及家人热情款待他们,多次帮他们筹到粮食背回家救命。还清晰的记得第一次去时,正值雪天,棉布做的棉鞋湿透了,赵声禄与何平安一夜没睡,围坐火边彻夜长谈,一人一只把棉鞋烤干了。据赵声禄老人的女儿说,“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大年二十几晚上,父亲扛着重重的袋子,裹着寒冷的空气推门而入,袋子里装有何伯家过年蒸的馒头,包子,甚至还有一条羊腿。那一年,因为父亲的归来,带给全家人希望,欢乐和温暖。”

后来赵声禄家生活渐渐好转,不用再去背粮。1975年西平遂平发大水,那场至今都让人记忆犹新的灾难,让赵声禄家坐立不安,到处打听消息。最后,终于联系上了何平安。何平安告诉他们由于四方支援,不缺吃的,就是家里人多,冬天没有棉衣棉被。那时赵声禄家也并不富余,可还是把他们家的棉衣棉裤缝补整齐,拆洗干净,还准备了拆洗干净的棉被。何平安来了,又是与赵声禄彻夜长谈。走时背了大包的衣被。后来来信说,多亏了那些衣被,全家人过了个温暖的冬天。

就是这样相互扶持的老战友,可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失去了联系。这两位老人,都是普普通通老实人,两位战友,在各自的人生中,始终守望着彼此。时空相隔,心,不离不弃。如今,他们那代人的使命完成了,温暖,却永留心间。

一则“寻找抗美援朝老战友何平安,好像是遂平县某乡小辛庄或者是小李庄人,曾在遂平县汽车队工作,如果健在,约有83岁左右,请帮忙寻找”的消息,在“寻觅天中讨论群”出现。作为志愿者的掂锹的看到了这样的信息,而且联想到自己住在县城,更关键还有自己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也曾是志愿军,赴朝参加过抗美援朝。心想:“这个工作就自己来做最合适。”于是,中午下班后就开始了行动。

志愿者掂锹的首先去找自己的父亲,问问他是否知道一位叫何平安的老战友,他把何平安的基本情况向老人家简单介绍后,掂锹的父亲回忆起,当时的战友很多,但是叫何平安的,当兵复原后在汽车队工作的,似乎一点印象都没有,寻找陷入了僵局。下午上班后,掂锹的又对何平安资料向“寻觅天中讨论群”的驻马店东北人进一步落实,驻马店东北人用短信给掂锹的发了何平安的资料;再次看到资料的掂锹的想到县汽车队,而且想到了一位朋友翟先生,这位朋友自幼跟着父亲在汽车队生活,成年后在县汽车队工作,管过财务、人事、还当过汽车队的副经理,这会不会是新的契机呢?

想到这里,掂锹的是兴奋的,随即打电话联系翟先生,了解到是义务帮助找人,积德的好事,翟先生非常热心,立即进行了梳理询问。约十几分钟后就有了回话。翟先生说:“汽车队确实没有这个人,但通过询问几位退休的老同志,他们说汽车站好像有个叫何平安的,和我们寻找的何平安年龄相当,而且也当过兵,但是现在是否健在不得而知。”翟先生又帮忙询问了何平安是哪里人,又给掂锹的介绍了可以找一位叫陈平的,再打听一下。因为何平安好像与陈平有什么亲戚关系。听到陈平这个名字,掂锹的感觉到希望就在眼前了。原来掂锹的和陈平是老乡,并且和陈平的弟弟陈新安是发小。和翟先生挂断电话后就赶紧与陈新安联系,结果陈新安不在家,焦急的掂锹的忍不住等待,又询问了陈平的电话,联系上后,把事情的原委简单作了介绍,陈平说:“他姐姐的公爹好像叫何平安,但平时基本没有啥联系,陈平姐姐的婆家应该是遂平县常庄乡蔡岗村的。”

这个回复就像是一个即将就要揭晓的答案却又卖着关子。使得掂锹的坐立不安。为了搞清楚,常庄的何平安到底是不是我们要寻找的对象,掂锹的决定还是亲自跑去一趟。在路上,掂锹的突然想到,常庄乡供销社的徐梦奇是蔡岗村人,和他平时经常来往,关系很好,有熟人好办事,本地人也比较了解情况,有利于落实。

当掂锹的赶到常庄乡徐梦奇那里,把情况一说,他就赶紧进行联系。经过打听落实了何平安的具体住址,得到了准信儿的掂锹的迅速赶往。赶到蔡岗村后,询问了一位在门口乘凉的老大爷,老大爷热情的把掂锹的领到了何平安小儿子的家,见到了何平安的妻子单秀英,知道掂锹的来意后,今年已78岁高龄的老太太两眼含泪,告诉掂锹的,老头子(丈夫何平安)已经去世十几年了,也不知道得的啥病,在打麻将玩得好好的,突然栽倒就去世了。还向掂锹的大致介绍了何平安和他的几位关系很好的战友。特别是赵声禄、岳青山(音)等几个战友关系最好。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如果何平安老人还活着,也一定会很激动。经过比对,通过“寻觅天中讨论群”和寻找方沟通,又给单秀英老人和他的小儿子拍了几张照片,何平安就是对方要找的人。

这时,掂锹的抬手看看腕上的手表,时针已指到晚上8时,看着渐渐黑下来的天空,内心充满着一种成就感。

掂锹的说:“这是一次充满幸福的寻找,但也略显遗憾。幸运的是,我们帮助别人找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战友,遗憾的是何平安老人不幸已经去世。人找到了,两位老人却是天各一方难以再相会。”

虽然,结果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我们看到了更多的真实情谊。作为80后的我们,虽然感动着,可是始终都无法真正去了解到他们当年的那种革命情感。何平安老人已经去了天堂,可是他在天之灵,也一定可以感应到,他的战友在找寻他,惦念着他;他们的后辈也可以再次的联系上,成为一家人。美酒愈久愈醇,情谊愈久愈亲。岁月如歌,青春如画,人生守住一个信念便无憾。

宝贝回家寻子网咨询信箱:baobeihuijia@yeah.net

宝贝回家寻子网:http://www.baobeihuijia.com/

宝贝回家志愿者为寻亲者提供免费服务,重点帮助16岁以下失踪儿童

-- ❤点击【阅读原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