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

导语:父母是我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人,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养父母老,而且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在孔孟思想中已经明确的提到了孝顺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传承上千年,其文化表现形式有多种部分组成,孔子文化已经作为中华文明向外输出的标签,成为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一种代表形式。

古语中有一句话叫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外两个不孝指的是什么呢?由于中国封建时期是处于农耕经济时代,而且数次的王朝更迭也导致了对于男性劳动力的需求量很大,因此整个社会充斥着男尊女卑的思想。

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1)

男性成员成为了社会的主导力量,并且他可以随意地对女性的生活轨迹进行安排。所以在此种社会背景下也导致了古人认定必须家中有男性继承人才可以让整个家族进行繁衍。

孟子曾经说过“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对待父母的孝顺有很多种,而没有给家族留下传人则是最大的不孝顺。因此在儒家的思想中认定了繁衍传承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已经上升到了道德、孝顺的高度。

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2)

因为古时候的经济体制以及社会背景导致了爵位的承袭方式是世袭制,所以则要求家族中必须要有继承人。家族越大,人丁越兴旺,所以在此种背景下也演变出了一夫多妻制度,只是为了能让女性成为家族更多的繁衍继承人来扩大整个家族。

儒家思想也成为了封建统治者重要的统治手段,所以久而久之,在天下臣民的心目中也逐渐认定孝顺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想要孝顺,则必须要为家族繁衍继承人。

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3)

那么其他两个不孝顺又指的是什么呢?另外两个不孝顺分别指的是陷害双亲和家中条件不好,却还不努力并且改变生活条件。这些内容主要出自于《13经注疏》,孟子亲自对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注解。而这本书的作者是赵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也是这本书当中的一句话,因此则成为了百姓们口口相传的一句俗语。

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4)

其实赵岐是有一些过度的解读了孟子的意思。实际上孟子所理解的不孝顺,并不仅仅只有三种,而是有五种,实际上孟子认为的不孝顺表现在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此人不勤快,不懂得下地劳作,纵然家庭贫困,但是却不想着改变现状,反而要求父母养着他,这就是不孝顺的一种。

第二种是喜欢赌博,生活当中一切所作所为完全凭借着自己的喜好而对父母不管不顾。

第三种是非常的贪婪,并且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子女,身为丈夫无法对自己的家庭尽责任,身为子女又无法好好地抚养父母,而身为父亲又做不到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这也是不孝顺的一种。

第四种是整天沉迷于享乐,只想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家族的荣耀,反而因为他让整个家族为之蒙羞。

第五种是脾气暴躁,经常打架斗殴,或者是对待自己的父母横眉冷对。所以孟子理解的不孝顺并不仅仅有三种,而是有五种表现形式。

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5)

孟子所理解的五种不孝顺的表现形式,并没有无后为大这一条,所以从这一点也能够看出,孟子并不认为没有给家族繁衍继承人是不孝顺的,只是因为赵岐后来进行了更改,最终变成了人民口口相传的一句俗语。实际上,赵岐更改孝顺的标准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并不是凭空捏造的。

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6)

孝顺的观念传承了上千年,时至今日看来孟子对于不孝顺的方式的理解依旧未过时,而且也是如今人们评判一个人不孝顺的标准之一。当封建时期走在了历史的舞台,人们来到了新时代之后,曾经的把没有给家族留下后人作为不孝顺的标准已经不再适用了。

不孝有三是哪三种不孝原话(俗语不孝有三)(7)

结语:如今大家生活在一个新时代,婚姻自由、恋爱自由,是否决定生育也是女性的自由,所以女性早已经不是封建时期的被定义的生育机器,在一个崭新的时代,女性可以完全独立自主,甚至于在某一些行业依旧可以大放异彩男女平等也是推进时代发展的重要动力

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优良传统有很多,除了孝顺,还有勤俭节约,感恩,拾金不昧等等。对于流传至今的优良传统我们要继承,但是对于封建时期的糟粕也要摒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