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概括(霞客读三国第十四回02)

【曹孟德尽起山东之兵勤王】

却说曹操在山东,闻知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士商议,荀彧进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

(霞客:子犯曰:“民亲而未知义也,君盍纳王以教之义。若不纳,秦将纳之,则失周矣,何以求诸侯?不能修身而又不能宗人,人将焉依?继文之业,定武之功,启土安疆,于此乎在矣,君其务之。”公说,乃行赂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也就是说荀彧也建议“内修品德,兼奉天子,自然会有人来归附”。)

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

(霞客:项羽弑杀义帝于郴,汉王统大军东渡黄河直指洛阳,途经新城,得知义帝的死讯,令三军发丧,缟素三日,同时发檄文《告为义帝发丧》,布告全国。天下诸侯响应,汉王得各路大军支持,共计五六十万人,杀奔彭城,讨伐项羽。)

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

(霞客:朝廷本是欲诏吕布勤王,结果吕布不去,反而推荐曹操出兵,白白错失了机会。)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概括(霞客读三国第十四回02)(1)

荀彧影视形象

正要收拾起兵,忽报有天使赍诏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

(霞客:时机已到,顺势为之。)

却说帝在洛阳,百事未备,城郭崩倒,欲修未能。

(霞客:东都已废,也为曹操迁都许昌提供了借口。)

人报李傕、郭汜领兵将到。帝大惊,问杨奉曰:“山东之使未回,李、郭之兵又至,为之奈何?”杨奉、韩暹曰:“臣愿与贼决死战,以保陛下!”

(霞客:越看越 是觉得可惜了 杨奉、韩暹二位,说实话这二人真是为朝廷没少出力,可惜一步错步步错。)

董承曰:“城郭不坚,兵甲不多,战如不胜,当复如何?不若且奉驾往山东避之。”帝从其言,即日起驾望山东进发。百官无马,皆随驾步行。

(霞客:等曹操勤王不及,只能主动去山东依附了,可惜无权无势的天子,到哪里都摆脱不了傀儡的命运。)

出了洛阳,行无一箭之地,但见尘头蔽日,金鼓喧天,无限人马来到。

(霞客:众人已是惊弓之鸟,就怕是李傕郭汜西凉兵追来。)

帝、后战慓不能言。忽见一骑飞来,乃前差往山东之使命也,至车前拜启曰:“曹将军尽起山东之兵,应诏前来。闻李傕、郭汜犯洛阳,先差夏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保驾。”帝心方安。

(霞客: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时间刚刚好。一切都是天意吧。第一波救援赶到。)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概括(霞客读三国第十四回02)(2)

夏侯惇影视形象

少顷,夏侯惇引许褚、典韦等,至驾前面君,俱以军礼见。

(霞客:以军礼见天子,一是防备敌军偷袭,二来说明曹军治军严谨。)

帝慰谕方毕,忽报正东又有一路军到。帝即命夏侯惇往探之,回奏曰:“乃曹操步军也。”须臾,曹洪、李典、乐进来见驾。

(霞客:第二波救援到。曹军主要将领悉数报到。)

通名毕,洪奏曰:“臣兄知贼兵至近,恐夏侯惇孤力难为,故又差臣等倍道而来协助。”帝曰:“曹将军真社稷臣也!”

(霞客:有利可图,尽心为之;无利可图,诏之也未必肯来。来的未必是忠臣,不来的一定没把朝廷放在心上。)

遂命护驾前行。探马来报:“李傕、郭汜领兵长驱而来。”帝令夏侯惇分两路迎之。

(霞客:这下终于硬气了一回,可以主动出兵迎击了。估计李傕郭汜没做好情报工作。)

惇乃与曹洪分为两翼,马军先出,步军后随,尽力攻击。傕、汜贼兵大败,斩首万余。

(霞客:西凉兵本来战斗力很强,又有飞熊军加持,奈何成匪之后,再好的军队也会变得不堪一击。前者杨奉、韩暹败也是败在绝对实力上,没办法。)

于是请帝还洛阳故宫。夏侯惇屯兵于城外。

(霞客:天子再归洛阳,这下不用去山东了。)

次日,曹操引大队人马到来。安营毕,入城见帝、拜于殿阶之下。

(霞客:大汉忠臣曹操见驾。)

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概括(霞客读三国第十四回02)(3)

曹操影视形象

帝赐平身,宣谕慰劳。操曰:“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今傕、汜二贼,罪恶贯盈;臣有精兵二十余万,以顺讨逆,无不克捷。陛下善保龙体,以社稷为重。”帝乃封操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

(霞客:此时的曹操或许还未必有不臣之心,曾经年少的曹操也是以救国救民自居的。建安元年,曹操为镇东将军,自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录尚书事。接着曹操杀侍中台崇、尚书冯硕等,逐步控制朝廷大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