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的文言文(是诚不欺我还是)

近日来在网上多次看到“诚不欺我”的句子,它表达的意思应是“确实没有欺骗我”, 其意思也容易看得懂,但它其实类似于一种中式英语,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说的是这个意思,但不符合英语语法,不太地道,“很久不见”准确的英语说法应该是“It's been a long time sine we met last time.”,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的文言文?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的文言文(是诚不欺我还是)

不抱希望就不会失望的文言文

近日来在网上多次看到“诚不欺我”的句子,它表达的意思应是“确实没有欺骗我”, 其意思也容易看得懂,但它其实类似于一种中式英语,如“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说的是这个意思,但不符合英语语法,不太地道,“很久不见”准确的英语说法应该是“It's been a long time sine we met last time.”

同样,“诚不欺我”就有一种现代汉语的文言文味道。在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1980年修订本中有详细说明。在古汉语里,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有一个特点: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吾”是“知”的宾语,放在“知”的前面,现代汉语却只能说“不知道我”或“不了解我”。

又如《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这里的“无”同“毋”,“尔”是“诈”的宾语,“我”是“虞”的宾语,所以均倒装前置。“诈”和“虞”都是“欺骗”的意思,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此典后来引申出成语“尔虞我诈”,喻互相欺骗。

另外补充一下,疑问句里的疑问代词宾语也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我欺骗谁?欺骗老天吗?”。“谁”是代词宾语就放在动词“欺”前面,而“天”是名词宾语就放在动词“欺”后面。

又如《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臣实在愚钝,又敢埋怨谁?”。“谁”是代词宾语就放在动词“怨”前面。

这种代词宾语前置的词序,一直为后代古文家所遵守。例如范仲淹《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路归去呢?”。 “谁”是代词宾语就放在动词“与”前面。

又如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将何适而非快?”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那么到什么地方不快乐呢?”。 “何”是代词宾语就放在动词“适”前面。

通过上面的例证说明,准确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应是“诚不我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