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机器人适用场景不包括(RPA流程机器人划分原则和框架)

RPA流程机器人所涉及到的流程总体评估框架和原则,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RPA机器人适用场景不包括?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RPA机器人适用场景不包括(RPA流程机器人划分原则和框架)

RPA机器人适用场景不包括

RPA流程机器人评估划分框架及原则

RPA流程机器人所涉及到的流程总体评估框架和原则

一:量大的、重复的、高频的、有规则的、可标准化的、低附加值的,可批量推广的流程可以RPA化,相反暂不建议相关流程进行RPA化;

二:要区分RPA流程机器人所涉及到流程的难易度和复杂度,按业务维度,系统维度,实现难度、是否跨多系统、跨多平台、跨多语言体系等来确定流程属于那个等级,因为不同等级技术实现难度不一,涉及到的资源投入不一,最终体现价格和价值不一。

具体流程难易度和复杂度评估参考如下表:

RPA机器人实施难度系数参考标准

技术难度系数

业务难度系数

并发个数

A1

A2

A3

A4

A5

A6

A7

B1

B2

B3

1

1

2

3

5

6

8

10

1

2

3

2

1

3

4

6

7

9

12

1

2

3

10

3

5

6

8

10

12

15

1

2

3

注:表内1为标准,2代表2倍难度系数,以此类推,并发是以同时单个流程运行为准,相同流程同时要执行多个,按系数增加,机器人运行并发数主要体现在调度和业务数据处理或共享上。

A1

同B/S系统内部模块之间功能点的直接操作;

A2

同B/S系统内部操作,涉及多规则编辑;

A3

B/S系统涉及外部功能操作,如调用OCR模块(需预处理和后处理)等;

A4

B/S、C/S混合应用操作,非集群,大批量应用;

A5

CS版的SAP应用;

A6

Java Applet/Java Swing应用,比如Oracle ERP,用友NC5.2-6.5;

A7

B/S、C/S混合应用,同时满足集群和内外网,还需配备外部智能硬件或物联网调用;

B1

单一业务模块规则明确的业务操作;

B2

多模块,并需要设计多规则适配的业务操作;

B3

优化原有流程,补全原有缺失的业务功能;

RPA流程机器人划分边界及原则

既需要保障RPA流程机器人上线后稳定可靠连续的运行,又需要按预期完成业务目标,同时也要考虑RPA流程机器人的数量最终是否合理,以及由此产生的费用是否科学,是否必要,因此就需要对RPA流程机器人所涉及的流程类型、流程复杂度、流程长短、流程业务范围、流程的复用性等方面做统一考虑,并做出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一、按独立逻辑最小完整功能单元划分

以完成某一单一职责功能以及真实场景下具体业务人员的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操作的链条为准。比如对私人费用报销业务场景(主要是涉及到的差旅、商务、市场等活动方面的个人垫付,以及相关各类可能的补助(通讯补贴、交通补贴等))就可以经过梳理合理的拆分成几个子流程机器人,票据(火车票、飞机票、出租车票、增值税发票等)识别处理(预处理和后处理)机器人,虽然不同票据类型采用的数据模型不一,数据集不一,训练集不一、算法不一,机器人复杂度、技术性都很高,可以提高机器人的单价或订阅费用但此处不能再拆分成多个机器人;报销单据审核机器人(报销单信息与票据信息核对,与费用预算等信息勾兑,以及单据传递等),报销单据审核机器人又依赖上述票据识别处理机器人;报销单审核通过后,进入付款环节后,可以形成一个付款申请机器人(比对单据信息和银行账户信息以及个人信息等后自动进行)等。其他类推按具体的业务单位职责功能划分,比如采购应付单据审核机器人,但此机器人同样也依赖票据识别处理机器人。

二、同场景同流程同系统不同主体单位应用

同场景、同流程、同业务系统、同一网络环境内,机器人批量推广应用到其他区域中心或卫星中心,可按同类具体机器人数量计算,订阅费可按实际数量计算,但实施费需要有一定折扣优惠,不能按首次实施费用进行计算。

三、同场景、同流程不同系统不同主体单位应用

大部分业务流程和场景上虽然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所涉及的业务系统则可能完全不一样,比如同样是应付单据审核的场景和流程,但不同分子公司或控股公司使用的系统不一致;比如同样是企业日记账导出场景和流程,有的是从金蝶的系统导出,有的是从Oracle系统导出。此处就不能按一个流程机器人计算,应该是按不同的机器人来划分,具体机器人的数量需要根据业务吞吐量和执行频次来计算。

  1. 同场景、同流程机器人运行数量判断标准
  1. 机器人需要7*24运行,独占一个环境,如果要并发多个执行,需要增加硬件或虚拟资源,具体数量需要根据不同主体的工作量来确定,一般常规的操作和人速度相差无几,因为机器人运行还要考虑异常处理机制,需要一定时间的冗余,非常规操作,比如各种票据识别,合同信息识别提取等,机器人的速度和准确率是人的10倍以上。比如一般简单机器人(BS应用内的自动化操作,不涉及ORC等服务的)可以以无头浏览器的方式跑在容器里,因为容器良好的资源利用率,此种类型的机器人要是推广复制只能是两个机器人算一个机器人;
  2. 同场景、同流程、同业务系统非B/S应用推广复制一个机器人就是一个机器人,因为他需要独占相关资源。但如果非7*24小时不间断运行,通过一定的调度策略,运行环境是可以和其他机器人共享,这样可以节省对硬件资源数量的要求;
  3. 同场景、同流程、不同业务系统B/S、C/S需要相互交互的,应用推广复制一个机器人算一个机器人,此类流程本身可能需要配备更多的硬件资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