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路梆子的徒弟李万林(谈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李万林的艺术道路)

介绍北路梆子著名须生李万林的成长道路续柯璜

北路梆子的徒弟李万林(谈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李万林的艺术道路)(1)

李万林是解放以后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北路梆子演员。专攻须生、老生,唱、念、作等基本功扎实。他音域宽广,音色甜美,高亢嘹亮,遒劲奔放,行腔高而圆,低而柔,也富有革新。他的表演细腻准确,很注意人物的内心情感,做到逼真传神,受到新老北路梆子观众的赞赏。

1937年7月,李万林出生在兴县城内一个祖传中医的家里,父亲除了行医,还喜爱弹三弦,拉板胡,吹笛子。所以李万林从少年时期就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并对演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期间,就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在儿童剧《送公粮》中扮演过小老汉,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他鼓动娃娃们组织了一个业余娃娃班,摹仿剧团练功排戏,化妆演出,这可以说是李万林从事艺术活动的萌芽时期。不久,他被剧团招收为学员,正式拜师从艺。这一年,他才14岁。虽然曾引起这个中医世家的争吵,最后还是遂了李万林的心愿,走上了学艺道路。

北路梆子的徒弟李万林(谈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李万林的艺术道路)(2)

李万林初学中路梆子。仅两年功夫,在师傅董翠珍(艺名十七生)的耐心培养下,学会了《黄鹤楼》中的刘备,《凤仪亭)中的王允,《双罗衫》中的姚达,《告御状》中的赵德芳,而且常和老师配戏,边演边带,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进步很快。又在唱腔老师白鹤令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了《算粮》、《九件衣》、《明公断》、《四进士》、《哭殿》、《血泪仇》等唱功戏,初露头角,引起观众注目。

李万林从小重视练功,坚持始终。就连上下班的路上,他也是边琢磨,边走边练。黎明前,鸡叫声未绝,李万林早已来在县城外的河塘上喊嗓子,去得最早,回得最晚。他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从不间断。功夫不负苦心人,他终于练就了一副罕见的铁嗓子。

北路梆子的徒弟李万林(谈北路梆子表演艺术家李万林的艺术道路)(3)

正在他刚刚在艺术上取得一些成就,需要在舞台实践中为党的文艺事业作贡献时,十年动乱,逼使他中断了艺术之路。几经周折,辗转到忻县地区北路梆子剧团当演员。人常说:三十不学艺,改行三年穷。但是他热爱戏曲事业,他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以坚强的毅力,顶住了来自多方面的冷嘲热讽,从头学起。他不分昼夜地苦练,不顾疲劳地钻研、学习,终于掌握了北路梆子的唱腔特点,成为剧团的艺术骨干老戏迷们知道,北路梆子调门高,唱腔多,特别是男演员,很难唱好。李万林知难而上,大显身手,成为北路梆子难得的男须生。

李万林的唱腔,吸收了许多艺人的的优点。他比较喜欢老“十六红”的唱腔;但老“十六红”去世多年,他听说贾桂林会唱“十六红”的唱腔,于是就拜贾桂林为师,请她教唱;听说民间吹奏乐中,继承老“十六红”的唱腔比较完整,便认真听唢呐吹戏,从中汲取营养。他先后拜访过北路梆子玉梅红、“十三红”舍命红,为了学“十二红”的演唱技巧,请五月鲜、六月鲜二兄弟间接摹仿。为使唱腔甜美,吐字清晰,多次请教晋剧演员王爱爱;为了使发音浑厚,喷口有力,登门拜访李树琴;为了表演逼真大方,请武忠做过辅导,为了字音准确,韵味正确,请张庆奎给予指正;为了刻划人物细微,挖掘其内在感情,请张君秋作过指导;为了发音科学,请教过歌唱家郭兰英......他为了看周信芳演出的《四进士》,坐公共汽车去,步行返回住地,一行四十里;为看马连良的戏,他提前三天排队买票;为观摩马泰演出的《夺印》,他从早晨到夜晚,守在剧场门口等退票。他认为:学艺无捷径,只有苦钻研。他以惊人的毅力,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勤学苦练,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演唱风格。改唱北路梆子的十几年里,他成功地塑造了《红灯记》中的李玉和《沙家浜》中的郭建光,《十五贯》中的况钟。《宝莲灯》中的刘彦昌,《王宝钏》中的薛平贵,《金水桥》中的唐王,《薛刚反唐》中的徐策,《空城计》中的诸葛亮,《走山》中的老曹福,《斩子》中的杨六郎,尤其是剧团自编自演的《红石榴》、《续范亭》他都扮演了主要角色,几经获奖。

嗓子是演员的本钱。李万林为了珍惜自己的声带,在艺术上永葆青春,从来不喝酒、不抽烟。多少年来,他坚持演出前多喝水,少吃饭,多休息,少劳累;多想戏,少说话,集中精力,排除一切影响演出的干扰,从而保证了演出质量。真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多年来,他的嗓子经受了各种情况的考验,能适应各类人物、各种感情、各种条件的要求,既能慷慨激昂,遒劲奔放,又能切切低吟,柔呢缠绵,刚中有柔,弱中有强,高低自如,耐人寻味。尽管如此,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永不满足。

在戏曲艺术影片《金水桥》中,李万林扮演了唐王。他一字一句反复琢磨,仔细推敲,把一个处于国事、家事错综复杂矛盾中心的李世民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尤其是在爱妃要求杀人偿命,以正国法;爱女要求保全忠良之后,延续香烟,使他左右为难,无法决断时,他时而表现出天子的威严,时而流露出外公的情感,把个赫赫李世民,刻划成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人。在这出戏中,他时而低回呻吟,时而高亢嘹亮,表情潇洒,演唱自如,李万林进入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

在《续范亭)里,李万林扮演了主人翁续范亭。他以“十六红”的唱腔风格为主体,揉进了十八红、金兰红的刚劲、挺拔的行腔韵味,采用了河北梆子的喷口,使人物更加豪迈奔放,大气磅薄。他以铿锵有力的念白倾泄出对蒋介石不抗日的满腔愤怒,将续范亭忧国忧民,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慨,甘洒热血,唤起民众的赤胆忠心以及气吞山河,声震天地的义举,表现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李万林多才多艺,兴趣广泛。他爱好歌舞,喜欢吹奏,就连摔跤、球类均有兴趣。他能拉板胡,吹笛子,谈不上精,但做到了通。这对他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积累都是有益的。他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继承中有革新,借鉴中有出新。他力求剔除老腔中油腔滑调,或卖弄嗓音,或哗众取宠。根据人物的需要,采用晋剧的一些行腔方法,吸收蒲剧、豫剧、河北梆子以及民歌小调中一些旋律,补充和丰富自己的唱腔。同时力求保持本剧种的特色,使自己的唱腔有新意,又不显棱角。李万林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刻苦钻研和广采博撷的精神是值得每一个观曲工作者学习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