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习惯有害听力健康(远离不良习惯呵护听力健康)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听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听力在轻微受损时,人们一般很难感知,等意识到听力下降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在3月3日第二十个“全国爱耳日”来临之际,记者邀请专家,为大家讲讲出现哪些情况就说明听力受损了,哪些行为会有损听力,从而更好地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不良的习惯有害听力健康(远离不良习惯呵护听力健康)(1)

听力下降, 竟是突发性耳聋“作祟”

感觉耳朵嗡嗡的,说话时总是有回音。提起前段时间的遭遇,市民王女士至今心有余悸。“那天我正在与同事说话,突然周围一片噪杂声响起,有点刺耳,之后我的右耳朵就开始嗡嗡了。”王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以前偶尔也出现过这种情况,但过一会儿就好了,因此没有特别在意。但一周过去了,她的耳鸣症状并没有好转,听力还有所下降。于是她赶紧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突发性耳聋”,并建议王女士进行规范化治疗。

对此,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张学梅表示,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内耳受到刺激使听神经毛细血管发生痉挛、阻塞,引起内耳供血障碍,神经上皮细胞缺血、供养不足坏死,从而使听力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出现下降。

突发性耳聋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可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由于突发性耳聋发病急且病情恶化进展快,治疗效果如何和就诊时间有很大关系。因此,一旦发生不明原因的耳聋,应抓住治疗最佳时期,及时就医。

出现这些情况要警惕听力是否有问题了

张学梅说,听力受损的原因很多,除长期工作压力过大、长时间戴耳机外,遗传因素、疾病因素、耳毒性药物以及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也是导致听力受损的重要原因。听力受损会给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如自卑、焦虑,还有无法正常交流,容易产生误解猜疑,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基本需求及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引发一定的情感和行为问题。因此,对耳病一定要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

张学梅表示,对于孩子来讲,如果出现以下几个表现的话,我们就要警惕是不是有听力问题了。如你叫孩子几遍,他不理你;孩子说话不清楚,大舌头;孩子在看电视的时候,声音开得很大。还有一种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他经常会说:“你说什么?”“再说一遍,没听清。”经常要求对方重复等。

对于大人来说,在稍微闹一点的环境就听不清楚、3人以上谈话时听不清别人的谈话或者会抢着说话等,一旦发现这些听力问题的话,要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及时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到引起听力问题的原因。

避免不良习惯,保护听力健康

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煲电话粥,长期加班熬夜、过度劳累……如今,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正在不知不觉中“破坏”人们的好听力。因此,如何保护听力健康显得尤为重要。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周永青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可从以下这些方面保护听力:

在噪音环境下注意听力防护,可佩戴耳罩或者防噪音耳塞,同时避免长期佩戴耳机,必要时尽量外放听音频文件;

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预防感冒,控制情绪;

饮食清淡、忌油腻,肥胖者注意控制体重以及血糖、血脂水平,定期查体。

周永青特别指出,人的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正常耵聍可随着人的说话、咀嚼、打哈欠等动作自行排出,一般不需要外界干预掏耳。不正确的掏耳方式,比如棉签频繁掏耳等,因多数情况无法很好消毒、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菌群失调,从而霉菌感染致外耳道肿胀使听力下降。因此,应该避免频繁掏耳朵。

(燕赵都市报 记者 檀亚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