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1)

  这张合影照片是1993年3月28日,我和河南媒体记者在郑州国际饭店采访美中友好访华团时拍的,和我站在一起的那位穿着红衣,满头银发,神采奕奕的老人,是担任访华团团长的前美军高级将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缅印战区总司令的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长女南希.史迪威老人,她已经是79岁的高龄了。这是她第十五次来到中国,也是她第四次来河南,她多年来一直为推动中美两国民间交流和相互了解,奔波于大洋两岸。

  尽管南希老人已是耄耋之年,但她性格开朗并很健谈,汉语说得也很流利。面对新闻媒体记者们的采访,她非常兴奋地和大家聊了许多。她风趣地对记者们说:“我从小就喜欢中国!我学了十多年的汉语,现在大概能达到小学三年级的水平!”

  南希的童年是在北京和天津度过的。她7岁便跟随父母来到北京。她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在北京住过的四合院以及旧时北京街头许多穷人家的孩子得“天花”无钱医治而悲惨死去的情景。她说:“我是亲眼看到了一个旧中国向新中国发展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化。是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繁荣和活力,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已经永远成为历史了。

  谈到她的父亲,南希充满着崇敬和自豪。她说:“我从小随父亲来中国,是他教我学英文和中文。他从二十年代开始,先后四次来中国,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人。他曾经担任过驻华美军的军事代表和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的抗日战争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2)

河南省副省长宋照肃会见南希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3)

  史迪威将军曾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给中国人民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从滇缅公路运送了大批抗日物资,同时积极促成了美国军事考察团赴延安,同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并提出反对将介石打内战,扶助共产党抗日的主张。由于与当时担任中国战区总司令的蒋介石意见不合,后来在蒋介石的强烈的要求下,罗斯福总统把他召回了美国。

  也正是受父亲的影响,她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的南希,作为一名美军的文职人员,与担任美军第25师师长的丈夫同驻夏威夷。战后,她担任了美中友协的负责人,把毕生的精力倾注在发展美中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业上,她还给自己起了个很中国的名字“史文思”,结婚后随丈夫的姓改为“易史文思”。她曾多次率代表团访华,受到宋庆龄、邓颖超的多次接见。在她的家里,至今还挂着许多同我国领导人合影的照片。她说:“我曾三次见到宋庆龄,她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东方女性,我对她的印象很深”!

  她此次率团来华,是专程赴重庆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史迪威将军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的。她说,能有幸参加这项活动,感到非常激动。与她同行的22位美国朋友,大多数都是70岁上下的老人。他们中既有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军人和史迪威将军的老部下,也有他们的子女和眷属。其中有一对叫瓦尔特和迈克的兄弟,就是50多年前在重庆出生的。他俩这次通过各种渠道特意将家中珍蔵的一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父亲专门为陈纳德将军的空军“飞虎队”运送航空油料的铝制煤油桶千里迢迢运到重庆,捐赠给重庆新落成的史迪威将军纪念馆。迈克先生用生硬的中国话告诉我们:“中国是我诞生的故乡,50年后再一次回到这里,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这只煤油桶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是美中友谊的象征,也让我们光宗耀祖了!”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4)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旧照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5)

史迪威将军雕像

  南希告诉我们,这些朋友都和她一样,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非常希望尽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发展美中友好做些有益的工作。据南希介绍,她在家乡卡梅尔办了一所东方国际关系学院,专门接收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留学生。她经常在美国举行各种友好活动,并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帮助这里的留学生们。

  谈起她对河南的印象,她高兴异常,说:“我是第四次来河南了,我很喜欢河南的名胜古迹,很喜欢独具魅力的古钧瓷,洛阳的水席非常好吃!还有那金丝般的'鲤鱼焙面',拉得十分精彩。当然,更使我喜欢的还是河南人民的热情好客,特别是这些旅行社的老朋友们!

  三十年过去了,看着当年的这张照片,又想起了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虽然这些老人们都早已离世,但他们的父辈为中国和世界仅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15年9月2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6)

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嘉陵新路63号的史迪威旧居和博物馆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7)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8)

史蒂夫和南希分手了么(缅怀南希史迪威老人)(9)

  以上几幅照片来自网络,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作者:张毅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