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

文/你史不史啊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天津人:哏!

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天津人:真哏!

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天津人:倍哏儿!

一、幽默的天津人

每个城市都能列举几个自己的大腕,天津最大的腕不是某个歌星、演员、艺术家,而是一位相声演员——之前是马三立,现在是郭德纲。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天津人喜爱相声,天津是培养相声名家的摇篮。

来天津不能不听相声,天津相声的幽默和感染力还体现在它的语言特色上。相声是语言的艺术,天津相声界能人辈出与天津的地域文化,特别是天津方言的滋润分不开。

天津人爱说“嘛”,“这是什么”在天津人嘴里成了“介寺骂”,和“倍儿哏儿”一样,是天津话里最典型的代表。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1)

马三立老先生

天津人说话爱吃字,四个字的词吃成三个字,三个字的词吃成两个字,说起来简短,嘎嘣脆,比如天津人说“百货公司”是“百公司”,“劝业场”是“劝场”。

天津方言里没有卷舌音,说缩不分,知资不分,识四不分,车册不分,外人听起来有种天生的幽默效果。在天津,生活中不期而遇的种种幽默总让人们忍俊不禁,也始终给人们一个乐呵呵的好心情。下面这个天津段子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缩有移男的哎~(说有一男的),晚生和剁了(晚上喝多了),马路丧哎~,拦册(马路上拦车),一拦哎,警册(一拦,警车)——要要零(110),册意停哎~,银警嚓下来了(车一停,人家警察下来了):“泥赶骂?!”“赶骂?泥缩赶骂?达册回架。”(“你干吗?”“干吗?你说干吗?打车回家。”)“泥知道我介四骂册嘛?你印字儿吗?看看,看看!”(你知道我这是什么车吗?你认识字吗?看看,看看!)警察指着册丧(车上)“110”标志给他看。“印四吗?!”(认识吗?!)“印四~!”(认识!)“至道介四嘛意思吗?”(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至道。”(知道)“嘛意思?”“意共里仪块义。”(一公里一块一!)“……?!”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2)

如今的天津大腕儿,郭德纲

“哏儿”是天津特有的方言。这要跟外地人说是坚决听不懂的,尤其是南方人,光一个“儿”话音就得让他们舌头转八道弯,好不容易挤出来还不是那味儿。

“哏儿”是什么意思?别着急,一说您就明白。普通话讲就是“有趣”。北京话叫“逗”,四川人叫“耍”,搁这天津卫,一个字“哏儿”,完美搞掂。

不知您是否记得马三立那段广为流传的单口相声《逗你玩》,正宗的天津口音不遗余力地暴露着诙谐调子:“妈妈,有人(津读“银”)拿咱家被覆(被覆:意为被子)了。”“谁(津音读“随”)呀?”“逗你玩儿。”

同样是以天津市井生活为背景,以普通小人物为原形,于平淡中尽显幽默。每每想来,必让人忍俊不禁。

没错。天津人的“哏儿”绝不是装腔作势,而是骨子里与生俱来、融汇于生活之中的。

天津人的“哏儿”用不着自我标榜。甚至天津人本身并不认为自己的语言有多么多么的“哏儿”。所以,经常会有这种状况出现:一名外地来津游客,无意中听到天津人满生活化的一句,笑得合不拢嘴,可再瞧方才说话的那位,却是一脸的懵懂,嘴里还不断咕哝着问那游客:“你笑嘛(发音四声,意为什么)?这(津音读“借”)有嘛可笑的?”正可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3)

二、天津人的百态

天津人好吃

天津人好吃在中国出了名的,天津的小吃中国人都能说上几样来。据说天津的“馅”是最好的,饺子、包子、馅饼都很不错,正宗天津人都喜欢自己包饺子、包子什么的,一直不明白,同样的材料,为什么一经天津人的手,就变得格外好吃呢?

天津人平民化,“知足常乐”

天津人似乎不是很乐意出去,就喜欢在这儿猫着。最远就是到北京。大概天津的舒适使得天津人乐不思蜀。其实,背井离乡的有几个不是因为家乡的穷困和无聊呢。天津百姓生活,重市井有过于社会。讲穿不如讲吃,讲吃却不讲排场,讲究把白米白面做得有滋味。

天津人在天津卫那块儿是爷,动不动耍个贫,摆个谱,可一旦出了天津就不是一个样!

有这样的说法:天津人的“知足常乐”是安慰自己的;“能忍自安”是欺骗自己的;“没事偷着乐”则是这两种思想的结合。说白了,到头来还是亏了自己。看温州人修鞋挣小钱,咱不屑满足那每月几百块钱收入;看广东人发狠挣大钱,咱还不屑,因为咱天津人“善”,干不了那事。可看着身边的人无形中损害自己的利益,天津人还是显得缺乏魄力,能忍就忍,并没有一种要去改变现状的想法。

遇着不公平,天津不是寻找真正的公平,而是寻找让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这种文化产生不了有益的竞争,也就激发不了那种沿袭了多少年的惰性,也就难以促进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4)

天津曾经也是天津卫

天津人VS北京人、东北人

总结起来,北京人善于侃,天津人善于贫,东北人则善于辩。

天津人一向以嘴闻名天下,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直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相声演员大都是天津人,其嘴皮子功夫可谓全国一流。上下嘴皮一碰,绝对一套一套的,语速快且流利,一般的话中间的字总省略漏掉,比如“派出所”说成“派所”,这在辩论中很占便宜,别人要说30个字,他只要25个字就完了,中间不带停顿的,而且喜欢转移话题偷换概念,说着说着便发现已经离题万里不知所云了。天津话的铺垫多且罗嗦,但最后总能整出一个包袱把你套进去,所谓拐着弯骂人。

跟天津人比起来,北京人似乎更执著一些,一个话题讨论起来没完没了,天津人到最后撂下一句:得,你该干嘛干嘛去吧,嫌热外面凉快。北京人则不依不饶:靠,你丫的平时那大嘴叉子一张不挺能白活的吗?怎么?这么快就想焖得儿蜜了?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5)

老北京四合院

最后再来比比东北人。东北人在好多人的眼中都是属于比较粗野的那种,打起架来下手比较狠。但是很少人提起东北人的言谈来,其实东北人个个能言善辩,绝对不比京油子和卫嘴子差。

与北京人和天津人比起来,东北人没有太多的花里胡哨,他们更注重语言的逻辑性,辩论起来环环相扣,简直是滴水不漏。而且他们的言语中总是话中有话,绝非以前在人们印象中的那种心直口快,三句不合就动刀子的性格。

与东北人辩论,最郁闷的是你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回答了他这一个问题,下面有20个问题等着你,而且人家往往是声情并茂点到为止,把你领到一个坑前:跳吧,自个跳吧,是个大老爷们吗?是的话就跳下!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6)

东北雪乡

天津是只老山羊

天津的城市象形是老山羊。它有着做过头羊的一种漫不经心的骄傲,但它只是把骄傲静止在那里,仍是自己默默啃吃着被小山羊们啃吃过的草地。它用施怜的目光看着活蹦乱跳的小山羊们,却也禁不住流露出哀怜自己的神情。它很安分,只是那虬盘的角和长须还在张扬着它的欲望。

天津人热爱自己的城市,一张口就是那句:“咱天津卫是一方宝地。”天津人始终固执地认为天津什么都比外地好:吃饭讲究,穿着时髦,活得过瘾——就是香港也比不上天津。这种作派估计是沿袭了老天津人的风格。因为在上世纪初,天津真的比香港强得多。或许由于离北京实在太近了,天津所有的光华都被首都的雄伟所掩盖。天津的建筑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保留着各类建筑一千多幢。

天津人似乎对市井生活有种过分的依恋。虽然这里最早的居民也都是移民,但天津人在我国大城市中是最恋家的。可能这地方有鱼有虾,有吃有喝,有戏听有杂耍看,商机又多,活着不难,何况还有美味的小吃愉悦口舌,这便消解和抑制了天津人的创造性。“混”字是市井中最流行的活命哲学。大大咧咧,得过且过,温饱自足,知足长乐。

天津人说话喜欢戏谑,有浓厚的自嘲成分,但并非黑色幽默。天津人的自嘲是语言的笑料和生活的调料,它使生活更加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任何地域的人都有劣根性,可是天津人的这种惰性和恋家,又与他们浓郁的生活情致热乎乎混在一起,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文化。对于外人讲,这是一种人文特征;对于自己讲,则是一种永远的魅力。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7)

如今的地标——天津之眼

三、外地人眼中的天津人

说了这么多,天津人在外地人心目中到底什么样?

天津人要面子

天津人讲面子,讲究“打折了胳膊褪袖口里”,再穷也不能露出穷相。

跟天津人,不好交,好混。只要别太在乎他们撇齿咧嘴的看不起你、嘿唬你,嘴甜点,他们不太会找碴和你找麻烦。就是警察,别看他跟你吹胡子瞪眼:“喂,那个外地人,说你了,懂不懂城市的规矩,不懂我教教你……”只要你装出一副可怜相:“伯伯(天津人对叔叔的称呼),我错了,我确实刚进城打工,累到现在还没吃上饭呢。”他会跟你把眼瞪成牛蛋大,没好气地吼一声:“下回注意,留神小命,滚!”

天津人爱扎堆,尤其是在夏天,扎成一堆儿一堆儿地说新鲜段子,正反都是听说的,有人在黄河捞到一条八丈长的鱼,有人在吐鲁番能见到一串八百克重的葡萄,矫情、较真,在旁边听着也是一个乐儿。

在天津找活干,其实也扎堆。在和平区、河西区一带,你得努力拿腔作调说好普通话,多少还得在手里预备一份学历证书啥的。那一块的老板不分大小,爱拿捏个有文化的派头,爱拿个文化啥问题的考考你,还爱摆出多大一个公司的派头,不给你准信儿,什么面试笔试、研究研究一类的耽误你的工夫。

河东区、河北区一带,小工厂、小店面多,如果老板是天津人,哪怕只是一间门面卖馒头、卖炸鸡、卖日用杂货的,老板也要雇个伙计。小老板们不愿意让家里人跟着一起出力,那会显着他没能耐,他们会拍着胸脯说:“让咱媳妇出这苦大力,咱还算是站着撒尿的吗?咱还算个老爷们儿吗?”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8)

天津狗不理

天津人没“自信”

除非是捡了巨款或是去抢了银行,在天津听不到一夜暴富的神话,连买都听不见有谁中了百八十万大奖。天津人自己说起来,满脸的磨磨叽叽:“财神爷跟咱爷们儿有过结儿,邪了门了。”

天津人爱说天津被北京夺了“地气”,有能耐的都跑北京去发展了。天津养平常人,留不住能耐人。不少打工的朋友和老乡,只要不是安于现状的,也都往北京跑,好像北京走在路上也能拾到一个银元宝。

北京的“的哥”,很少有在路上拉客的。跟你聊天,关心布什打伊拉克怎么收场比对他自己还上心。天津的“的哥”,你只要穿得体面点在路上走,一辆接一辆地问你:“师傅,要车吗?”跟你聊天,就是牢骚:“TMD,天津出租没法干,嘛也别说了,跟你们‘外地的’那些要饭的差不离。”

天津不是一个梦想满天飞的天堂。当然,不能说天津就没有实现了梦想的成功人士。但是,不像在广州,和你坐对面喝凉茶的那位说不定就是腰缠万贯的富翁;也不像在北京,和你在地铁挨肩坐着的那位就是个处长、局长的。

天津在这点上很像上海,甭管是有点钱的有点权的,自有他们扎堆的地方,哪怕几个人挤着坐一辆“大发”,甭管老板大小,衙门大小,只要有辆车,也得车接车送,绝对不和小老百姓混在一起。

所以,天津的老百姓不能眼见为实地见到“发达”的榜样,也就没啥自信。前两年,他们自己就说:“天津卫的哥们儿这能干,天津市干成了个天津县。”得,他们把自己就划到“农民工”一堆了。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9)

老建筑

天津人心软,不恃强凌弱

指望在天津挣大钱,干轻松活,不容易。但是,好混。这里不像北京、上海那样深不可测,混上半年,还咂摸不出那个地方究竟是什么滋味。

在天津,他们恨不能把犄角旮旯都给你显摆出来,夸张,但不让你总感到陌生。这里也不像别处那样轻易有人会搭理你,天津哪怕是条本地的狗,逮着你也要嘿唬上几句,但你只要不和他们矫情、枪火(争论),多说上几句好话,给足他面子,他们会对你特别客气,甚至会小来小去地给你点便宜,愿意照顾照顾你。他们自己就说:“天津人就是心软,架不住三句好话。”

天津人爱吹历史

若说天津就是楼多车多人多老大不小的一座城市,没啥稀罕的风景,天津人不爱听。他们会告诉你,天津有名的“娘娘宫”,元朝建的;海河上的解放桥,是中国第一座能开启的大铁桥,清朝时法国人建的;解放路上一家挨一家威风凛凛的大洋楼,过去全是外国银行,快一百年了;天津的火车站过去叫“老龙头”,也都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他们会说你“老赶”(天津人对乡下人的蔑称)一个,九河下梢天津卫,从元朝就是漕运重镇,到了清朝后期,八国租界地,工商重镇。过去讲中国的轻工业,叫做“上(上海)天(天津)青(青岛)”,你个外地小屎孩儿,知道嘛呀?

这就是天津,混不熟的时候,感觉天津太糙,太自以为是;混熟了,才会觉出天津这个码头不错,真的不错,有味!

天津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如果你要问天津人到底是个什么样)(10)

天津这个码头不错,真的不错,有味!

这是小编的“城市印象”系列第一篇——天津,如果各位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小编会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展示各个城市的脸谱。

更多精彩请关注“你史不史啊”,如有不足之处还请批评指正,敬请留言,必定认真回复!谢谢!

文中图片来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