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和急性肾损伤的区别(急性肾损伤进展至尿毒症)

周逊 肾内科主任医师

急性肾损伤(AKI)是肾内科及泌尿外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指的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短时间内肾脏排泄功能急剧减退,肾小球滤过率快速下降,最终导致肾脏功能或结构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事实上,急性肾损伤这一疾病不仅发生在与肾脏有关的科室,而且在ICU、心内科、介入科、呼吸科、肿瘤科、内分泌科及外科等科室也多会见到。其关键在于,急性肾损伤往往不被重视。近期发现,急性肾损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也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尿毒症和急性肾损伤的区别(急性肾损伤进展至尿毒症)(1)

急性肾损伤(AKI)的危害并非只与延长住院时间与增加患者住院病死率这么简单,而且它还会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在其它疾病的住院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检出率约为21%。更为重要的是,从长期预后来看,急性肾损伤可增加远期慢性肾脏病(CKD)与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病风险。近期的一项荟萃分析提示,急性肾损伤(AKI)新发或进展至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增加约1.67倍,进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的风险增加约3.81倍,死亡风险增加约0.8倍。

来自欧美等国家的研究发现,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经一年的随访观察,15%-20%的患者可发展为进展型慢性肾脏病,20%的患者进展为新发慢性肾脏病;经三年的随访,约25%的患者进展至慢性肾脏病。而中国的相关研究数据表现,每年接近300万的急性肾损伤成年患者住院治疗,约有一年时间患者可进展至慢性肾脏病。由急性肾损伤导致的慢性肾脏病的发生比例如此之高,相应最终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比例也会随之升高。因此,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也与此有关。

尿毒症和急性肾损伤的区别(急性肾损伤进展至尿毒症)(2)

一般认为,只要是急性的,都可以完全治愈,急性肾损伤也是一样。然而,那些能被治愈的急性肾损伤,往往有一个重要前提,即能被及时发现并给予积极有效治疗。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因而即使已经出现肾脏损伤,患者也可以并无察觉,更谈不上及时治疗。急性肾损伤之后,可通过炎症反应、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激活、细胞周期停滞、肾脏的缺血缺氧及细胞衰老与凋亡等机制,最终转化为慢性肾脏病,进而进展为终末期肾病(尿毒症)。这一过程,或许仅需数月或一两年,或许需要更长时间的数年或十数年。过了急性肾损伤之后转为慢性发展阶段更是一个隐蔽的过程,更不容易被发现。等到已经诊断为尿毒症时,只能通过肾脏替代治疗才能维持生命。

尿毒症和急性肾损伤的区别(急性肾损伤进展至尿毒症)(3)

既然急性肾损伤(AKI)是慢性肾脏病(CKD)与尿毒症的高危因素,则预防AKI的发生是关键。针对不同的原因,可采取如下三大预防措施。

1.不能让肾脏缺水,预防肾前性急性肾损伤

如急性出血、严重腹泻、高温高热大量出汗及其它各种不显性失水等未能及时补充与补足水分,导致有效血容量减少,肾脏灌注不足,肾脏缺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这就是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及时补充并补足水分,就可以预防肾前性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2.避免肾毒性药物的使用与及时治疗肾脏疾病,预防肾性急性肾损伤

肾性急性肾损伤,主要包括肾小管间质疾病与肾小球疾病,也包括肾血管疾病。其中感染、肾缺血与肾毒性物质(或药物)导致的肾小管间质损伤是引起肾性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其次,则与系统性疾病继发的肾小球疾病,以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等,也会引起肾性急性肾损伤。预防肾前性急性肾损伤就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尽量避免使用含有肾毒性药物的中药与西药,如关木通与马兜铃及解热镇痛剂与氨基甙类抗菌素等;二是谨慎使用造影剂与化疗药;三是积极治疗感染性疾病;四是规范治疗肾小球疾病并尽快获得缓解。

3.不能让尿路梗阻,预防肾后性急性肾损伤

包括肿瘤、结石、血块及前列腺肥大等在内的原因致尿液排出途径被阻塞,从而引起肾后性急性肾损伤。及时治疗如上梗阻原因,就可以避免或减少急性肾损伤的发生。

因此,早期预防急性肾损伤(AKI)是减少或避免慢性肾脏病(CKD)与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关键,尤其对易患人群给予早期干预,则更为重要。

与同名《肾为先》微信公众号同步首发,文章为作者周逊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