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

虎 拳

清乾隆年间,永泰县批口村李元珠所创。

仿虎之形,取虎之技,融为拳意,

创编了虎尊拳(即母拳,指第一路拳)。

虎拳是福建省的传统拳术,

属南拳类,也是一种象形拳。

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1)

虎拳拳术套路有三战(三箭)四门、猛虎下山、角短、剪手、千字打、猛虎洗爪、虎仔伸腰、仆地虎、太子游城、关公拉须、关公拖力、日月连环脚、虎形五技拳等,器械套路有笔架叉、狼宪、丈二杖七十二步、齐眉杖等,对练有双虎跌、两虎相斗、对杖等。虎拳套路短小、简练、紧凑,步型、步法偏小,以三七步为主。手法多用虎爪和拳掌,手象车轮。习练中注重气的配合,运用丹田之气,以意导气,力随气出,做到形、气、劲、意的完整统一。攻防上强调手法多变、脚步多移,逢桥断桥,无桥造桥,逢空则补,突出近战短打,防中带攻,明防暗攻,以刚制刚。同时还主张见力借力,见力化力,硬中见柔,出手真硬,化手真柔。腿法运用谨慎,起脚三分虚,无搭不起脚。虎拳发劲凶猛。练时吞喉露齿,狮嘴映城目。常发声吐气,阔气催力,震脚助威,以扬其势。突出了刚猛势烈,以刚制刚的运动特点。

虎拳起势动作要领:

两脚并步站立

抬头挺胸

两手自然下垂

目视前方。


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2)

1、幼虎苏醒

两手变成虎爪,右手前托,左手放置胸前,同时左脚向左侧跨步,右腿屈膝跪地,成跪立姿势,目视右手。

2、虎仔伸腰

右腿站立,左腿提膝,挺腰、含胸,右手架至头顶上方,左手在左前方,呈虎爪状,目视左前方。

3、恶虎出洞

左脚向前落地,成骑龙步,两臂外撑宽于肩,高与肩平,目视前方。

4、猛虎洗爪

身体左转45°,重心前移成跪步,右手架至头顶两侧,虎爪外翻。目视左手方向。

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3)

5、恶虎翻山

左右脚迅速依次向前上3步,向前侧摔。两脚先着地。右手放于左胸前,右手按地,左手前臂支撑地面,目视前方。

6、虎王显威

乌龙绞柱起身,两手击爪四次,高与肩平两脚随之撤步,然后两手从右腰间推出,左腿提膝,右腿支撑。左腿落地,右腿前扫左转站立,左腿提膝,左手放置左膝上方,爪心朝下,右手放于额前,目视左手方向。

7、虎仔弹腿

身体右转90度,左脚落地,屈膝跪地,右腿向右侧跨步成跪步,两手虎爪抱圆,放至身体右侧,目视前方。

8、狂虎打滚

左右腿依次上前3-5步,助跑做旋子360度或720度侧摔,两手放于左胸前,左手前臂支撑地面,右手按地,目视前方。

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4)

9、伏虎待食

起身,上右脚两腿呈右弓步,左手向左侧方探出,右手屈肘架至右肩侧,目视左手方向。

10、扒穴探食

上左脚,蹬右腿,前滚翻右转身侧趴地,向前爬行两步。

11、猛虎击爪

起身,向前左右击爪4次,两脚随之后撤成左跪步,两手左右成抱球,目视前方。

12、饿虎扑食

左转身跳起,翻转一周,挺腰拍地,两腿呈骑龙步,目视前方。

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5)

13、黑虎掏心

上步起跳双飞脚,两脚落地,左腿提膝,右腿蹬直,左臂用力前伸,右手屈肘放至右胸前,右脚落地支撑,目视右爪。

14、猛虎扑爪

左脚向前落地,右脚里合腿,身体向左旋转一周后,向前直体翻滚,起身向右侧方击爪三次,两爪经胸前向身体两侧撑爪,两腿呈骑龙步,目视左前方。

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6)

虎拳是以虎的动作、行姿、扑食和打斗而

创编的象形拳术。此拳凶猛凌厉,以腰带动,以气催力,刚健有劲。

道长虎形拳(武夫子虎拳)(7)

- E N 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