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

文:游浮珑

近日,一名13岁的初中男孩钟美美,因为一组模仿老师的视频迅速走红。

小朋友惟妙惟肖的模仿,给众多网友带来了欢乐,甚至有网友直呼“又想起了当年的感觉”。

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1)

但没过多久,有新闻爆料孩子遭到校方的约谈,随后,教育局回应道:表示希望从正面去引导孩子,去拍一些正能量作品。

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2)

接着,孩子所有模仿老师的视频一夜之间全部下架,这也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

钟美美的班主任回应,他只是从心理方面与孩子进行沟通:

“担心孩子突然大火,如果今后热度下降,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3)

随后,孩子的母亲出来发声,称视频是她让孩子隐藏的,她担心网络上的评论好坏掺杂,会对孩子造成更大影响。

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4)

最后,孩子自己也出来表示:“我不想发那些了,想换个风格,也是表演,但是不模仿老师了。

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5)

这个13岁的鹤岗男孩,只是表演天赋十分突出,却先是经历了约谈,然后是班主任的沟通,最后还有其母亲的担忧。

他们都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不想让孩子受伤。

殊不知这些话,让初衷只是为博网友一笑的孩子,承受了多少这个年龄本不该有的压力。

之前在一次采访中,孩子表示自己以后想学表演,一直的梦想就是考北京电影学院。

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6)

模仿老师的视频下架后,钟美美又去模仿了哈尔滨的志愿者,虽然依旧有网友称赞孩子“演什么像什么”,但有一部分网友也表示失望,觉得“没有内味儿了”。

孩子闪着光的表演天赋,还有对于人生的希望,本来都是十分美好的事情,但却在现实的几番折磨下黯淡了光芒。

天赋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同样也是脆弱的。

孩子的天赋,经不起一而再地荼毒。

日本作家志贺直哉写过一篇文章:《清兵卫与葫芦》。

有一个名叫清兵卫的孩子,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小学生,非常喜欢葫芦。

某天,清兵卫五分钱买了个自己一眼挑中的新葫芦。从此,他片刻也不离这个葫芦,永远不倦地看着,不停地擦拭光亮,还带到学校里去。

结果被教员发现,当场没收了葫芦,甚至说:“这种小孩子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父亲听闻教员家访,将清兵卫使劲揍了一顿,并且用锤子砸碎了柱子上的所有葫芦。

后来,机缘巧合下,捡到没收的那个葫芦的保洁员,恰巧因为没有钱花,就拿葫芦去古董店换钱,没想到竟是五十块钱成了交。

但谁也不会想到,古董店老板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家,价钱是六百块。

可毫不知情的清兵卫,后来再也不买葫芦了,眼里也少了从前的光亮……

一个对于葫芦眼光独到的孩子,却先是被教员责骂没有出息,后来又遭到父亲的打骂,甚至还打碎了他所有心爱的葫芦。

孩子的天赋悄无声息地被一再荼毒,最后终于被遗弃在时间里。

有位作家说过:

最可怕的,是后知后觉,天赋闪着的光芒没人能看见,最后终于在现实的一波波残酷敲打中被埋没。

孩子的天赋是独特的,是需要被发掘的;天赋也是脆弱的,是需要被保护的。

更加惨痛的例子,是我的小学同学梦雯。

梦雯小时候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孩,虽然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是唱歌、舞蹈、绘画都是她尤其擅长的。

别人需要学习十遍的儿歌,她听一次就会了,别人需要教十几遍的舞蹈动作,她只学几遍就可以完整记下来,学校组织的绘画兴趣班老师,也总夸她对于色彩的敏感度极高。

小时候梦雯是班上的明星,本来以为像这样有天赋的孩子,以后一定会比其他人更有出息,但等我再次见到她时,却发现事情从来不尽如人意。

聊起小时候的事情,她只是叹息道:

“现在想想,那些天赋如果能够好好培养该多好,可惜我爸妈觉得这些都不是正道。”

小时候她想去报名小区的唱歌比赛,兴冲冲地去问爸爸,爸爸却只是不屑地扔掉了她手里的宣传单,说:“有什么好去的,丢人现眼。”

她说想去报一个专业的绘画班,系统地学习,母亲却总是骂道: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家里的情况你不知道吗?天天干这些歪门邪道,也不知道好好读书,看看你自己考了几分。”

其实她一直瞒着家里参加了高中的街舞社团,后来因为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大学,所以就想和社里的几个同学合伙去开一个舞厅。

可这次她的父母又极力反对,觉得舞厅不是什么正派场所,死活不同意她去,于是梦雯最后无奈只能到电影院找了份卖小吃的工作。

歌也不再唱了,舞也不再跳了,梦雯只说如果自己以后有了孩子,绝对不会像自己的父母那样,一定会好好培养他。

当年耀眼的天赋,如今都只能是过去式了,本来可以很精彩的人生,如今也只是落得平庸的下场。

天赋本就可遇不可求,更何况拥有这么多天赋,梦雯的故事,让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

明明是很好的学习艺术的苗子,但终究还是被她的父母和现实,荼毒得一败涂地。

之前热播的电影《摔跤吧!爸爸》,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模板:

摔跤手爸爸发现自己的两个女儿有惊人的摔跤天赋,他不想让女儿的天赋白白浪费再三考虑之后,与妻子约定一年时间按照摔跤手的标准训练两个女儿。

换掉裙子 、剪掉了长发,让她们练习摔跤,并赢得一个又一个冠军,最终赢来了成为榜样激励千千万万女性的机会。

小男孩回应模仿老师(孩子模仿老师的)(7)

这是个振奋人心的故事,但不是个一帆风顺的故事。两个女孩走上摔跤冠军的道路,经受的现实阻碍并不少。

“有哪个父亲会让自己的女儿做摔跤手?将来谁还敢娶我们的女儿?”孩子的母亲最先反对。

对此,父亲的回答是:

“我把她们培养地出色,将来她们可以自己选择伴侣。”

遭遇挫折,与冠军失之交臂,女儿愧疚自己没能完成父亲的愿望,差一点放弃。

父亲说:“不要害怕,坚持下去,你的胜利属于成千上万被迫做家务结婚生子的女孩。

任何理想,在没有成功之前都只是理想,只有证明挺过了现实的重重阻碍,才能被称为是奇迹所在。

发现孩子的天赋,并且加以肯定和正确的引导,能做到这样的父母,都是成功的父母。拥有成功的孩子,也就更理所当然了些。

努力是一步一个脚印,但天赋却是可遇不可求的加速器。如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天赋,那么他们连成功都会快人一步。

美国诗人朗费罗说过:

很多人都有天赋,但如果不加以发挥,天赋就只好被埋没了。

无论钟美美说自己不想录模仿老师的视频,是真心话,还是重压下的选择,这件事情都值得我们去反思。

如果说教育的职责就是让孩子展现自己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但实际上正在做的,却是一而再地荼毒孩子的天赋。

不是所有孩子的天赋都能恰好落在父母希望的哪一点上,也不会有某一种天赋的展现方式会让所有人都满意。

与其总说孩子“你怎么这么笨”,不如多多留心孩子的各个方面,帮助孩子发掘天赋,然后引导他开创属于自己的成功。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这句话的下一句,既是重点,也是经常被人为省略的:

“但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至关重要的!”

天赋是上帝的灵光一现,但不是坚不可摧的磐石,一旦被现实磨平,孩子也就“泯然众人矣”。

所以,在正适合天赋发芽的时期,请给孩子的天赋一些保护,让他们能够有自由生长的空间。

愿天下的孩子,都能收获快乐的童年和精彩的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