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1)

每年六月一到,便是荔枝挂果的季节,岭南一带都会举办荔枝文化节,在人们品尝鲜美的荔枝的同时,感受荔枝的文化源远流长,再一次感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一草一木皆可写诗、留画、成文。

荔枝,历史悠久,伴随着中华文化一同流传。

依据史料记载,荔枝始于战国时期种植,发展到秦汉时期的人工培育。早期的名字叫做“离枝,可能来源于它的本质特性,味道鲜美,但是离开树枝后,保存期很短只有三天,保存的费用昂贵,一直都是朝廷的贡品,汉武帝以后就叫做荔枝。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2)

兴盛于唐宋时期,归功于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和苏轼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都知道荔枝是上好的佳品。

明朝由于李时珍尝遍药草,发现荔枝又可入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吃上荔枝,尽然将荔枝树连根拔起,行走的途中浇水,谁料荔枝太过娇贵,水土不服,从南方到北方,树枝上保留的也不多了。这一情景在电视剧《延禧攻略》真实再现。

到如今,保存荔枝的方法先进多了,荔枝虽然价格贵点,但是平民百姓还是较能接受,到商场就会看见荔枝静静伏在人工冰上,在白的冰的映衬下,红的荔枝就格外夺目,仿佛翘首一个个前来的顾客品尝,顾盼神飞。

荔枝,是水果亦是诗歌,甘甜入口,诗韵悠长。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3)

荔枝最早出现在文人笔下的是司马相如的《上林赋》:荅沓离支,后来白居易在《荔枝图序》也写到:若离本枝,看出荔枝的名字的由来。其实,白居易本人也深爱荔枝,有诗为证: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张九龄也为其作《荔枝赋》,杜牧、韩愈、苏轼、周邦彦、吴文英等文人都写过荔枝的诗句。有的写荔枝的美“壳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有的写荔枝的味甜“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但是,最为荔枝扬名的还是杜牧的《过华清宫》诗中的典故:“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写此诗,并不是赞美荔枝,而是在写唐明皇为了博得杨贵妃的一笑,不远万里的从驿道送来荔枝的劳民伤财的事情,是讽刺当局的这种不体恤百姓的讽喻诗。结果是让民众知道了荔枝的味道鲜美,荔枝更为兴盛起来。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4)

荔枝家喻户晓的还有一推手,就是苏轼。他被贬岭南,写了许多赞美荔枝的诗。东坡还极赞荔枝的味美:“似开江瑶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东坡在此诗句中还自注: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唯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他对荔枝的赞美已达到极致的程度了。他认为,在所有食品中,江豚柱、河豚鱼的味道是最好的,只有荔枝才可以和这两类食品相匹敌。所以也只有他能写: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5)

荔枝,除了是诗人的喜爱之物,其实,画家也爱。

荔枝入画,取其谐音,“吉利”“大利”“多利”等吉祥寓意。其中,就有齐白石对荔枝甚是钟爱,做过不少画,还有岭南画派,不少人也为荔枝作画。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6)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7)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8)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9)

荔枝,是一种文化书号,寄寓了一种特有的意义。

如今,荔枝也成为了大众消暑的绝佳的美味,它也包涵了一种文化,承载着文化传承的意味。

岭南各地方,到了六月,都会举办文化节,吸引了国内外旅客前来品尝,大大的推动荔枝的远销。不少文人草根出版诗集,为文化节增添色彩。

荔枝,就是镶嵌在中国文化里的一枚熠熠生辉的珍珠。

海南妃子笑荔枝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