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的美文(美文心阅甘蔗)

田间的美文(美文心阅甘蔗)(1)

甘蔗

美文心阅

“南方的甘蔗林哪,南方的甘蔗林!你为什么这样香甜......”每当读诗人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这首诗,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甘蔗林。依稀的记忆扑面而来,幽雅香馨,沁人心脾。

甘蔗又被称为薯蔗、糖蔗,属于禾本科多年生高大实生草本植物,甘蔗是温带地区和热带地区的农作物,它的根状茎很粗壮发达,最高能长到6米,最矮能达到3米。甘蔗品种有竹蔗、乌腊蔗、青腊蔗等。竹蔗,修长青翠如竹,味清甜,性平稍凉,可清热降火。乌腊蔗, 皮黑多汁,甜味稍重,性温偏热,吃多会上火。青腊蔗,蔗中老大,颇为粗壮,很甜但也很硬,一般为糖厂专用。

甘蔗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或印度,后来传播到南洋群岛。大约在周朝周宣王时传入中国。先秦时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汉代才出现“蔗”字,“柘”和“蔗”的读音可能来自梵文sakara。甘蔗是秋冬季重要的水果之一,甘蔗寓意着甜甜蜜蜜、节节高升。

田间的美文(美文心阅甘蔗)(2)

每到立春之后,正是种植甘蔗的好时节。把甘蔗苗放到条形沟中,随后往沟里浇水,水浸干之后,把甘蔗苗撑紧,然后填土。一阵春雨,甘蔗苗返青,远远望去,就像一块绿色的地毯,铺在平坦的土地上;又像一片碧绿的海洋。

夏天,甘蔗已长得高过大人的头顶,编织成无边无际的青纱帐。一阵微风吹过,青翠的甘蔗叶之间相触发出沙沙的轻响,就像贝多芬醉人的乐章。

到了深秋时节,甘蔗都成熟了。当一缕缕清香甘美从甘蔗林中飘送出来,沁入心脾,使人从心底升起一丝丝的甜蜜。这时,取一棵甘蔗,劈掉叶子,削去外面的青皮,里面的银色剔透的蔗肉露出来,咬一口,清脆的声音中,牙齿咀嚼间溅出一股甘美的甘蔗血液,甜甜的流进口中,清甜爽口。

田间的美文(美文心阅甘蔗)(3)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对甘蔗赞咏有加。唐代诗人薛能的《留题·茶兴复诗心》诗云:“压春甘蔗冷,喧雨荔枝深。骤去无遗恨,幽栖已遍寻。”宋代诗人苏轼的《甘蔗》诗云:“老境於吾渐不佳,一生拗性旧秋崖。笑人煮积何时熟,生啖青青竹一排。”就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甘蔗,让人恍如隔世,却清楚地演绎着世间是非冷暖。

甘蔗是能清、能润,甘凉滋养的食疗佳品。唐代王维就有:“饮食不须愁内热,大官还有蔗浆寒。”还总结了它助脾胃、解郁热的功效。

而大医学家李时珍对甘蔗则别有一番见解,他说:“凡蔗榕浆饮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将食用甘蔗的微妙之外表述得淋漓尽致。

田间的美文(美文心阅甘蔗)(4)

甘蔗还可以通便解结,饮其汁还可缓解酒精中毒。唐代元稹的“甘蔗销残醉,醍醐醒早眼”,更是甘蔗解酒的心得。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言:甘蔗性平,有清热下气、助脾健胃、利大小肠、止渴消痰、除烦解酒之功效,可改善心烦口渴、便秘、酒醉、口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秋日甘蔗赛过参”。甘蔗汁多味甜,营养丰富,被称作果中佳品。

作者:美文心阅, 公众号:meiwenxinyue,天津人,热爱文学,用笔墨愉悦心灵。作品散见报刊、杂志,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END》—

美文心阅,meiwenxinyue.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