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

在我国,

有一类叫“鳝”的鱼类,

它们外形细长像“蛇”,

例如黄鳝、白鳝、海鳝、油锥等,

同时,

还有一种叫“鳗鱼”的鱼,

看起来都很像。

很多人都分不清它们谁是谁。这次,咱们就来说说它们到底有着什么联系。

鳗与鳝之间的纠缠

对于外形细长像“蛇”的那一类生物,相信大家除了勉强能区分出蛇和带鱼之外,有两个常常出现在我们餐桌上的类别,大部分人是完全分不清的——它们就是“鳗”和“鳝”。如果你觉得自己还是有一定辨认能力的话,那么问一个问题:“日式鳗鱼饭”和“豉椒蒸风鳝”,到底有什么关系?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1)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2)

答案是,

它们其实都用了同一种食材“鳗鲡”。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3)

其实纵观市面,“鳗”和“鳝”频繁出现,除了各种带鳗字的鱼,还有白鳝、黄鳝、风鳝、海鳝、罗鳝,以及油锥、爽鳝等。它们到底谁跟谁是“一伙”的,谁又和谁不是“一类”的?如果是个吃货都应该去了解。

鳝,通常指黄鳝

首先,我们倒过来,先来聊聊“鳝”。

“鳝”在科学上其实直指鳝鱼,属合鳃鱼目合鳃鱼科,古称鱓鱼、蛇鱼,特点是背鳍与臀鳍均无鳍条,退化呈皮褶。在我国,仅有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鳝鱼——它就是“黄鳝”。其中,前文提到的“罗鳝”,其实也是黄鳝的一个俗称。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4)

黄鳝,鳝鱼的代表

黄鳝不仅为席上佳肴,其肉、血、头、皮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黄鳝有补血、补气、消炎、消毒、除风湿等功效。黄鳝肉性味甘、温,有补中益血、治虚损之功效,民间用以入药,可治疗虚劳咳嗽、湿热身痒、痔瘘、肠风痔漏、耳聋等症。黄鳝头煅灰,空腹温酒送服,能治妇女乳核硬痛。鳝鱼血清有毒,但毒素不耐热,能被胃液和加热所破坏,一般煮熟食用不会发生中毒。民间用鳝鱼血治病,是否为血中毒素的作用所致,尚待深入研究。

鳗,鳗鲡目的概指

那么,为什么要先聊“鳝”而不是“鳗”呢?那是因为,在民间,“鳗”也叫“鳝”。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5)

在生物学上,“鳗”直指鳗鱼,属于鳗鲡目分类下的物种“鳗鲡鱼”的总称。但同时,它又有一个以前东方分类学遗留下来的科学名称“鳝”。因此,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鳝”比“鳗”的流传要广得多,甚至可以说若果不是因为日本料理的流行,大家根本不会接触到“鳗”这个名字。“鳗”字在国内流行,不超过20年。

至于“鳗”和“鳝”为什么会“重名”,其实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所重叠有关:鳝鱼也即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淡水底层;而淡水鳗鱼则在陆地的河川中生长,成熟后洄游到海洋中产卵。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6)

经典粤菜——豉汁蒸白鳝

根据调查,当下咱们餐桌上较为常见的鳗鱼,实质上为日本鳗鲡和欧洲鳗鲡,而这两种鳗鲡鱼都属于淡水洄游的鳗鱼,在我国又被多称为“白鳝”“花鳝”或“风鳝”。此外,还有另外一些品种的鳗鱼也属于此类,比如“爽鳝”“血鳝”。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7)

海鳝

至于“海鳝”“ 油锥”等,实质上也是指另一类鳗鲡鱼:海鳗鱼。它们和淡水鳗鱼有着不一样的外表,类似带鱼,长条窄身,有的会有环绕鱼身上下两侧的带状鱼鳍,头部巨大,牙齿尖细且多,凶猛异常。

鳃盖后有没鱼鳍是关键

说了这么多,

到底“鳗”和“鳝”怎么区别?

非常非常简单。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8)

鳃后有鳍即为鳗

只要鳃盖后面有两条鱼鳍的,就是鳗鱼,白鳝、风鳝、油锥、血鳝等,都是有鱼鳍的;

海鳝和河鳝哪个刺多(白鳝黄鳝风鳝)(9)

鳃后没鳍即为鳝

而如果鳃盖后面没有鱼鳍的,整条都是光溜溜的,那就是鳝鱼,最常见的就是黄鳝,还有一些称为泥鳝、河鳝的外来鳝类。

至于说具体的品种之间如何区分,其实在不同地方,各种“鳗”和“鳝”的叫法都不一样。大家可以根据大致的颜色、花纹来区别。

例如,白鳝、风鳝一般是白色鱼身的;花鳝带黑斑;而油锥、海鳝,通常个头比较大,头部更凶猛,一眼就能认出来。

END

图文 | 冯睿峻

部分图片来源 | 综合网络

编辑 | 彭柔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