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公交地铁出租车)

疫情爆发3年来,各行各业都遭受到不同的冲击,因疫情导致市场萎缩、收入降低的行业比比皆是,交通行业、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行业遭受的冲击更为明显。这一方面是不同公交业态的企业多,摊子大、从业人员规模大,稍有风吹草动,政府下达禁行令就会停运城市公交,无疑放大了市民对公共交通的不安情绪,就算是解除封控之后,采用健康码出行导致的不便,也会造成客流“回血”困难。另一方面,疫情也导致了城市大量流动人口永久或半永久流失,城市公共交通面临运力过剩的困境。

早在疫情爆发之前,很多城市的公共交通是由多家公司经营,比如地铁、出租车、公共汽车。有的城市经营公共汽车服务的公交公司还不止一个,甚至还有的城市出现网约车公司开通的定制公交。在市场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城市公共交通客运市场充满了竞争并不见得是好事。按照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合并的经验,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整合起来无疑会更加有利。国内一些城市也曾酝酿将全市公共交通整合为一个集团公司,但“改革的阻力太大”,国内鲜有成功案例。然而一场疫情过后,更加神奇的现象出现了:虽然各家公共交通企业越来越明显“吃不饱”,但企业之间的竞争反而更加激烈了,如何避免这种内卷?

这个就要具体分析。首先,这种内卷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地铁、公交、出租车……,虽然不同的公共交通企业,从政府哪里享受的补贴不同,企业之间或许也存在“鄙视链”的问题,但公交基层员工的收入水平其实也差不多,倒不至于让这些企业担心整合之后收入水平会降低。其次,这个也不大可能是一个政治问题,企业整合后,谁主谁从也不是企业领导人操心的事,纳入一体化公交体系后,企业的主导权肯定还是当地的国资管理系统。

那么,怎样才能制止城市公共交通企业之间的内卷?应用新的交通技术。确切地说,应用一个让地铁、公交车、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多种公共交通模式有着共同利益点的技术,没有共同奋斗的价值,大家争夺的焦点就只有乘客,就只能各自为战,为提升本企业的市民出行分担率而互相倾轧。

这个新的交通技术最合理的就是公交快递,——一种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传递快递的商业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公共交通的剩余运力,能实现全国快递“一日达”的《交通强国纲要》目标。

传统的快递中,早上7点发异地快递和晚上7点发异地快递,收货时间没有差别,都是晚上送到分拣中心集中分拣,凌晨左右才能出城走上运往异地之旅,因此一个异地件3天到货很正常。而公交快递是利用一种小型的快递周转箱,通过公交车、地铁、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椅,将其运到高铁车站、机场,并在此分拣之后,通过高铁或飞机送往目的地。城市公共交通工具,一般3小时内都能到达高铁车站或机场,留给下一程的转运时间就非常充沛,快递件实现1日送达全国的概率几乎接近100%。

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换乘(公交地铁出租车)(1)

当然,公交快递要保持对传统快递速度优势,确保降维打击能力,关键是各种公共交通工具之间的配合与衔接。简答地说,公交快递这一套系统要能读取和使用各个公共交通工具的运行数据,合理分配快递周转箱的运送路径;要能让这些各种业态的公共交通企业以快递为核心,优先处理快递周转箱的转运;要能实时反馈运送轨迹,便于客户追踪;要能及时做好转运之间的再分拣工作,确保每一程的转运迅速和准确。

而给这些公共交通企业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以公交车为例,装载一名乘客,50公斤,约0.3立方米空间,收入2元;而转运一件快递件,重量是载客的1/50,体积是载客的1/10,价格是载客的4倍。一个快递周转箱,按标准转运20件快递件计算,至少是160元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如果以公交快递为核心,将各种业态的城市公共交通企业整合起来,不仅消除了公共交通企业之间的内卷,也便于发挥各企业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快递件的转运效率,从而占领广阔的市场。而一旦在快递市场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下一步进军电商则容易得多。

(关注出行有余,带你大开眼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