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

陵墓的不同寻常之处:

在长沙市东郊、浏阳河的西岸,一座拔地而起的大土堆显得十分突兀。

据传,这是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称马王堆。

如今,这里人口拥簇、热闹非凡,隶属长沙市马王堆乡。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三座汉墓的发掘,不仅使这个小乡镇一跃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更为研究西汉初期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了解当时丧葬、医药、服饰、音乐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1)

发现的经过:

《论衡》有言:“开墓移尸,火出四丈六尺,伤三人”。马王堆汉墓的发现,证明了这一段对于“火坑墓”的历史记载,绝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而是真实存在的……

1972年,长沙某部队医院的防空洞作业工程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起初,一切进展都是那么得顺利。然而,就在施工人员钻探地质条件的那一刻,一团倏地从地底钻出的蓝色火焰,彻底扰乱了施工的阵脚,众人陷入了慌乱之中!

“那是什么?”

“不知道啊,怎么还有蓝色的……”

“蓝色的火焰?我听老人家说过,那是鬼火!”

“鬼火?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莫非……这里闹过鬼?”

现场的工人你一言我一语,十分惊奇又略带恐惧地谈论着眼前的景象,管理人员见状,急忙把当天的所见所闻告知给湖南省博物馆。

待到考古人员赶到现场,洛阳铲植入土地,历史的真相由此打开:

一层白膏泥赫然出现,接着,又挖出了大量木炭,整整装了四大卡车,约有万八千斤重。

这江湖人称“马王堆汉墓”、规模宏大的三座墓穴,便被深埋其中……

后来,考古工作者为三座汉墓命名,一号墓为利苍夫人墓,二号墓为利苍墓,三号墓为利苍之子墓。

三座墓室共出土珍贵文物三千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大量的珍宝书帛,堪称举世无双的佳品。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2)

发现的文物:

一位身材矮小、身形瘦弱的迟暮美人,出土之时,皮肤紧致、面色温润,她静静地躺在棺椁之中,犹如一位熟睡中的美人,生怕被人家吵醒。她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叫做辛追夫人。如今,她的姣好面容被专家永远定格在18岁,连带其瘦小的身形被1:1复制还原为蜡像,存放在湖南省博物馆内,供世人参观。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3)

一卷汇聚了祖先千万次临床经验智慧的《五十二病方》帛书,书中记载的五十二种疾病,二百八十多种方剂;提到的一百多种疾病的名称,以及二百四十多种药物的名称。奠定了其在我国中医药文化中的基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剂学著作。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4)

一件“轻若烟雾、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宽裙长袖,衣长一米有余,重量仅有一两。后世子孙难以复制还原,其纺织工艺之高超,时人衣着之前卫,由此可见一斑。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5)

一张古朴典雅、柱位清晰、部件齐全的二十五弦瑟,传唱着湘灵鼓瑟的佳话,其极富感染力的音质,常令弹者感怀、闻者动容。这把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瑟,为研究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加深了我们对汉代音乐的了解程度。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6)

让我们看一看反映汉代人民生死观的帛画。

帛画一:马王堆三号汉墓T型帛画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7)

这幅帛画上宽下窄,形状呈T型,帛画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上部绘制着日月星辰、龙凤蛇鱼等图像,象征着天堂的景象。画中有仙鹤、鲤鱼,古人认为这些是护送灵魂升天的神物;

下部绘制着双龙绞缠以及墓主人的图像,象征着人间的景象。墓主人身后有侍卫、婢女相随,应是要护送墓主人升天。

帛画二:马王堆三号汉墓太一将行图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8)

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少倒些霉运,少犯些事端,当自己无能为力时,就只好求助神灵庇佑。

于是,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神祇和礼仪。

比如门神,是看家护院,防止小鬼入侵的;灶王,是负责管理各家灶火,代百姓向上天传递民意的;厕神,其主要职责可不是管理茅厕,而是代卜吉凶,与人游乐的一位知心大神。

又比如,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有着各式各样的传统习俗。过年放鞭炮,清明烧纸钱,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些都寄托了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对美好生活的深切祝愿。

而帛画中这位头戴鹿角的太一神(或社神),便也是像门神、灶王一样的神祇。他以黄首青龙为坐骑,青、黄二龙为护翼,雷公雨师为前驱,显得气势汹汹,一眼望去,便是大神的作派。

此外,在太一神(或社神)的下方,每边还都有两位随从,可见神祇出行时阵势、场面之气派,具有十分浓厚的神话色彩。

让我们看一看汉代人民独特的养生医学。

养生医学一:导引图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9)

“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右手左手慢动作重播……”

要知道,体操可不只是现代人的专属,太极拳、五禽戏、八段锦,这些传统的养生功法流传至今,被广大养生爱好者所掌握。

此外,从《导引图》来看,汉代人民应该也早已掌握了慢动作的真谛。

这是一幅绘制着各种运动姿势的、色彩绚丽的帛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医疗类体操图。

在这幅图上,由工笔彩绘而成的四十四个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别的人分为四排,他们身高在10厘米左右,有的人赤手空拳,有的人手持棍棒,做着各种各样的导引动作。

这画中的四十四个人物皆栩栩如生,不禁令人称奇。

根据画面内容,其大致可分为呼吸运动、躯体运动、持械运动,三类运动模式。

你看那位穿裙子的少女,她正在俯身弯腰,手持长棍以舒展筋骨,从而达到气血畅通、调和阴阳的目的。

此外,《导引图》以姿势对病症,告知我们通过导引还能够达到预防某些疾病的目的,堪称难得的保健资料,有兴趣的朋友不如拿来练练,说不定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养生医学二:合阴阳

揭秘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的千古奇闻)(10)

这是一个羞羞的话题,少儿请远离(狗头保护)……

西方的情趣宝典,压箱底的古老著作也就那么两部,一是《爱的艺术》,二是《爱经》。相比之下,中国的就比较多了,《十问》《合阴阳》《杂疗方》《养生方》等等吧。

而《合阴阳》呢,大概就是讲了十动、十节、十修、八动、十己之征,具体内容呢,大家自行搜索吧。

不得不说,除了治病救人、金石丹药,我国古代先民对情趣的研究,绝对堪称地球上最完善、具智慧的体系,无疑,这对于维持两性关系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不然我大中国的人口怎么会全球第一呐,哈哈哈。

我说不下去啦,大家有时间可以自己研究,慢慢体会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