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1)

想念集团

秋光旖旎,百业兴旺。

空中俯瞰镇平,一条绿色玉带穿城而过,熠熠生辉,一幅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帛画在面前缓缓展开。

“一馆三中心”、万隆城商贸综合体、想念食品产业园初露靓丽身姿,成为城市新地标,中央商务风生水起。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赵河湿地公园,郁郁葱葱,花草丛生,滨水长廊,一步一景,玉文化主题公园星罗棋布,文化广场点缀其中,形成了大型的生态经济带;华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院内,敞亮的欧式风格教学楼,静待新生的到来,充满热带风情的芭蕉树已经栽下,只剩道路管网铺设和部分景观园林绿化。

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的镇平县,紧紧围绕新城区“三年出形象、五年上档次”目标,精准谋划、踏实推进、创新机制,做好“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文‘化’城、以业‘兴’城”四篇锦绣文章。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2)

第二污水处理厂

高端站位 绘就提质提效宏伟蓝图

提笔绘蓝图,百姓尽欢颜。

“从杂乱无章到呈现‘一中心两片区’格局,新城区的规划和建设始终围绕融入南阳‘大都市’建设,构筑好‘一心六组团都市圈’。”镇平县委、县政府负责同志介绍,镇平县牢记市委、市政府嘱托,坚持高端化、绿色化发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3)

镇平实验学校

构建紧扣定位、贴近实际的新规划。在高质量修编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年)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26项专项规划中,始终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站位”理念,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按照宜居与宜业、硬件与软件、地上与地下、新城与老城、文化传承与产城融合“五统一”原则,同步开展城市设计,逐步健全了城乡规划体系。截至目前,城乡总规获批实施,33项专项规划完成编制,城市通信、地下管线、排水防涝等6项专项规划通过评审,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73%,全县城镇化率达48%。同时,为做到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该县紧紧围绕市委谋划提出的“两轮两翼”、 “九大专项”战略部署,制订了镇平县百城建设提质三年行动计划、年度实施方案,构建了项目库,做实了百城提质的基础,扣好了城市建设的“第一粒扣”。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4)

玉雕大师园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蓝图绘就,谋定而后动,镇平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曙光已现……

治理棚户 谱写惠民工程精彩篇章

倾力治痼疾,百业焕新生。

“以前旧小区多、不美观,街上灰尘重,有些人把垃圾随便扔在路边。到处都是乱停乱放的车子,大家随着心意乱走乱撞。公交车少,到哪儿都不方便,我每天上下班都跟打仗一样。”家住镇平县城区的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好了,棚户区变少了,城区看着敞亮了。洒水车每天洒好几次水,摄像头一安,大家行车都规范了,公交车也多了,住得越来越合心意了。”这只是该县以百城建设提质为抓手、以棚户区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开展 “四治”的一个缩影。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5)

平安大道

今年以来,镇平县按照“政府主导、民生优先、规划引领、依法拆迁”的原则,谋划棚改项目18个,总投资60亿元,计划拆迁1.2万户、140万平方米,成立了县棚改指挥部和14个棚改分指挥部,每位县委常委直接包联一个棚改项目,专班专案、专事专做。梯次实施棚改项目7个,已到位融资24.7亿元,共建设安置房2300套、面积32万平方米,拆迁房屋1200套,涉及群众达2958户。其中,玉文化试验区城中村拆迁安置C区建设项目作为省保障性住房建设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已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7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安置拆迁户1329户、4300余人,安置就业群众400余人。踩实了城区治理的“第一步路”,为城区提质腾出空间。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6)

万隆城商贸综合体

棚户区改造拉开了百城建设提质的序幕,为下一步更好更快提质打下了坚实基础,“四治”的开展则是百城建设提质的具体表现。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7)

党建主题公园(月季园)

坚持交通秩序治堵。投资23亿元,启动建设环城快速通道和S330、S329改造等项目;投资3.6亿元,提升改造城区主次干道。新打通6条“断头路”、“卡脖路”,改造提升102条背街小巷,渠化改造6个右转路口;投资4500万元,开通7路城市公交,投放新能源公交车114辆,建成城区慢行系统7条、50公里,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新建公共停车场8个,施划2600余个临时停车位;新安装电子抓拍系统112套,实现城区主要路口红绿灯的全覆盖,交通乱象得到遏制。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8)

赵河湿地公园

坚持市容卫生治脏。“四级联动”深入开展清洁城市、清洁家园行动,建立“路长制”,整治“城市病”。投资2400万元,购置环卫作业车69辆,城区主次干道实现每日“六洒水、两冲洗、两喷雾、一机扫”,中心城区主次干道保洁时间在16个小时以上,垃圾密封运输率达100%;新建改造星级厕所82座、垃圾中转站14座、便民服务市场18个、集贸市场12个,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9)

规划展示馆休息区

坚持生态环境治污。认真落实“河长制”,城区基本清除黑臭水体,全县出境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配套建成投资1600余万元的县污泥处置厂项目、投资5600余万元的县第二污水厂项目和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项目,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95%左右,医疗危险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处理;大力推进“厕所革命”,完成1.2万户厕所改造。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10)

玉文化C区拆迁安置房项目

坚持公共服务治差。建成运行数字化城管平台,28个在线处置单位实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投资约3亿元的“一馆三中心”(档案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规划展示中心)已投入使用,互联网服务区、图书区应有尽有,茶水区等配套基础设施一应俱全;38个职能部门、1064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集中办理,“一窗受理”达90%以上,100个高频事项实现“网上直办”,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不断加大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配齐基础设施,计划投资约7.5亿元的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主体已经完工,县中医院迁建已开工建设,县精神病院已投入使用;总投资3.5亿元的华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施工接近尾声,县一高中和3所实验中学建成投用。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11)

县医院迁建项目

梦想,正逐步照进现实。镇平县委、县政府一步一个脚印,努力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希望。

产城融合 打造人文绿色生态景观

民本为核心,产城融合强。

城市功能品位的提升,离不开以民为本的谋划,更离不开项目的推进实施。如何点亮民生工程的“第一盏灯”,全力做好做强“四篇文章”,着力增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镇平县委、县政府从未停止探索。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12)

规划展示馆镇平城市名片(玉雕文化)

以水“润”城,增加灵性。“慢点,慢点。”走在林荫小道上,周围三三两两的市民,或闲庭信步,或放着风筝,或徜徉书海。远处的荷花开得正艳,亭台水榭置于其上,堪堪是“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这是赵河湿地公园的一角,更有喷泉文化广场、玉玦公园、玉棋广场……这20个大型城市节点的构建,使得一期工程总投资2.7亿元的赵河生态经济带已见雏形,成为市民户外运动、休闲娱乐的集聚地和首选场所。同时,投资7亿元,完成1522亩赵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西三里河治理,投资13.5亿元,推进以九曲河治理、城区水系连通工程、淇河湿地公园、玉碧湖为代表的生态水系建设,打造集景观、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景观。

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高质量建设大城市)(13)

一馆三中心

以绿“荫”城,涵养生态。满城繁华半城绿,无论是大街小巷两旁的行道树,还是步移景异的游园中,都让人觉得满目苍翠。截至目前,镇平县争取国储林项目13万亩,绿化城市道路12条,改造提升环城林带27万亩,改造建设广场游园40个,城市绿地面积达到781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绿化面积达13平方米,全县新营造林34.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6%。

龙腾南阳

以文“化”城,提升气质。镇平历史底蕴丰厚,人文精神荟萃。先后建成以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广场、以玉文化为主题的玉鼎公园等主题公园;发挥玉雕之乡的优势,以“玉”命名6条城市主干道;在主要十字路口设置大型LED电子屏播放公益广告,在沪陕高速镇平站建设城市会客厅,实现城、景、文化融合发展。

电子版

以业“兴”城,产城融合。翠竹掩映,小桥流水,孔雀栖于其中,一步一个景观小品。一座座大师工坊,散布在玉文化精品展示馆周围,独具匠心、各具特色,让人仿佛置身江南园林中。这是“三区一园”(产业集聚区、特色商业街区、重点城市功能区和电商产业园)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目前,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二期项目正在建设。作为城西商业中心的新地标,万隆城商贸综合体项目总投资约8亿元,高端大气的万德隆时代广场已经投入使用,周围配套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预计2019年10月1日投入运营。“想念不如见面”“让世界充满想念的味道”,两条标语印刷在粮仓式的厂房墙上,倾诉着总投资12亿元的想念食品产业园的企业文化。该项目集粮食收储、加工、挂面生产、熟鲜面、预制面、中央大厨房、现代化智能仓储物流为一体,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达13.5亿元,粮食贸易达2亿元,年销售收入达30亿元,利税近2亿元。围绕把产业做强,坚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促进就业创业等结合起来,强化产业支撑,加强人口集聚,增强城市承载力和辐射力,该县重点抓好以上三个项目为代表的“三区一园”建设。

湍湍不断的赵河奔涌向前,大气恢弘的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映射出镇平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

高效联动 推进重点项目落地生根

种下梧桐树,引来凤凰栖。

如何给城市提质打造一把坚实的“伞”,为工程顺利推进遮风挡雨、保驾护航?镇平县委、县政府在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推进之初,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不少城市在新城区建设中走过许多弯路:有的组织涣散,无法保障项目工程顺利推进;有的项目资金后劲不足,难以持续稳中求进;有的不顾产业资源禀赋条件,各种优良项目无地可用、难以上马……

“必须建好、健全保障机制,奋力确保城市高质量发展。”镇平县委、县政府是这样旗帜鲜明规划的,也是这样矢志不渝执行的。

组织保障是核心。镇平县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的百城提质领导小组,下设由1名县处级领导指挥、若干专职人员组成的县百城提质办公室,明确分包县处级领导,压实包联责任,强化现场办公,坚持实施周通报、月站队、季观摩,倒逼工作落实。

资金保障是根本。打破单纯靠政府投资的方式,依托财信公司等“1 3 N”投融资平台,深化与国开行、农发行、农开基金的合作,成为国开行县域经济发展合作示范县,获得授信109亿元,累计到位融资79亿元,有效破解资金瓶颈。充分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模式,谋划了城市客运交通综合体等9个PPP项目,全部进入省财政厅项目库,总投资达62.3亿元,为百城提质工程提供了丰厚的资金储备。

用地保障是基础。该县统筹做好征、报、管、供等工作,强化土地收储和土地供应,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成立了由县处级领导牵头的7个土地收储专班,实行分片包干制、责任到人,一手抓土地储备,一手抓空心村整治,通过一系列措施,共收储土地5100亩、整治空心村土地5000亩,为项目提质建设储备了大量土地,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风帆已经扬起,骏马已经备齐,镇平百城建设提质蹄疾步稳,驰而不息。

熔铸特色 助力大美城市内涵发展

社风带民风,文明树新风。

如何让玉都既“如花似玉”,又有“品质内涵”?镇平县持续强化文明创建工作,创社风、正党风、树家风、促民风,不断传递社会正能量,引导群众向善向上,为城市建设增加新的内涵。

倡树先进典型,推动实践养成。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全县已有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27人获得“河南好人”、“感动中原人物”等省级荣誉。培育了“爱心小屋”、“爱心粥团队”、社会志愿者、微爱公益等公益品牌,涌现出“时代楷模”张玉滚、“全国优秀农民工”邹令东等先进典型。同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举办全民运动会、广场舞大赛等文化活动,营造了“我参与、我践行、我快乐”的文明创建氛围。

致力重心下移,推动城乡共建。加强文明机关、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商户“五个文明”创建活动,夯实文明城市创建基础。同时,按照“不留空白、全域打造”的思路,以县城为中心、以干线公路为纽带,推动文明创建向集镇和农村延伸,投资6.2亿元,修建县乡道和通村通组通户道路1148公里,建设桥梁47座1830延米,初步形成了“四纵四横”骨干路网和县乡村通达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实施“三拆除三治理三增加”整治行动和改厕、改水、改路、改气、改塘一体化,构建美丽乡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民有所居、居有所乐。

多点发力,内外兼修,镇平正散发着独特魅力,吸纳集聚着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汇聚成高质量建设大城市的磅礴力量。

关山初度尘未洗,策马扬鞭再奋蹄。2019年,镇平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百城建设提质工作的有关精神,虚心学习兄弟县区经验,围绕一个“新”字,突出一个“干”字,发扬“钉钉子”精神扎实推进重点项目的落地见效。今年,该县总谋划项目61个,总投资111亿元,其中,10个项目已经完工,42个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目前已完成投资45亿元。山清水秀、宜居宜业、物阜民安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

统 筹 艾进德

执 行 薛江峰 赵国安 温金玺 柴光钦 吴士斗 田 巍

文 图 沙光学 刘小鹏 刘书华 王 政 崔培林 赵林蔚 蔡丹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