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财险资产重组情况(天安财险挂牌转让)

天安财险资产重组情况(天安财险挂牌转让)(1)

|俞燕

|吴戈

出品 |喻观财经

当控股股东内蒙古西水创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西水股份”,600291.SH)终结12年的股市历史,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安财险”)也迎来了自己的命运。

6月9日,天安财险在官网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推进风险处置,将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其保险业务资产包。这是自天安财险被接管两年来,首次就风险处置的情况发声。

天安财险同步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公告显示,其转让标的转让资产、负债及保险业务,转让底价约21.14亿元。

这份拟转让的保险业务资产包,包括144.01亿元资产和152.55亿元负债。显然,这组最新披露的数据,透露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天安财险已经资不抵债了。

其实,这还只是天安财险的一部分。如果根据2020年上半年的数据,天安财险的总资产约为298亿元,总负债约为658亿元。当然,同样是资不抵债。

比照蒙商银行模式?

天安财险资产重组情况(天安财险挂牌转让)(2)

天安财险资产重组情况(天安财险挂牌转让)(3)

值得注意的是,天安财险打算转让的,并非其股权,而是其业务包。

天安财险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保险业务资产包转让项目商业信息查阅资格说明”显示,该项目只接受两类意向受让方:

第一类:虽不是财险公司,但其拟作为战略类及以上的投资人(股比达15%及以上),发起设立一家新的财险公司;

此外,罗列了不得投资保险公司的七种情况,比如股权结构不清晰等;同时,还要求控制类股东或实控人则不得有现金流量波动受经济景气影响较大等10条负面清单。

第二类:根据相关法律合法组建并存续的财险公司

资质包括受让的保险业务在其业务范围内;偿付能力充足、在受让业务的保单最初签发地设有分支机构;最近两年未受金融监管部门重大行政处罚等。

天安财险资产重组情况(天安财险挂牌转让)(4)

概括来说,受让天安财险资产包的主体,要么是一家新成立的财险公司,要么由已成立的财险公司接盘。

如果采用前一种模式,当受让方是财险公司,则签订《收购承接协议》。如受让方为非财险公司(即联合受让体),则先签订《收购承接过渡协议》,待发起设立新财险公司后,再由新财险公司与转让方签订《收购承接协议》。

这种模式,是不是看上去有点熟悉?

一位金融业资深人士分析认为,天安财险的这种风险处置方式,参照的是蒙商银行模式,即:成立一家新主体即蒙商,用来收购、承接原主体即包商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和人员。待新主体成立后,包商便破产清算。

此前AB财险其实亦是类似的模式,大家财险成立后,承接AB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

但天安财险的模式和AB财险又有所不同,AB财险是分拆的模式,由大家保险集团成立大家财险。而天安财险则要清退MT系旧股东,引入新股东设立新公司。

一位熟悉股权交易的资深人士认为,从目前来看,天安财险采用这种方式,是最可行的方案。毕竟,成立一家干净的新公司,有利于吸引投资人进来。

早在2021年1月,坊间曾传闻,中国融通资产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融通集团”)对接盘天安财险似乎颇有兴趣。

不过,2021年4月融通集团已拿到筹建自家新公司的批文,仅用了八个月就开业了,总部与天安财险同处上海。

按天安财险的转让公告中的要求,如果受让方是保险公司,则其中一项条件是“在受让业务的保单最初签发地设有分支机构”。刚刚成立的融通财险,显然并不符合此条件。

从控股同类保险公司的数量来看,如果再接盘天安财险,显然也“超标”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一些想做财险业务但受网点之限的小公司来说,接盘天安财险倒是一种借势发展的选择,毕竟天安财险已在32个省市自治区铺了机构,有现成的网点。

但是,在人人都喊“日子不好过”的当下,谁又有这样的资金实力和兴趣来接盘呢?

据说,目前天安财险还没有明确的意向受让人出现。最终能否招揽到两厢情愿的接盘侠,还真不好说。

之前大家保险集团对新股东寻寻觅觅,方案一改再改,后来变成“暂缓”。

这两年,有一批金融牌照都在忙于处置。从目前来看,能比较顺利找到下家的多半是银行和券商了。

比如同属MT系的新时代证券,已被诚通集团收入囊中,改名为诚通证券,开始了新生活。另一家MT系券商恒泰证券虽然从济钢集团到莱钢集团又转到枣矿集团手里,好歹总有东家接盘。

6月9日,中国华融公告称,湖南财信集团和汇金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接盘了其旗下的华融湘江银行。此前,其旗下的华融消费金融公司的牌照则给了宁波银行。

目前最难出手的牌照,大概要算信托牌照了。不管是华融信托,还是新时代信托或新华信托,都是个“老大难”。

在当下要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防止资本野蛮生长的监管导向之下,找到既有钱、又守规矩、还有一颗初心的机构投资者,难!

一桩要价便宜的买卖?

如果只是看21.14亿元的转让底价,第一印象大概会是“好便宜啊”!

有专业人士提醒,不能只看这个转让价,要估算接盘后需要承担的赔付责任。即便只估算其拟转让的资产和负债,也已是资不抵债了。即使是以转让底价成交,不算各种交易费用,实际的支出也接近30亿元了。

何况,天安财险拟转让的这部分业务真的有那么香吗?从其历史数据来看,其第一大险种车险业务常年承保亏损,自2012年以来,仅有2019年赚得0.92亿元盈利,其他年份皆为亏损,累计亏损已达18.89亿元。

大概是因为车险业务对天安财险的发展来说是鸡肋,后来才发力于投资型财险和信用保证保险,在资产端则大搞投资,在资本市场纵横捭阖。

意气风发的那些年,天安财险的投资收益率稳坐6%以上,甚至能高达8%。然而,随着其投资型财险业务在2017年被叫停,现金流吃紧,另一厢,其投资收益率表现也在2019年呈断崖式扑街。天安财险开始切换到“天天不安”模式。

对比西水股份之前在2020年中报中披露的天安财险的数据可以看出,天安财险的总资产约为298亿元,总负债约为658亿。这也意味着,天安财险尚有154亿元资产和506亿元负债,不在转让之列。而未转让的部分,才是天安财险真正的“雷区”。

雷到什么程度呢?西水股份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2021年年报在审计报告中“无法表示意见”,因为天安财险投资其他金融产品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关联方识别、认定相关的内部控制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天安财险投资其他金融产品出现巨额减值,且未能获得该巨额减值其他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相关材料,亦未能获得足够证据证明所获取的关联方清单是否完整。

这两天在官网上po出清偿方案,苦口婆心劝投资者“珍惜来之不易的风险处置工作成果”的新时代信托,正是天安财险踩雷的风险之源。

根据新时代信托近日发布的公告,根据清产核资的结果,新时代信托已严重资不抵债,直接可处置资产十分有限,部分关键资产利益方众多、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处置难度非常大。

由于新时代信托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出现逾期,天安财险计提了高达577.57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导致其2020年中报出现270.90亿元的巨亏,并资不抵债。

那些通过MT系信托公司们流向股东或关联方的巨额资金,终究流到哪里去了,大概会成为会是一个难解之谜。

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天安财险把这部分资产和负债也放到转让包里,估计没有哪个投资人想当冤大头,梁静茹给了勇气,也不敢接手。

有熟悉天安财险的业内人士指出,在MT系的这几家保险公司中,虽然华夏人寿的问题不小,但好在家底厚,又主要是寿险长期资金,有缓释的空间,如果及时调整方向,还能活下去。但天安财险的业务多是短险,且有相当一部分信用保证保险对应的是垃圾资产。虽然后来开始调整业务结构。但为其过去“买单”,又岂是易事?

图片: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