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名和字怎样叫(古人的名与)

古人名和字怎样叫(古人的名与)(1)

从西周到民国时期,中国人完整的名称是姓、名、字三者兼有,文人骚客有些还要有号。

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即今百日)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现在一般取个“乳名”,什么“狗狗”、“蛋蛋”一类,再取个诸如“子萱”“文博”一类名字就算完成了。

夏商两代留下来的一些人名如孔甲、盘庚、武丁等和干支相联系,和生辰有关,与朱元璋的朱重八一类相似;春秋时有些人名如“黑臀”、“黑肱”等应是以生理特征命名,郑庄公名“寤(牾)生”,则是他母亲难产的纪实,可见那时命名还是很朴素的。

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这些都有一些很隆重正式的仪式;古人为什么要讲“礼”,因为一个人自小培养他“礼”的概念,他才会有明德知耻之心。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相表里的,所以又叫“表字”。屈原在《离骚》里自述:“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正则”就是“平”,“灵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造出地动仪的张衡字平子、“击鼓骂曹”的祢衡字正平,他们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也是同义。唐代书法家褚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他们名、字中的“良”与“善”、“巩”与“固”也都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东汉“举案齐眉”的文学家梁鸿字伯鸾,“鸿”、“鸾”都是为人称道的两种飞禽;西晋文学家陆机字士衡,“机”、“衡”都是北斗中的两颗星。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渔”(打鱼)、“樵”(砍柴)常为侣,宋代史学家、《通志》的编者郑樵字渔仲;“渔翁”又常戴“笠”,清代文学家李渔字笠翁。

“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朱熹字元晦、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字子昂、清代作家管同字异之,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頫(俯)”与“昂”、“同”与“异”都是反义。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书古典,如: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有“非不伟其体干也”句;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谓德操”句。三国赵云字子龙,取自《周易》“云从龙,风从虎”;唐代文学家陆羽(著有《茶经》,后世尊为“茶神”)字鸿渐,也是取自《周易》“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元末戏曲家高明(著有《琵琶记》)字则诚,取自《礼记》“诚则明矣”;明代军事家于谦字廷益和清初文人钱谦益字受之,则都是用《尚书》中“谦受益”的典故。

以上这些名字,是否比“X阿大”等有云泥之别。

了解了名和字的关系,也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北宋词人“秦观”中“观”的读音是读guān,还是guàn时,我们不妨通过他的字去推断。秦观,字少游,从他的字我们可以断定是读guān。

一般来说,名是留着自称的,对人称自己的名,是一种谦虚与礼貌。《论语》记载,孔子为显示自己“圣人”的谦让有礼,在学生面前常自称“丘”。不是CCTV的阿丘,阿丘应该是艺名吧。电视剧中诸葛亮自称“亮”,刘备自称“备”,曹操自称“操”,呵呵,不过我好像记得曹操自称“孟德”。宋江当然自称“江”。

自称名的场合,常是下级面对上级,臣子面对君王,晚辈面对长辈。

当年看到**主席**的演讲,他说道自己时,不是自以为是的称“我”如何如何?而是“楚瑜”如何如何。听了颇感欣慰,中华千百年传统文化的文明精髓万幸在台湾、香港等地能得以保存。女子嫁到夫家,从夫姓。比如,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夫人连方瑀,她本来名字是方瑀。可惜这些东西大陆已存无几,不过我看到了一丝曙光,那就是XX开来,呵呵,看来国学不亡,因为终究还有如此拥趸。

同样地,称谓对方时,便以称字而为礼貌。尤其是下级谈及上级、晚辈谈及长辈,绝不能直呼其名而得称字。至于平辈之间,为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也以称字的多。“指名道姓”很不文明。严谨的历史正剧中,比如三国演义,里面见了刘备就叫“玄德公”,加上公,乃是更大的尊称了;见了诸葛亮叫“孔明先生”,鲁肃称“子敬”等等。

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唐朝大诗人杜甫在成都时,曾作严武幕僚。一次醉酒后,杜甫竟当着严武的面说:“不谓严挺云乃有此儿!”酒后失言,他竟直呼严武父亲的大名,这下可把严武弄火了,他顿时暴跳如雷:“杜审言之孙敢捋虎须乎?”杜审言是杜甫祖父的大名。

简而言之,起名是为了分彼此,那么取字就是为了明尊卑。这是名与字功能的基本区别。所以多学习下国学,不是复古倒退,传统文化里的好的东西我们还应该加以采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