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

最近有个闺蜜把微信头像换了,换成了黑夜中的剪影,于是我打电话问闺蜜,最近是发生什么事了吗?果然,闺蜜最近因为家里有些事,心情不太好。闺蜜问我,你怎么知道?我说,黑色其实就是一种暗示啊。

其实不要说大人了,小朋友也是这样,尤其是对于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很成熟的小朋友们,非语言表达,其实同样非常重要。家长一定要关注这些信息,在非语言表达中,涂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1)

在所有的情绪中,最令儿童感到困扰的是恐惧,比如说恐惧上学,恐惧黑夜,恐惧分离等。克服了恐惧情绪,儿童才能顺利地成长。

在《儿童恐惧心理学》这本书里,就介绍了从出生到12岁孩子常见的34种恐惧情绪,以及如何从涂鸦中解读孩子情绪的方法。

作者艾维·克罗蒂和阿尔贝托·马格尼都是心理学家,克罗蒂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学家,还开办了一所笔迹学学校。马格尼是一名外科医生。他俩合著的著作还有《笔迹学》《笔迹与健康》《涂鸦的解读》。

既然说孩子们的涂鸦中隐藏着孩子们的情绪,那么又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解读呢?

当孩子在涂鸦时,父母们要关注的不仅是孩子们涂鸦的内容,还要关注涂鸦过程中,孩子操作的方式。比如说孩子是如何握笔的,从哪里开始画,在纸上留下什么样的线条和用多大的力度,画面在纸张所占的空间大小,涂鸦的颜色和绘画的形状等等。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2)

一.操作方式和绘画内容

1.空间

孩子一般涂鸦,落笔都在纸张的中心位置,这是符合儿童心理学的。在落笔中心的周围,都是和“我”相关的地点和活动的象征。一般来说,左边是历史,右侧是未来,希望和目标。

2.线条

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出孩子是自信的还是犹豫不决的。体现在线条上,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线条是干脆果断的,但是右边图画的线条是反复的,深浅不一的。这样的孩子就需要安抚和鼓励。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3)

3.力度

涂鸦力度的大小能够表现出儿童的气质和心理生理结构,活力,耐力,性格等。有的孩子线条刚劲有力,说明这些孩子精力旺盛,热情冲动,活力满满。而有的孩子的则动作柔弱,这些孩子很可能比较敏感,抗挫力比较差。

4.形状

孩子的涂鸦主要有圆形,三角形,点等形状。通常来说,圆形意味着平静,和谐,而棱角分明则是紧张和反抗。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4)

5.颜色

不同的颜色表明孩子不同的气质和心理状态。比如说心情是愉悦的,还是抑郁的,气质类型是沉静的,还是外向的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大小,图案类型等等,内容比较丰富,感兴趣的父母可以去阅读一下原文。

二.不同的心理类型

孩子的涂鸦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可能是单一的,有的是丰富的,包含了多种图案,也有了一定的构图。心理学家根据孩子们不同的涂鸦画面,将孩子分为了9种心理类型,分别是:容易激动,多愁善感,胆怯,戏剧性,暴躁易怒,压抑焦虑,凌乱焦虑,冲动焦虑和无兴趣。

不同心理类型的儿童,可以从画面的线条,占用纸张空间,颜色和自由绘画来评价。当然,心理学家指出,将儿童归为不同的心理类型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面是可以给孩子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和建议,但是心理学家同时也提醒父母,不要僵化地按照标准将孩子下定义,因为心理是极为复杂的,要综合很多因素去考虑,而且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

但是了解一些关于涂鸦心理学的知识,有利于和孩子沟通,及时发现孩子的情绪。我们将挑选几种比较普遍的的心理类型来介绍一下。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5)

1. 容易激动型。

这类孩子脾气比较暴躁,情绪不太稳定,注意力也不太集中。有的时候没有规则感,做事情虎头蛇尾。这类孩子在涂鸦的时候,会选择不规则的,不连续但很活泼的线条。他们在涂鸦的时候,所占用的纸张空间没有特定的区域,但是常常被认为是不正常的,有时候会毫无规律地占用整张纸。

他们喜欢鲜艳的颜色,往往会选取对比鲜明的颜色。他们在画画的时候,给人一种异想天开的感觉,有趣搞笑的部分占据主导。

他们画人物的时候,会把人画的很大,身体瘦瘦的,眼神生动,开心地大笑。他们画树的时候,喜欢画上果实,还有很多小树枝。

对于这类孩子,家长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也不能过于温柔。要把平静和稳定传递给孩子。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6)

2. 多愁善感型。

这类孩子多受情绪的影响,他们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会克制犹豫。有的孩子还会表现出完美主义和强迫自己的倾向。

这类孩子涂鸦的线条比较细腻,犹豫不决,常常出现虚线。他们画的人物或者物体占用纸张空间很小,有的时候在纸张的边缘。他们更喜欢用冷色系。有的时候他们会画一些房子,人物也会呈现金字塔的结构,这表明他们需要安全感。画树的时候,会画上一些伤疤,或者鸟巢。

对于这类孩子,父母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经常拥抱他们,给予他们安全感。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7)

3. 无兴趣类型

这类孩子通常会表现的很“懒惰”,他们会对自己的学业,或者生活表现的冷漠和不以为然。他们的精神状态是无精打采的,身体也是松垮没有活力的。但其实,他们只是用“懒惰”来掩饰他们的不自信。

他们涂鸦时会画出柔弱不连贯的线条,而且力度很小,占用纸张也尽可能的小。他们喜欢冷色调,比如说蓝色,深蓝色等。在画面中,他们会用山,墙,栏杆来表示安全感,他们画的人物也比较僵硬和简单,比较呆板,缺乏活力。他们画的树有粗壮的树干,封闭的树冠,没有果实和花朵。

对于这类儿童,家长不要施加过多的压力,也不要给他们扣上懒惰的帽子,要想办法让他们感到温暖和被理解,要多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

三.不同阶段和常见的恐惧情绪

《儿童恐惧心理学》提出,不同阶段的儿童常常有不同的恐惧情绪,比如说18个月到3岁,恐惧情绪常常和噪声,巨大,和黑暗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总是害怕失去妈妈。而8岁到12岁孩子的恐惧情绪,则多和学校,成长,身体经历的变化有关。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涂鸦中表现情绪的方式和内容,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作者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孩子主要恐惧的情绪有34种,比如说害怕被抛弃,害怕谁,害怕黑暗,害怕独立自主,害怕医生,害怕考试等等。

孩子涂鸦的心理学(0-12岁孩子的涂鸦)(8)

三.对于孩子的恐惧情绪,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家长一定要知道,恐惧和焦虑是会传染的,家长首先要情绪稳定,不过度焦虑,才会养育出平静从容的孩子。其次,父母要有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意识,不仅要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还要陪伴孩子,观察孩子,提供孩子需要的精神需求。

对于孩子的恐惧情绪,家长要避免合理化,不要对孩子说“这个年纪还害怕什么什么,你不觉得不好意思吗?”“你看你的姐姐,就不害怕”。其次,要正确地评估孩子的恐惧情绪,不要忽视,也不要放大,可以通过故事,陪伴等方式消除孩子的恐惧感。

正如《当孩子感到恐惧时》一书中提到的“恐惧存在的意义就是被克服。”只有克服恐惧,孩子才能独立并健康成长。

这本书的价值,不仅是归类了孩子的恐惧情绪,并给出了建议。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家长一把钥匙,通过孩子的涂鸦,可以窥见孩子非语言表达的情绪,这不仅对于恐惧,对其他情绪的感知和识别也是非常有好处的。这本书建议家长们读一读~

书的价格不贵,但很值得一读,点击下方链接可直接购买~

我是@陈老师谈教育,教师和班主任,也是二胎妈妈。热爱分享教育类干货,欢迎关注~

#童书上##育儿事务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