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育教育书籍(如何在饭桌上完成对孩子的教育)

英文世界里有一句经典语录:Regret nothing in matters of love and food,翻译成中文是: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

喜欢美食的人,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喜欢做饭的人,一般也都是有爱心有情趣的人。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宁本涛认为,从教育学视角看,要培养好的饮食习惯,需要重视儿童的“食育”。尤其是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更有必要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起来,培养具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

这方面,我们的邻国已经走在了前面。日本是全球第一个立法推动食育的国家,如何在饭桌上,完成对孩子的教育?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经验和做法。

本文来源于即将上市的《上海教育-环球教育时讯》2020年8月刊,作者为日本明治大学的周旋,更多内容,请参考杂志。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日本的中小学延缓开学。没有了学校的免费健康午餐,家庭主妇们用时令蔬菜等食材做出精美可口的便当,孩子们也被赋予权力去自主选择搭配食材,体验参与制作午餐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不由让人想到了一个词——食育。

日本是全球第一个立法推动食育的国家,通过《食育白皮书》将食育这个概念系统化地在全国推行,并将其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食育在日本的推广可谓是全覆盖式的,不仅学校开设了“节气饮食”课程,“食育推动全国大会”还动员全国政府部门和企业单位利用互动式游戏让参观者在游乐中学习相关知识。

可以看出,日本食育并不是单纯教孩子怎么吃,而是包含传播科学饮食理念和做法、传承当地饮食文化、感恩食物提供和制造者以及大自然等多元化内容在内的社会总动员。

日本家庭将食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食育白皮书》为家长们提供了食育指导,培养孩子的健康饮食习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食育是如何在日本家庭中渗透的。

日本食育教育书籍(如何在饭桌上完成对孩子的教育)(1)

食育的目标是什么?

01 培养饮食作息规律的孩子

培养规律性的饥饿感听起来有些匪夷所思,但日本家长为了让孩子养成规律的一日三餐时间,会通过调整生活方式使孩子在正常的饭点感到饥饿。上学阶段,学校老师会分批将不同年级的学生带到附近公园“放养”一小时。通过定时定点但不定量用餐的方式,让孩子做好进餐准备,规律饮食。

02 培养“不时不食”的孩子

日本人对于四季的变化极其敏感和珍惜,十分讲究风物,所谓风物就是当下时节土地上所生长的特有的食材。所以日本家庭餐桌上的时令菜随着四季更迭不断变化,希望孩子能在饮食中体味四季变化。正值春季,不能出门赏樱花,就做樱花形状的和果子,鲷鱼的鱼肉好似盛开的樱花,日本主妇依旧能让孩子在食物中感受到春天的来临,更增加了进餐的乐趣。“不时不食”让孩子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建立正确的食物观和生态观。

03 培养享受一起吃饭的孩子

信息化时代,手机普及,人际关系却越来越疏离。一家人即便在一起吃饭,也甚少交流,多半是各自捧着手机刷微信,甚至连眼神交流也很少。为了避免这种“孤食”“个食”的情况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让孩子享受和家人用餐的过程,也是食育中的重要一部分。不用特意为孩子准备“儿童餐”,孩子和父母吃一样的食物,除了培养孩子不挑食的好习惯,更能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全家一起用餐的快乐。

04 培养参与准备餐食过程的孩子

日本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虽小,但是大部分家庭还是会有一个小花园,为孩子提供亲手种植、采摘食物的机会,体验耕种的艰辛和收获的乐趣。家长也会让孩子参与到准备一日三餐的过程中,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打鸡蛋、清洗蔬菜、盛米饭、在咖喱饭上挤上笑脸形的番茄酱、摆放家庭成员的碗筷、收拾餐桌、餐厨垃圾分类、收纳清洗好的餐具,等等。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参与餐食的准备过程,让孩子了解到食物的来之不易,对一切心存感恩。吃饭之前的那句“我要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也正是这份感恩之心的体现。

日本食育教育书籍(如何在饭桌上完成对孩子的教育)(2)

食育在不同年龄段怎么做?

日本文部科学省推出了一本图文并茂的食育教材,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侧重,循序渐进地进行食育指导。低年龄段注重餐桌礼仪,防止挑食;高年龄段则是学习食品的特征,掌握健康饮食知识。

01 一年级

(1)认真洗手

新冠肺炎疫情的卫生防护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好好洗手,而这一点早就成为日本民众根深蒂固的习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中,餐前好好洗手是备受重视的。

(2)餐前餐后感恩

吃饭之前大家围坐在餐桌前,虔诚地双手合十,喊出一句“我要开动了(いただきます)”,饭后说一声“多谢款待(ごちそうさま)”。这两句话不仅仅只是代表“我要开吃了”,更是对于孩子感恩大自然的给予、感恩每个人为这顿饭的付出的一次教育。

(3)正确使用筷子

在日本,仅仅能用筷子夹住菜可不算是会正确使用筷子。用筷子搅拌纳豆,夹住天妇罗大虾,用海苔包裹住米饭,切开豆腐,像镊子一样夹住小豌豆,都是必备的技能,而且不能用勺子替代。教材上还明确指出哪些行为是不礼貌的,比如拿着筷子踌躇不决迟迟不肯下筷,夹着有汤汁的食物滴滴答答洒一桌,用筷子夹着碗边拖动,用筷子将食物串起来,用筷子传递食物都是万万不可的。

(4)用餐礼仪

食育中,用餐礼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用手拿住饭碗用餐,手指不可以放进食物里;吃饭时不可以站起来走动或者大声喧哗;嚼东西时不要和别人说话;无论喜欢与否的食物都要尝一尝。这一阶段的食育重点是形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优雅”地吃饭。要注意的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02 二年级

(1)寻找季节性食物

日本大部分学校都会有一片菜园,从播种、浇水到采摘,孩子们都参与其中,学校的午餐也会用这里的收成作为食材。其目的是让孩子们更了解不同季节有哪些时令蔬菜,更珍惜餐桌上的每一种食物。如果没有菜园,可以带上孩子去超市、菜场,认一认、摸一摸、挑一挑当季的瓜果蔬菜,感受四季的馈赠。

(2)科学健康吃零食

运动过后感到饥饿很正常,所以日本家长不会禁止孩子吃零食,而是引导孩子适量吃更健康的零食。对相同重量食物的热量进行比较,告知垃圾食品给身体带来的危害,让孩子自己比较利弊,选择零食。便利店售卖的小份色拉和饭团,是孩子们参加完体育活动的首选,在正确的引导下他们是能做出理智选择的。

03 三年级

(1)食材的哪部分可以食用

我们吃番薯吃的是根,土豆吃的是茎,卷心菜吃的是叶子,西蓝花吃的是花,番茄吃的是果实部分……这些知识可能我们大人都有点糊涂,但日本小朋友对于食物的哪个部分可以食用却一清二楚。

(2)食物大变身

有一些原材料十分百变,从配菜到主食,从饮料到调料,使我们的餐桌丰富多彩。通过讲解图鉴、亲手制作味增等方式,让孩子知道大豆经过不同的加工,可以变成豆腐、豆浆、味增、纳豆、酱油等日常食材,也让他们对食物的烹饪和制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

04 四年级

(1)均衡饮食

挑食是孩子常见的问题,日本的学校和家长是这样教育孩子的:让孩子意识到即使是自己不爱吃的食物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可以少吃,但绝不能不吃。日本学校的菜单都是由专门的营养师根据季节每月制订的,甚至会写明每餐的卡路里。孩子可以对菜单上的主食、副菜、甜品等进行小调查,了解每种食物提供给身体的有益营养物质,并尝试自己设计一份均衡饮食的菜单,在实践中学会科学营养饮食。

(2)了解各地美食

“杂煮”是日本的年菜之一,而它的做法在各地区和家庭有所不同。通过调查,孩子能够理解由当地产品和气候的差异带来的饮食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与日本节日庆典相关的食物。

05 五年级

(1)食物保存方法

日本是一个十分注重食品安全的国家,食品价格高昂,保质期又短暂,如何正确保存食材,也是食育的一个重点。鸡蛋该不该常温存放?放冷藏室还是冷冻室?土豆发芽了还能不能吃?这些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正是向孩子进行食育的最好时机。

(2)从食物看世界

汉堡、披萨、石锅拌饭、意大利面、Taco、巧克力,你爱吃的这些美食的原材料都来自本国吗?餐桌上常见的食材是从什么时候引进日本的?孩子们从食物所经历的“环球之旅”出发,去思考自己与世界的联系以及食物的进出口对环境的影响。

日本的食育可以说开展得十分成熟,精细化的指导也极具参考性。我们若要学习借鉴,不必立马大动干戈地做出改变,也许从制作一个应季食物日历,力所能及地选择本地食物代替进口食物开始,食育就可以悄悄植根于心。

日本食育教育书籍(如何在饭桌上完成对孩子的教育)(3)

日本食育教育书籍(如何在饭桌上完成对孩子的教育)(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