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1)

北宋 晁补之《老子骑牛图》台北故宫藏

此画是晁补之根据历史典故所作。传说老子过函谷关之前,把守的关令尹喜看见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果然见老子骑着青牛徐徐而来。

这就是成语“紫气东来”的来历。尹喜款待老子数日,请他著述,老子推辞不掉,于是留下了著名的五千言。世人称之为《道德经》,又称《老子》或《老子五千文》。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2)

北宋 晁补之《老子骑牛图》局部

晁补之《老子骑牛图》中的老子,身穿右衽长袍,腰有缚带,在两道浓黑的月牙形的长眉下,藏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笑眼,正和颜悦色地面对着观者。

这幅画中还有乾隆皇帝的一首题诗和鉴藏八玺全。他在画中题道:黄发番番背已台,禹馀暂下九琳台。五千不是閒抛置,为付关门令尹回。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3)

明 张路《老子骑牛图》台北故宫藏

张路的《老子骑牛图》不写背景,老子坐于青牛背上,手持《道德经》卷,正抬眼注视着一只飞蝠。在表现手法上,张路受明代画家吴伟的影响很大,笔势狂放而草率,但笔墨变得愈加雄奇。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4)

明 张路《老子骑牛图》局部

张路的《老子骑牛图》,人物的面部刻画得非常传神,衣纹的穿插也灵活巧妙,整个人物给人一气画成之感,形象生动而富有情致。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5)

明 唐伯虎《骑牛图》

此图取材于唐代李密的故事,史记李密骑牛住缑山拜访名士包恺,牛角挂一卷《汉书》,边走边读。本图并没有强调此一情节。而是突出了“行过松阴懒着鞭”的悠闲之意。图绘一老者手执长鞭骑牛前行,老者表情悠闲,一路观景,牛身形壮硕,四肢有力;上面松枝繁茂,郁郁葱葱。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6)

明 唐伯虎《骑牛图》局部

唐伯虎在画上自题诗曰:“骑犊归来绕葑田,角端轻挂汉编年;无人解得悠悠意,行过松阴懒着鞭。

清乾隆题诗曰:“牵牛从未敢蹊田, 南亩躬耕定有年。手捉漫疑包氏靷, 心空哪忆祖生鞭。乾隆丙子春御题。”丙子年属清朝乾隆二十一年,是1756年。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7)

清 杨晋《石谷骑牛图》

此图款题为“画白石翁诗意”,所提“白石翁”是明代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晚号白石翁,人称白石先生。所画者为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为清初“虞山派”创立者,而作者即是早期虞山派的佼佼者,经常与师同绘画作。此图中王翚头戴斗笠,身垫蓑衣,骑于牛背之上,缓缓而行,像是雨过天晴之后,徜徉于乡野小径。墨色轻润,渲染有致,勾画简洁,却神韵俱足,充满诗情画意。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8)

清 任伯年《紫气东来图》中国美术馆藏

老子坐在牛背上(老子骑牛紫气东来)(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