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1)

二十一世纪初,来自三百年前的温馨动人的藏文爱情诗不经意间像春风一样吹遍了中华大地的每个角落,同时,仓央嘉措这个率真清纯,一往情深的西藏王子也走进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喜爱仓央嘉措的读者肯定都愿意他像童话中的王子一样拥有一个无忧无虑,优哉游哉的美好人生,但令人遗憾的是,事实恰好相反。

故事要从十七世纪三十年代说起。那时,已经进入末世的明朝和刚刚兴起的清政权激战正酣,西部的青藏高原上也正上演着一幕幕血雨腥风的战争场景。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2)

当时统治青藏高原的是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他们正面临着强敌入侵的巨大考验。侵略藏人领土的是来自蒙古高原的喀尔喀部,他们一路烧杀掳掠,很快占领了青海湖周围的大片地域。

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是个颇有心机的人物,他想出了一个以毒攻毒的妙计——邀请喀尔喀部的仇敌,蒙古和硕特部的首领固始汗进军青海,当然代价是数不清的真金白银,珍珠宝器。其实,即使没有这些金银珠宝,固始汗可能也会出兵援藏,因为他一直在觊觎着青海湖畔这片水草丰茂的土地。

于是,罗桑嘉措和固始汗一拍即合,协议顺利达成。

和硕特部不愧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三下五除二就打跑了喀尔喀部的入侵者,然而,新的问题很快出现在了罗桑嘉措的面前——以救命恩人自居的固始汗在青海地区驻扎下以后就不走了,而且凭借着军事实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五世达赖所在的拉萨城,还成了“佛教护法王”。

固始汗并不满足于有名无权的“佛教护法王”,他依仗着手里的枪杆子一步一步地掌握了西藏各级政权,西藏的日常政务由他信任的藏人处理,高级官员的任免权则由他一个人说了算,后来,他又控制了西藏军队,把军队的指挥官都换成了蒙古人和他的藏族亲信,这样,整个青藏高原就都成了他的天下了。

固始汗夺走了五世达赖的绝大部分权力,但在物质上并没有亏待罗桑嘉措,他把前后藏的大部分税收送给五世达赖作为寺院费用,因为他要借助达赖神圣的宗教地位来安定藏民的人心。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3)

固始汗非常重视和清政府的关系,曾经多次派遣使者以西藏宗教界的名义前往北京进贡朝拜,当时在位的顺治皇帝深受感动,特意向五世达赖发出了邀请。1652年,五世达赖罗桑嘉措率领三千官员侍佣浩浩荡荡前往北京,受到皇帝的热情接待和特别封赏,这就是史籍中大书特书的华夏盛事——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

占据西藏不走的固始汗当初是五世达赖自己请来的,所以,面对着鸠占鹊巢,兵强马壮,嚣张跋扈的固始汗及其子孙,罗桑嘉措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所能做的也只有一个字——忍,而且这一忍就是好多好多年。

公元1682年,固始汗的儿子达赖汗控制西藏的时候,忍了四十年的五世达赖罗桑嘉措撒手人寰,终于得到了解脱,但西藏却在十五年后因为他的死讯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乱局。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4)

罗桑嘉措和他最信任的弟子桑结嘉措担心达赖汗会干涉转世灵童的选择,于是就决定在罗桑嘉措辞世后秘不发丧,暗中开始寻访转世灵童的工作。

桑结嘉措是个天生的好导演和好演员,他先让一个长得颇象五世达赖的喇嘛穿上达赖的衣服,坐在宝座上忽悠人,然后宣布达赖因病要闭关修炼密法,一切事务由他负责,另外他还要秘密保护达赖的肉身,为灵塔的修建做准备,与此同时,他还要指导安排秘密进行的转世灵童的寻找。

由于桑结嘉措的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彻底,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严密的控制,直到十五年后,北京的康熙皇帝才在平定叛乱的噶尔丹时从蒙古准格尔部那里得到了五世达赖早已经去世的消息。康熙皇帝本来就对达赖和噶尔丹过从甚密非常不满,这个消息无疑是火上浇油,他简直是怒发冲冠,怒火冲天了,立即下了一道紧急诏书对桑结嘉措给予严重警告。

桑结嘉措眼见纸里已经包住火了,只得一方面万分诚恳地向康熙皇帝承认错误,一方面公开了五世达赖已经去世,转世灵童早已找到,并已按教规进行供养的消息。此后,桑结嘉措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灵童迎到布达拉宫,宣布其为六世达赖。

这个灵童就是西藏第一情僧仓央嘉措,他当时已经是一个十四岁的翩翩少年了。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5)

仓央嘉措是在五世达赖去世的第二年,即1683年出生的,他的家乡在充满传奇色彩的山南地区。据说仓央嘉措出生时,天地自然出现了好多吉瑞的征兆,而他又生性聪颖,才智不凡,于是,他出生的地方到处流传着关于他的神奇故事。桑结嘉措听说了仓央嘉措的故事后,认定这个孩子就是五世达赖的传世,便秘密地派人把他接到浪卡子宗由班禅教育培养。仓央嘉措从那时起一直跟着班禅学经习法,直到十二年后被桑结嘉措接到拉萨成为六世达赖。

桑结嘉措隐瞒五世达赖之死长达十五年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突然出现惹恼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这个人就是实际控制着西藏的拉藏汗,他当时刚刚继承了被人毒死的父亲达赖汗的汗位和权力。

拉藏汗对桑结嘉措充满愤怒和敌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一直怀疑桑结嘉措是毒死父亲达赖汗的主谋,而且预感对方可能正在把下毒的黑手向他伸来。

在这种情况下,桑结嘉措和拉藏汗之间的矛盾一日深似一日,逐渐从以前的裂痕变成了难以收拾的大豁口,一场影响整个青藏高原的狂风骤雨即将猛烈爆发,而情僧仓央嘉措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更进一步加速了这场大风暴的来临。

和之前的达赖不同,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是一个足够虔诚的佛教徒,而是一位风流倜傥的诗人。仓央嘉措十分厌倦布达拉宫里远离尘世的禁欲生活,一心追求自由的,甚至是放浪的爱情,他不但无所顾忌地在诗歌中热情表达他内心的渴望,而且真得做出了不少离经叛道的事情,在列隆大师的记载中,他“身穿绸缎衣衫,手戴戒指,头蓄长发,醉心于歌舞游宴”,完全不是一个佛教僧人的样子。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6)

成为六世达赖后的第五年,仓央嘉措到日喀则巡游,当他来到恩师班禅所在的扎什伦布寺时,竟然跪在寺门外面,把喇嘛僧衣捧在手中,声称要把师父传给的戒法通通退还给师父,然后彻底恢复自由自在的生活。

仓央嘉措的请求当然不会得到班禅和桑结嘉措的允许,却给拉藏汗攻击桑结嘉措提供了足够的口实。

桑结嘉措和叛乱而死的噶尔丹曾经关系特别密切一直是康熙皇帝的一个心病,拉藏汗一方面时不时拿桑结嘉措和噶尔丹的关系说事,一方面不断上报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言行不端,是个应该受到惩罚的假达赖。康熙皇帝心里的天平逐渐明显偏向了拉藏汗,拉藏汗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向桑结嘉措发难。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7)

1703年藏历新年传大召法会期间,拉藏汗抓住桑结嘉措的几个亲信并将他们杀死,怒不可遏的桑结嘉措不肯示弱,直接派兵围攻拉藏汗的汗府,于是双方爆发了一场又一场可怕的军事冲突。虽然桑结嘉措在开始时出其不备占了点上风,但西藏的土兵怎么是蒙古骑兵的对手呢?两年后,兵败的桑结嘉措在堆龙德庆一带被拉藏汗的军队俘获,并且当天就在当地被处死了。

除掉了桑结嘉措,拉藏汗就把矛头指向了桑结嘉措拥立的六世达赖,西藏第一情僧仓央嘉措。

拉藏汗知道达赖在藏人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因此他虽然看着仓央嘉措不顺眼,却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一步步地慢慢来。拉藏汗首先将他剿灭桑结嘉措“叛乱”的胜利消息上报给了北京的康熙皇帝,康熙见自己的一块心病被解决掉了,不由龙颜大悦,立即下诏封拉藏汗为“翊教恭顺汗”。拉藏汗一看皇帝完全站到了他这一边,就趁热打铁,上表奏称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不守清规,生活堕落,是假达赖,请皇帝予以“废立”。康熙皇帝表示同意,并且命令拉藏汗将仓央嘉措押送北京。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8)

1706年夏初,拉藏汗把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召到汗府,当众厉声申斥,数说他的放荡行为,随后,可怜的仓央嘉措像《水浒传》里的林冲和民间故事里的苏三一样被押解着踏上了北上京城的漫漫万里长路。

尽管拉藏汗努力地把六世达赖“诏献京师”的消息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这个噩耗还是很快在拉萨内外的藏人中传开了,而且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和不安。当蒙古兵押着仓央嘉措经过拉萨以西二十华里的哲蚌寺时,一队全副武装的喇嘛从山上的寺中忽然冲出将仓央嘉措抢走,然后紧闭寺门准备战斗。蒙古兵立刻向哲蚌寺发起了猛攻,战斗一直进行了三天,双方都付出了很大牺牲,仁慈而勇敢的仓央嘉措不愿看到因为他而生灵涂炭,主动提出“下山归队”,让蒙古士兵押送他继续北上。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9)

失去自由,被迫远离故乡的仓央嘉措经过长途跋涉来到青海湖畔时,被那天空般碧蓝碧蓝的湖水深深陶醉了,而且他知道再往前走可能就要永远离开生他养他,令他魂牵梦绕的青藏高原了,仓央嘉措舍不得离开藏地藏民,更不愿身死异乡,于是,他选择了在碧蓝如洗的青海湖边圆寂,一代情僧从此魂归天国,升入极乐世界去了,再无烦恼,再无忧虑,再无恐惧......

仓央嘉措的佛性与诗性(错入佛门的多情诗人)(10)

关于仓央嘉措的最终归宿,还有一个更为传奇的版本。据说他在行至青海湖后于一个风雪交加之夜悄然遁去,而后乔装打扮,只身一人周游印度、尼泊尔、康藏、甘肃、青海、蒙古等地,继续传经布道,宏扬佛法,后来六十四岁时在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去世。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忆江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