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

公元前685年,诸侯争霸几乎到达一个白热化时期。

此时的齐国,刚刚结束一场兄弟争夺国君之位的马拉松比赛。在这场比赛中,公子小白比哥哥公子纠先一步到达齐国,成功坐上了国君的宝座。

在经历一连串的政治策划下,公子小白不得已杀死了公子纠,绑了两个人回来。其中一个人便是历史上最长一次面试的应聘者——管仲。

这次面试用了多长时间呢?

三天三夜!

面试之后,管仲从一个死囚,摇身一变成为齐国的宰相。真可谓,千里马遇见了伯乐,而智慧的确可以改变命运。

当然,说起这次面试,不得不提一个人物。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促成,才有了“管仲见齐桓公”,“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1)

管鲍之交

如果没有鲍叔牙,就没有管仲的今天。

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情谊在管鲍之交面前简直弱爆了。

那么,管饱之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友谊而值得被世人称道几千年之久呢?

可以说,管仲人生中第一个伯乐是鲍叔牙。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管仲与鲍叔牙算得上发小,管仲家里穷,鲍叔牙就经常帮助他。

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贪小便宜,本来利润是五五开,管仲最后却拿走七成。对此,鲍叔牙笑着说,他是因为家里太贫穷了。

管仲去当兵,临阵脱逃。鲍叔牙笑着说,那是因为他家里八十岁老母亲。

管仲去做官,总是被国君痛骂。鲍叔牙笑着说,那是因为他没有好运气。

管仲与同事召忽被绑,召忽英勇就义,管仲苟活。鲍叔牙笑着说,那是因为他有鸿鹄之志,不拘小节,不以苟活为耻,忍辱才能负重。

乍一看,鲍叔牙对待管仲简直到了放纵的地步,总是为他说好话。

但其实,是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句话概括,那就是——“鲍叔知其贤”。

所以管仲才说,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正因为鲍叔牙知管仲之贤能,才极力从齐桓公的大砍刀下救下管仲,并说了一通夸赞管仲的话,意思就是:我虽然有才华,您想任命我为宰相,但是我和管仲比起来,跟他提鞋还差不多。这让齐桓公对管仲之才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忘记管仲对他的一箭之仇。

鲍叔牙知道,只要齐桓公与鲍叔牙见面,事儿就成了,齐国就有望成为春秋大国了。

于是历史上最长的一次面试,在管仲沐浴焚香后拉开了序幕。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2)

历史上最长面试

面试官:齐桓公

面试者:管仲

面试时间:三天三夜

管仲见齐桓公,先是来了一番谢罪。之后面试正式开始。

那么,面试到底问了些什么,管仲的回答又是如何高妙,以致于让齐桓公刮目相看,一聊就是三天三夜呢?

试想,一个国君最关心的是什么呢?

管仲大概是历史上把面试技巧掌握的相当熟练的面试者。要想打动面试官,那就一定要抓住他最关心的核心点,并击中它。

齐桓公最关心的当然是自己如何成为霸主,齐国如何成为大国。

所以管仲与齐桓公的交谈,几乎就围绕着这个话题,层层推进,步步展开。管仲从人才、礼仪、经济、军事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成霸主、兴大国之道。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3)

1、不拘一格降人才

电影《天下无贼》里面有这样一段经典台词:

“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

”是人才。”

这段台词道出了二十一世纪人才的重要性。

实际上,不管是二十一世纪,还是春秋战国时期,人才的重要性从未改变。

一个公司,要运转,要经营,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同理,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光是一个国君、一个宰相和一堆庸官是不可能的。

所以管仲提出的第一个策略,就是人才选拔制度和人才管理制度的完善,简单来说就是要:打破齐国在士大夫阶层选拔人才的局限,即要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政务还得提上来。

于是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较为完善的人才制度:上计制、三选制、书伐制。

①上计制

即每年正月,让齐国的“国”中那些乡大夫与“鄙野”中的那些属大夫到国都向国君报告其乡、属中的政务情况。这里的“国”中与“鄙野”都是周朝时期的地方组织单位。

周朝所分封之贵族及其所率领的公社农民进驻新占领的区域后,首先是建立一个军事据点,这样的据点称之为“城”,也称之为“国”。而“国”之外广大区域称之为“野”。王朝的畿内和诸侯国都有这种国野之分,即乡遂之别。距城百里为郊,郊内为乡,郊外为遂。

“国”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距离主城区最近的区县,“鄙野”则相当于距离主城区很远的乡镇。那么,区县领导与乡镇领导,都得在每年正月向中央领导汇报政绩。齐桓公则对政绩好的予以褒奖,政绩差的予以批评。做到赏罚分明。

为什么要考核官员政绩?

因为这不仅涉及到治理一方的效果,还涉及到中央人才的选拔。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4)

②三选制

据《国语·齐语》记载,“设之以国家之患而不疚……升以为上卿之赞。谓之三选。”韦昭 注:“三选,乡长所进,官长所选,公所訾相。”

三选,即经过三次选拔。

先由地方官乡大夫选拔推荐政绩好的官员,再经过更高一级长官的考核,如果此人在政绩、品德等方面都不错,那就由齐桓公直接面试。面试过了,那就可以“公所訾相”,即辅佐上卿,实现人才效用的最佳发挥。

③书伐制

齐桓公说:“有人居我官,有功休德,惟慎端悫以待时,使民以劝,绥谤言,足以补官之不善政。”

书伐制度,实际上就是齐国的人才升迁与罢黜制度。根据各级官员的政绩、品行、是否劝民农耕等进行考核,然后决定官员是否罢黜与升迁。

这三种人才制度,既能选拔出国家最需要的人才,又能使得中央实时掌握地方治理情况,促使地方官员忠于职守,勤于政事。

不管是当今,还是古代,人才永远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解决人才问题,就解决了核心问题。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5)

2、以礼仪序人民

解决了国家人才需求与管理问题,接下来管仲提出了“序人民”的观点。以什么来治理人民,使人民能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呢?

以礼。

对此,管仲的原话是“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日君欲立国之纲纪,必张四维,以使其民。则纪纲立而国势振矣。”

周朝重礼,《周礼》强调礼仪的重要性: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所以管仲提出以“礼义廉耻”使百姓老幼有序,以德束己,社会形成一定的伦理纲常。万民在伦理纲常之中,那社会就会安定,百姓也会安居乐业。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势安稳,国势安稳,则国力将会日渐强盛。

管仲提出,藏富于民,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与富裕。就在齐桓公点头赞许的功夫,管仲又顺势提出藏富于民的政治策略与经济策略。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6)

3、藏富于民的政治策略与经济策略

薄税敛。

修改赋税制度,减轻赋税,即减轻百姓的经济负担,他们才能慢慢富裕起来。

②士农工商

士农工商,即古代四种民众的总称,分别是做官的、种地的、工艺从业者以及经商的。

管仲建议将士农工商分别集中,即做官的在一堆,种地的在一堆,从事工艺的在一堆,经商的在一堆。这样做,一是促成相同从业者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以至专业精进。二是集中则产生竞争,竞争促使发展与进步。

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士之子常为士,农之子常为农,工商之子,常为工商,习焉安焉,不迁其业,则民自安矣。

同时,管仲提出要重视技能的传承,这样各从业者能更加专注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世代传承,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在以农为本的封建社会,管仲能提出重视工商的经济策略,不仅前卫,而且高瞻远瞩。

经济发展了,国家才有钱,有钱才能搞好军事国防。继而管仲与齐桓公谈论齐国的军事策略。

因收天下百物之贱者而居之,以时贸易,为女闾三百,以安行商。商旅如归,百货骈集,因而税之,以佐军兴。

如果你是领导你会怎么做面试题(大领导与死囚犯聊了三天三夜)(7)

4、寓兵于农

管仲强调以商业经济的发展补给财政,养兵蓄锐

兵贵于精,不贵于多;强于心,不强于力……臣请作内政而寄之以军令焉。”

兵不在多,而在精,于是管仲提出一套寓兵于农的军事策略,将行政上的保甲制度与军事组织结合,并用狩猎的方式训练军队,提高军队作战能力。

就这样,管仲与齐桓公就强国之道侃侃而谈了三天三夜。之后,齐桓公毫不犹豫任命管仲为相,齐国在管仲的系列改革下,日渐民富兵强,国力强盛,后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齐桓公也如愿以偿成为春秋霸主。

一次三天三夜的面试,成就了“华夏第一相”——管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