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回乡偶书(每天一首古诗词)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回乡偶书(每天一首古诗词)(1)

站在诗人的角度,还原诗词的画面

《回乡偶书·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此诗如何理解着记忆呢?

诗名:回乡偶书•其一。

回乡,作者年老回到家乡,偶书,随便写的诗。因此,单从诗名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作者年老回到家乡时,根据所见所闻有感而发,随性写下的诗篇。

作者:贺知章。

贺知章,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晚年更甚。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其诗歌少有愤世嫉俗,整体基调乐观豁达。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回乡偶书(每天一首古诗词)(2)

诗词:

第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

字面意思:我年少时就离开家乡,年纪很大了才回来。

贺知章37岁考中进士,自此离开家乡,此诗是他86岁还乡时所作。

少小,年龄很小的时候,老大,年龄很大,上了年纪。类似的诗句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句:乡音无改鬓毛衰。

字面意思:我的家乡口音没有变化,但却已两鬓斑白,毛发稀疏了。

作者离开家乡几十年,但仍然未改家乡口音,这里暗喻着故土难忘,但岁月却在作者容貌上写完了沧桑。

如果我们站在作者的角度,仿佛能听到他的内心独白:“久别的故乡还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吗?我的故乡还记得我这个曾经的少年吗?

本诗前两句,直白地叙述了一个在外多年的游子,归乡时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慨,是悲,但结合作者一帆风顺的人生经历而言,此时,更应该是悲喜交加,古人都讲究落叶归根,诗人在外做官几十年,能在暮年回归故土,也有一份倍感幸运的喜。

第三句:儿童相见不相识。

字面意思:儿童们看见我,但没有一个认识我的。

由于作者外出做官近50年,加上古代人婚嫁年龄偏早,现在的儿童要比作者低了好几个辈分,自然是不认识。

从这句开始,诗人描写的角度,发生了大的转折。

前两句,是自画像,是对人生的感慨,后两句,是镜画像,以儿童为镜,虽是写自己,但却从儿童的一面映出。

第四句:笑问客从何处来。

字面意思:他们笑着问道,客人你是从哪里来的啊?

客,客人的意思,这与前文提到的“少小”、“老大”相呼应。

“笑”字可谓全诗的点睛之笔,一方面,笑是小孩子的天真烂漫,与作者的世事沧桑呈现强烈对比;另一方面,笑是作者的睿智豁达,笑自己反主为宾,回到故土竟然被当做“客人”,但在这一笑中,却展现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有伤感却不消沉,有无奈却更有几分率真和诙谐,是那种历经世间沧桑、万事付之一笑的豁达和洒脱。

本诗共有两首,还有一首续篇:

《回乡偶书·其二》

唐·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多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一首描述的是,刚刚回到故土的情形,而第二首续篇描述的是,进入家门以后的情景,咱们下篇文章再进行解读。

“乡”字飞花令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