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素云豫剧精品唱段(细究枝榉十二豫剧第一戏篓子)

标题上用两个“第一”来形容苗喜臣(艺名苗娃)绝非胡诌捧扬,而是有一定的道理,且听我一一分明。这头一个“第一”,来源于1962年秋,苗喜臣老先生应邀参加了河南省名老艺人座谈会。会上,他报出剧目八百七十八出,被同行称为“戏篓子”,至今也是无人能及,所以以“豫剧第一戏篓子”相称也一定不为过。这第二个“第一”要从他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深交说起,二人交情颇深,曾被梅兰芳大师誉为豫剧最杰出的艺术家,并且苗喜臣还曾为当时的周总理演出,被周总理称赞为“豫剧第一人,是继梅兰芳之后又一戏剧大师”,周总理还写下“民间戏曲大师”赠与他,所以豫东第一花旦的桂冠戴在他的头上不大不小正合适。

(一)“老婆的生,苗娃的旦,孙门的红脸响八县”

小标题中这段民谣,包含了三位豫东著名演员。老婆生是指陈希龄,孙门指孙照登,中间那一个无疑就是苗喜臣了,他们都是豫东早期科班“夏邑三班”培养出的演员。要说苗娃,他是山东人,出科于高调梆子科班(今山东梆子),他17岁来到河南,成名于豫东大地。这个戏班的后台是衙门,是衙门班头办的,有着半官方的色彩,所以也有养活这帮人的能力。他们在保证一方百姓安全的同时,于闲暇之余排些戏,演些戏,也能起到戏曲“教化”的作用。在豫东这样的戏班还很多,如归德府八班由归德府(商丘旧称)八班衙役所组建的戏班,人称“府八班”;柘城县大公议班也成立于清光绪年间,并且也为县衙班头所组建,被当地群众称为“五班”;等等,像这样由衙门班头办的戏班还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以下单说苗喜臣所在的夏邑县衙役组建的豫东调戏班。

苗素云豫剧精品唱段(细究枝榉十二豫剧第一戏篓子)(1)

苗素云豫剧精品唱段(细究枝榉十二豫剧第一戏篓子)(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