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

战乱年代,她将国宝埋在地下,独自抵御权臣、日军、美国人的利诱威逼;和平之后,她将祖传400余件国宝悉数捐给国家,并将20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支持抗美援朝,这位风骨清高的女性,名叫潘达于。

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1)

潘达于

潘达于原本姓丁,18岁时嫁到苏州名门望族——潘家,成为清代大收藏家潘祖荫的孙媳。

岂料,刚结婚3个月丈夫就意外离世,新婚的潘达于就此成了潘家财产的唯一继承人,为顶立门户改姓潘。

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2)

左上为大克鼎,右下为大盂鼎

潘达于继承的财产中,青铜器收藏规模极大,总数有600多件。

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大克鼎和大盂鼎。大盂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西周最大的一件铭文铜鼎,大克鼎是仅次于大盂鼎的西周第二大青铜器。它们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合称“海内三宝”。

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3)

潘家老宅

上海博物馆前馆长专家马承源曾说,潘家的青铜器收藏,仅次于故宫,可见潘家收藏之盛。

潘达于接手门户后,很多人见潘家势微便想起了觊觎之心,企图趁机将宝物占为己有。

清末权臣端方为得到盂、克两尊宝鼎纠缠不休,幸好后来被刺杀,潘家宝鼎才得以保住。

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4)

1930年,一个美国人想用600两黄金(如今约1千万元)外加一幢洋楼换宝鼎,被潘达于当场拒绝。

抗日时期,日军空袭苏州,为保护文物,潘达于在房间里挖了一个2米多深的大坑,将两尊宝鼎和一些较为珍贵的文物埋在地下。苏州沦陷后,日军多次到潘家搜查宝鼎及文物,甚至曾一天到潘家搜夺7次。

直到1951年,潘达于见社会局势已经稳定,便决定将宝鼎上交国家。

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5)

潘达于给上海市文管委的文物捐献信

为表彰奖励潘达于的奉献精神,接收潘家文物的上海市文管委奖励了她2000万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2000元)以及一张奖状,并举办了隆重的授奖典礼。后来,潘达于将这笔奖金全部捐出,支援抗美援朝,只有那张奖状一直挂在她卧室的床头。

此后,潘达于又在1956年、1957年先后捐出了249件字画。

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6)

潘达于带曾孙在上海博物馆看大克鼎

将潘家祖传文物捐出后,潘达于每到上海都会去博物馆看一眼文物。当后辈问她为什么都要捐出去时,她对后辈说,“人应该靠自己的双手活着,不要靠祖宗的什么财产。”

68件流失国宝有哪些(老人将祖传400多件国宝上交)(7)

2007年8月,102岁的潘达于离开了人世,而她捐献的文物将会承载着她的传奇故事代代流传。

如今,大克鼎被收藏于上海博物馆,大盂鼎被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都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和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