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将冯唐生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


如上是《孙子兵法•九变》篇,孙武子列举了九种情况,将帅需要根据地形的变化随机应变,君命有所不受。

汉将冯唐生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1)

能给予在外征战的将领充分信任权的君王自古以来又有几人呢?

冯唐怼汉文帝

游牧民族匈奴,自秦末汉初逐渐强大起来,时常南下侵犯边境的匈奴,也就成了中原王朝统治者挥之不去的梦魇。

有一次,汉文帝遇见祖籍赵国的冯唐,君臣之间有这样一次关于匈奴的谈话:

汉文帝问冯唐:“我当初在代国的时候,我的尚食监高祛,曾经数次在我面前提起赵将军李齐是个能人,曾参加过巨鹿之战。每次在我吃饭的时候,总是想到巨鹿鏖战的情形。您觉得李齐的能力如何?”

冯唐说:“李齐不如廉颇和李牧。”

汉文帝问道:“为什么?”

冯唐说:“我的祖父曾经在赵国为将,与李牧关系不错。我的父亲曾经是代国相,与李齐关系也不错,所以我恨了解他。“

汉将冯唐生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2)

冯唐为汉文帝讲述了廉颇和李牧的事迹后,汉文帝很羡慕当时赵国能有这样的功勋将领,对冯唐说:“我如果能有廉颇和李牧这样的良将,何用担心匈奴为患呢?“

冯唐毫不客气地怼了汉文帝一句:“陛下即使有廉颇、李牧,也不能重用他们。“

汉文帝大怒,拂袖而去回到禁宫内。

冯唐阐述用将之道

过了一会,汉文帝召冯唐入内,责备他道:“您怎么能当众那样说我呢?如果您有不同的意见,可以私下和我说。“

冯唐谢罪道:“臣是粗鄙之人不知忌讳。“

汉文帝问冯唐:“你怎么知道我不会重用廉颇和李牧这样的将领呢?“

冯唐给汉文帝分析了原因,我听说古代的君王在将领出征之前,要跪着替将军推车子,并和将领约定:城门之内的事情我来管理,城门之外事务由将军来处理。军功爵位的赏罚,您在外面看着办。回来之后,只要您告诉我一下就可以了。这也不是空口白话,臣的祖父说,李牧戍边的时候,军中征收的税收,都用于将士的赏赐。朝廷对李牧的要求只有一条,打胜仗就可以。至于李牧日常对军队的管理,朝廷从不从旁干预。也正是因为这样,李牧的才能得到了充分地发挥,他北逐匈奴,破东胡、灭澹林,西面抵挡强秦,南面应付韩、魏。后来赵王迁即位,他听信郭开的谗言,诛杀了李牧,替代李牧为将的是颜聚,不久被秦所灭。


汉将冯唐生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3)

冯唐又说:“如今臣听说魏尚在云中郡守任上,将军中的税收都赏给了将士,他还自己出钱,五天杀一次牛,宴请宾客、军吏及舍人。有一次,匈奴来犯,魏尚只带领了少数骑兵就把他们打败了。为什么呢?将士们都感觉到自己的将军很亲切,值得他们勇往直前。军中士卒大多数出自平民百姓家庭,他们奋勇当先为的是建功立业。可是在向官府上报军功时,遇到有出入时,文吏们就对他们绳之以法。我认为,陛下赏赐太轻责罚太重。

云中郡守魏尚上报的军功中差了六个首级,您就削其爵位,还要罚一年的劳役。由此看来陛下即使有李牧一样的将领,也不能用。“

汉文帝听后,派冯唐持节赦免了魏尚,并让魏尚官复原职。

冯唐一生经历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他才华卓著而不得重用,究其原因是为人过于直爽,这种性格在文景之治这样的盛世也没得到重用。汉武帝想用他之时,他已经是九十岁的高龄,留下一个成语“冯唐易老”。

无眠心语:

能做到君不疑将领却是不容易,毕竟军权涉及到君位和国家的稳定。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六国,靠的就是君不疑将,前方征战的秦将们无后顾之忧,“赢”成了他们唯一的目标。

唐朝后期由于皇帝对将军的不信任,就派出自己亲信的宦官出任监军,将军的权力受到约束的同时,却形成了大宦官掌军权,祸乱朝纲的现象。

汉将冯唐生平(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4)

赵匡胤害怕再现陈桥兵变,一杯酒将兵权问题解决,君权暂时得到了保障,为宋朝留下了重文轻武的传统,外部环境豪强并立之时,宋军的战斗力大打折扣,加上内部的腐败,最终导致靖康之耻的发生。出于为个人利益的考虑,宋高宗在局势大好的情况下,用“十二道金牌”将岳飞强行调回,将在外,无应变之权,如何能胜?

明朝末年,崇祯帝勤奋有余,刚愎自用不能给予在外征战的将军们充分的信任权,最终导致明朝江山葬送在李自成之手,自己也落得个煤山自缢的悲惨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