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辈子没吃过的野菜(金州老辈人的智慧)

边外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边外,即柳条边外的简称。17世纪后半叶,清政府为划界需要和防止流民窜入“龙兴之地”, 在东北兴建宽高各三尺的土堤,上植柳木,谓之柳条边。金州人把黑龙江、吉林一带称为边外。边外这些特产对于辽东半岛南端的金州庄稼人而言,只是听说过,没看过。那时候人参貂皮不是普通人能够消受得得起的,乌拉草稀贱,可本地不产。

据资料介绍,乌拉草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的黑龙江省伊春市、集贤县、富锦县;吉林省抚松县、浑江市;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牙克石;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地区)、蒙古、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冬季里偶尔还能看到老车伙子(车老板)穿着靰鞡。鞋面皱皱巴巴的,像包子褶儿。鞋体通身生牛皮缝制,很长很宽,走起路来像踏着两叶小舟。有了靰鞡,就应该有乌拉草。本地不产乌拉草,难道鞋窠里是空的?

当然不是!活人不能让尿憋死。老人们就地取材,用苞米窝儿做乌拉草。苞米窝儿是当地的方言,其实是包裹苞米棒子的那几层皮儿,因其形似苞米栖身的窝儿而得名。苞米窝儿的用途可大了,一到秋收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割一些苞米窝儿晒着,平日可以用它编篓、编蒲团,可以代替屉布蒸馒头、大餶子(菜饺子),还可以做乌拉草!

人一辈子没吃过的野菜(金州老辈人的智慧)(1)

图:当年人造乌拉草的利器——五齿小叉子。 图:当年人造乌拉草的利器——五齿小叉子。

看看上图,认识吗?这个小东西叫叉子,长约5寸,有五个尖齿,中齿长约一寸半,是用来做人造乌拉草的利器。挑选晒干的内层细软苞米窝儿,几张叠放在一起,用小叉子扎透,再顺纹理反复划成条缕状,垫在靰鞡里,防风保暖又吸湿。车伙子赶车经常坐在厢板上,腿脚得不到活动,很容易冻伤。穿上絮了苞米窝儿的皮靰鞡,甭提有多舒服了!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爷爷和伙伴们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赶着自家大车,满载部队给养奔往庄河。爷爷说,那一年的冬天冷得邪乎,北风扫到脸上跟刀剌似的,眼泪鼻涕一哗哗的……半路上又突降暴雪。军情似火,不敢耽搁;再者,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官道上,一直坐车或停下来休息就可能冻死。爷爷跳下车,杀了杀腰上的绳子,把大鞭子换成了小鞭,一蹅一滑,连推带拽,步行50里到达目的地庄河。帽子上、皮袄上全是厚厚的冰甲;靰鞡底儿已经磨漏了,幸亏絮了很多乌拉草,脚才没被冻坏。即将返程的时候,爷爷找人补好了靰鞡,又咬了咬牙,花了23万买了一顶狐皮帽——这是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奢侈的一次花费。回到家里,被当家的太爷吷了一顿,当听完爷爷的解释,太爷叹了口气:该花就得花。

八十年代以后,皮靰鞡慢慢绝迹,但还有一些老人仍然保持着往黑靴(音水)袜子(东北叫棉靰鞡)里絮苞米窝儿的习惯。再后来,五齿小叉子被丢在角落里,慢慢长了锈迹,再也找不到当年扯裂苞米窝儿的快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