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常见的十大误区(幽门螺旋杆菌作为)

近年来,幽门螺旋杆菌逐渐变成了一种“网红菌”,在各大健康科普教育的知识课堂上都能瞧见它们的身影,也难怪,毕竟这是唯一一种可以在胃酸的环境下存活的细菌,且与大多数胃病都脱不了干系,包括令人闻风丧胆的胃癌。那么如何才能预防感染到幽门螺旋杆菌?家庭医生在线采访了广州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康宜兵。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常见的十大误区(幽门螺旋杆菌作为)(1)

如何防止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康宜兵告诉家庭医生在线编辑,我国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高,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由于我国特殊的共餐习惯,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病率较其他国家明显增加。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可以在人-人之间传播,口到口和粪到口是其主要的传播途径,儿童和成人均为易感人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想要避免感染幽门螺旋杆菌,需要注意切断这3个主要传播途径: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常见的十大误区(幽门螺旋杆菌作为)(2)

1、共餐:是幽门螺旋杆菌重要的感染途径。家人之间也要注意避免互相夹菜;建议分餐,洁具餐具分开,使用公筷,公勺打汤,高温消毒碗筷;避免家中的老人把食物嚼烂或咬下来喂孩子。

2、接吻:幽门螺旋杆菌可在口腔定植。幽门螺旋杆菌可以跑到唾液、牙缝里,建议日常在刷牙时要认真,定期洗牙。

3、粪口途径:上完厕所后不洗手,带菌粪便感染了水源或食物等。感染者胃黏膜更新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接触可引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以到医院消化内科做相关的检查。一旦确诊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建议积极接受治疗,一般在规律服药后可以根治。

为什么要进行早期胃癌筛查?

除了日常的良好习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于特殊的人群,还需要做好早期胃癌筛查工作。康宜兵表示,我国属于胃癌较高发病区,新发和死亡的病例均占世界胃癌的40%,发病人群在40-60岁多见。但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仍较低,仅有6% ~ 19%,而日本、韩国早期胃癌检出比例占所有检出胃癌例数的50%以上。

关于幽门螺旋杆菌常见的十大误区(幽门螺旋杆菌作为)(3)

“另外,70%以上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自觉症状,如上腹不适、反酸、嗳气、早饱等非特异性症状,常与胃炎、胃溃疡等胃慢性疾病症状相似。再者,胃癌的预后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大部分早期胃癌可获根治性治疗。进展期胃癌即使进行了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仍低于30%。”所以,早期进行胃癌筛查十分有必要。

那是不是代表所有的人都需要进行早期胃癌筛查?康宜兵指出,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资料,确定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