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桂林空难真相(桂林92空难三大未解之谜)

1992年11月24日7时54分,却是一个令所有热爱生命的人都感到震惊和悲痛的日子。

1992年桂林空难真相(桂林92空难三大未解之谜)(1)

当一轮红日刚刚将万道霞光洒向大地时,却不意目睹了一幕人间惨剧——

一架由广州飞往桂林的南方航空公司波音737飞机及机上的133名和8名机组人员,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和未来的憧憬,扑向了大地的怀抱。

10年过去了,来自各方面的消息渐渐汇拢、融合、交织在一起,时而清晰、时而迷蒙,牵动了许许多多人的心弦。

在中国航空史上发生过许多空难事件,惟有桂林空难,迄今仍然萦绕在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起罕见的“粉碎性解体”的空难呢?

与众不同的粉碎性解体

近几十年来,作为安全系数最大的飞机失事不乏其例,从官方披露的报道看,桂林空难至少存在3个与众不同的现象。

其一,乘员粉身碎骨。

这架飞机上共有133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罹难,在飞机坠毁仅2小时后就到现场的武警桂林支队、桂林市和阳朔县的公安干警、桂林陆军学院和181中心医院的抢救人员在仔细反复地搜寻后发现,现场没有一具完整的尸体,不要说残肢断臂,迄今最完整的遗尸是一只手掌和一块头皮,这在飞机失事中是史无前例的。

其二,黑匣子破损严重。

黑匣子为飞行资源记录器,它的外表通常被鲜黄色或金红色,外缘加饰反光条以增加被发现的概率,尤其在水中更能发挥功效。

同时,黑匣子还配有一个能释放出高达37K千赫的高频音响,可在30天内持续发出讯号。

黑匣子由两部分组成,即飞行记录器和座舱交谈记录器。

飞行记录器,也就是数据记录器,记录能力为25小时,根据不同类型的飞机,可记录16—32种参数,主要是——

▲变化缓慢的格林威治时间、舱内温度、舱内湿度、收放起落架等;

▲变化迅速的风压、油压、垂直加速、驾驶员反应等。

座舱交谈记录器,也称无线电话记录器,最大录音时间为30分钟,主要记录4方面内容——

▲记录飞行员与地面工作人员的对话;

▲记录正、副驾驶员之间的对话;

▲记录机长和空中小姐对乘客的讲话;

▲记录所有声音。

飞行记录器和座舱交谈记录器都是高17 8厘米,宽12 7厘米,只不过前者长50 8厘米,后者仅33 0厘米长,重量在9 5千克—13 6千克之间。

黑匣子通常是了解空难何以发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它的要求很苛刻——

▲必须能在2000华氏度的高温下连续燃烧30分钟仍不损坏;

▲必须能经得起500磅重的钢条,从3米高度直接撞击而不被击穿;

▲必须能承受连续震动而不扭曲变形……

然而,这次桂林空难的黑匣子虽然在11月25日上午10时50分找到,却严重破损,内外两层均被撞开,虽经专家竭力破译,仍然不全,导致了“有用,但不完整”的结局。

其三,飞机尾翼不见。

按照一般情况,飞机失事,其属翼部分大都完好,这就是为什么要把黑匣子装在尾翼减震架上的重要原因。

然而,桂林空难的波音飞机尾翼不翼而飞,其它大件残骸也未发现,按照飞机撞山的山头与残骸散落地点仅数百米判断,应该留下大件残骸。

令人称奇的是,50吨重的飞机,仅收集到2吨碎片,最大的一块也只有1平方米。

据说,被前苏联导弹击落的韩国客机,也没有发生这么严重的破损。

 造成飞机失控坠毁的祸首是谁?

根据以上这些与众不同的现象以及其他一些技术分析,桂林空难的原因就可以一目了解,那就是失控。

从公布的资料看,7时50分飞机在2400米的空中飞行,7时52分飞机在2100米的空中飞行,与塔台通话并按照桂林机场指挥塔的导航“作方块穿云降落”,7时54分撞击在200米高的山坡。

在1分钟时间内下坠1000米绝非正常现象,显然飞行员失去或说不能控制飞机所致,正因为失控,才出现了匪夷所思的种种疑问之外。

飞机失事(此处如用失控更为合适)的原因不外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得首先从飞机本身去找。

该机1991年5月起交付使用,至失事日,共飞行了4100多小时,着陆3000多次。

由于波音飞机均有光纤导航设备等先进仪器,可以不靠飞行操纵,凭模式安全抵达目的地。因此,就飞机本身而言,似乎不存在失控的原因。

有专家认为,失控“可能是有爆炸物把飞机操纵系统破坏了”,“也可能是发动机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

在此,并不否认这种可能性的存在,然而,这种“可能”可能造成桂林空难中上述与众不同的现象吗?

从技术分析上来看,这是不可能的。

直接原因还可以从飞行员身上去找,因为飞行员驾驶、判断有误,也会造成飞机失控。

遗憾的是,在飞行员身上没有出现可以怀疑的地方。

 据失事飞机机长周继南的岳父刘忠石称:

周继南驾驶飞机有8年的历史,是中国最高等级的飞行员,飞行技术是全能的,况且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平时做事非常谨慎。

桂林机场一位陈姓负责人也提供了同样的“证词”:

机长为一号机长(最高等级),驾机经验丰富,按照他的降落方案,飞机不可能撞山。

海外新闻媒介传言失事飞机上曾发生过打斗,且不论此“传言”从何得知,就算发生劫机事件,机组人员也有国际惯例可循。

更何况,即便一时头脑发热,导致飞机失衡,也不至于失控坠毁,也不可能如此“惊心动魄”,1分钟时间内下坠1000米。

由此看来,飞行员的失误也可以排除。

间接原因

间接原因可以从天上和地面两个方面来找。

飞机因为飓风、微暴等恶劣天气而失事,在中外航空史上,也是不乏先例。

所以,“有民航专家推测失事飞机可能遇上强烈的雷击,而无法控制”。

然而,另一个官方消息又称:当时天气是好的,而且遇难之前,机组没有任何天气异常情况的报告,“雷击之说”显然不能成立。

那么,是否因为机场导航的失误,导致了这起空难发生呢?官方已经否定了这一猜测。

国务院授权的“11 24”空难事故调查组称:

在迄今的整个事故调查中,尚没有发现桂林机场在通信导航、指挥调度、气象保障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因此,可以排除桂林机场在这场空难事故中的责任。

有一种观点认为,桂林机场“地形复杂些”;有人联想到1982年4月26日有一架飞机在此附近失事,扬堤附近的马岭公路常有车祸,因此推测后山有“奇异的矿石或磁场”。

且不说一个地区10年发生一两起飞机失事是否概率很大,也不论车祸即使在大小城镇也是接二连三,单就常理而论,飞经此地的飞机日日夜夜岂止一架两架,为何别的飞机不失事,独独这两架飞机要受“磁力”影响而失控坠毁呢?

 想象力和人类认识都过于贫乏

“11 24”空难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是因为这场空难过于“奇特”了。

因此,在排除了上述种种造成飞机失控的可能性后,许多消息来源把想象力推展到了人类认识的最神秘领域。

首先,有一种观点认为“11 24”空难原因是“不可知力”造成飞机失控。

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力,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万有引力使所有不同质量的物体相互吸引;

▲电磁力是同时具有吸引和排斥作用的力;

▲强力是维系原子核中各种粒子的力;

▲弱力促成物质的某种放射现象。

整个宇宙的形成,自然界的一切物体,均可以这四种力生存灭亡。

大自然是奥妙无穷的,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自然界中除了上述四种力外,是否还有其他力呢?

80年代末期,美国柏杜大学物理学教授费斯巴宣称发现了宇宙中存在第5种力:反引力。

费斯巴教授认为:反引力是一种极其微弱的排斥力,通常出现在不同物体之间。

由于这一理论对万有引力“任何物体在真空情况下下坠速度相等”的理论提出了挑战,因此科学界反应谨慎,虽然迄今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嗣后,美国空军的地球物理家唐纳德·埃克哈特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宣称:自然界存在着一种“新的基本力”——第六种力。

据悉,他们是在北加利福尼亚州一座600米高的电视塔上和这个塔附近对地球引力进行的精确测量后得出的结果。

唐纳德·埃克哈特说:“一种清晰的图象出现了,表面不仅仅存在着第五种力,而且还存在着第六种力。”

唐纳德·埃克哈特说,美国空军对此很感兴趣,因为这种力有可能改变依靠惯性制导系统的卫星的轨道。

由此推理,自然界中是否存在第7种、第8种力呢?是否可以姑称其为“不可知力”呢?

只有人类尚未发现,或者说以人类目前的知识层还无法去证实它,正是这种来也勿勿,去也勿勿(所以飞行员无法预知、判断)、威力强大(所以尸骨粉碎)的“不可知力”造成了桂林空难,才出现这么多令人费解的现象。

关注小编,分享更多未解之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