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母校培养了我(感恩母校成就人生)

感恩母校培养了我(感恩母校成就人生)(1)

感恩母校培养了我(感恩母校成就人生)(2)

李咏梅

李咏梅,1986年7月在张家口一中毕业。现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系系主任。2008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我是张家口一中83级高中生,1986年考上当时的中国纺织大学 (现东华大学),1990年毕业回张家口工作了2年,1992年考上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 之后又继续到同济大学攻读博士, 并留校工作。 算起来高中毕业迄今已经将近30年了,因为父母在我读研究生期间亦因工作调动离开张家口,我在1992年后就很少回去了。听说母校要过百年生日了, 感慨时光飞逝之余, 遂开始回忆自己在母校的时光,虽然大部分记忆已经模糊, 但有几件事情仍然记忆深刻。

班主任的形象至今仍然记忆清晰。我的班主任王建军老师, 当年高大挺拔,国字脸上架副眼镜, 讲话声音洪亮, 教我们物理课, 上课认真生动。我虽然其他功课都很好, 但物理学得似乎并不十分好, 成绩忽高忽低, 但王老师作为班主任和蔼可亲, 还记得当时帮我争取了中国纺织大学的推荐名额, 使我这个具有选择困难症的人避免了高考后选学校的困惑, 直接来到了我的人生第二驿站———上海, 并在此生根结果。

后来听说王老师当了一中的领导,我一点也不吃惊, 因为王老师具备当领导的气质与能力。 除了班主任, 英语张老师上课时向我们反复咀嚼语法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一直认为,我能在上大学后英语一直保持不错的成绩, 以至于我现在能够用英语给留学生上课, 写科技论文, 是和我在中学时英语打下良好的语法基础分不开的。 此外, 语文老师幽默风趣的作文讲解、数学老师干脆利落的授课,以及化学老师形象生动的课程都为我们大学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亲爱的同学们,提到每个人的名字, 我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每个人当日读书时的形象。还记得上课时大家安静听课, 下课在教室里嬉戏追闹, 同学们之间团结友爱,虽然也有争执甚至打架, 但从来没有记仇。 尤其是每年过年, 同学们之间相互拜年, 先是最远的同学从家里出发,去到离他家最近的同学家里,然后两个人再到下一个同学家里, 这样像串糖葫芦一样, 从桥东区到桥西区, 每次到我家时都已经是一大帮;男同学女同学虽然平时不大说话, 但过年时却能互相拜年, 过年的喜庆把平时的羞涩冲淡了, 就这样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 现在每到春节, 我坐在南方的家中, 都很想问: 张家口的同学们, 你们现在还拜年吗? 下次一定要回去和你们一起拜年!

一中的校园和操场我仍然记忆犹新。那青灰色的教室外墙, 绿色的门窗,整齐的桌凳, 自然留下了青春永久的记忆,而我最怀念那宽敞的操场,仍然记得每天早上去操场上跑步、 做操,以及每年一次的运动会。 在运动会上, 我最拿手的是中长跑项目, 虽然没得过第一名, 但总是能得到前六名。中学阶段的体育运动造就了我健康的身体, 使我在今后的事业中能够从事高强度的脑力劳动, 不断前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 多少次,梦中穿过一中老师的家属院, 穿过校园来到操场, 流连于跑道上, 难道那是对青春的留恋、 对母校的思念引导我梦里回到一中?

2012年出于对故乡的思念, 我回过一次张家口。 热情的同学们接待了我,并领我回到了母校, 虽然新校区美丽气派, 朝气蓬勃, 我却仍然钟情于老校区,那青灰色的教室淳朴依旧,恰如久经风霜的大家闺秀积淀了沉静安详的气质,让我倍感亲切。

回顾自己走过的岁月, 我想正是母校老师正直慈祥、 敬业奉献的精神使我能够不断努力, 追求卓越, 成为今日同济大学的一名合格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在我青春年少的时候母校造就了我积极乐观、 正直向上的品质,我也会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 同样去影响我的学生, 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来稿请发邮箱:yzxk309@163.com

电话:0313—710299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