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

发生什么事不重要,我们怎么看待这些事才重要。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大家好,我是比特姑姑,为你讲述精彩的人物故事。

提起作家阿德勒,很多人可能马上就会想到《被讨厌的勇气》。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1)

的确,不少人被阿德勒圈粉,是从日本作家岩见一郎、古贺史健合著的《被讨厌的勇气》开始的。

书中许多很鸡汤,又充满智慧的句子,治愈了不少人,成为朋友圈的最佳方案。

比如: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问题不在于能力而是勇气。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

难怪,网友称他为“心理鸡汤界的鼻祖”。

如果你以为阿德勒只会写一些鸡汤文案,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阿德勒1870年出生于奥地利,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早年间,他曾跟随弗洛伊德探讨神经症问题,但也是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心理学体系的心理学家。

然而,这个站在心理学领域金字塔顶端的人却说:

“生活的目标就是要克服儿童时期对死亡的恐惧”。

那么,阿德勒到底有怎样的童年,又是如何逆袭,最终在心理学上成就“阿德勒派”的呢?

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01

5岁得肺炎差点病死,2次遭遇车祸

凡是杀不死你的,必将使你更强大

阿德勒出身在富庶家庭,却命运多舛。

19870年,他降生在维也纳郊区一个富庶的犹太商人家庭。

父亲做粮食生意,家里有一个很大的花园。

维也纳是当时欧洲文化中心,阿德勒可以经常和家人享受音乐盛宴。

从小,他就展现出优美的男高音,4岁就可以演唱整部轻歌剧,也曾在维也纳登台出演歌剧和戏剧。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2)

(幼年时的阿德勒)

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并没能使他免遭命运的考验。

阿德勒的早年记忆,基本离不开疾病和死亡这两条主线。

他先天孱弱,两岁时患有佝偻病,4岁才学会走路,无法参加对身体条件要求比较高的活动。

“我所能回忆起来的最早往事是,由于我罹患佝偻病,我被绷带绑着坐在椅子上,健康的哥哥坐在我对面。他上蹿下跳,来去自如,然而我每动一下都会极度紧张,非常费力。”

幸运的是,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

为了让他享受同龄人的乐趣,父母极力满足他对户外玩乐的渴望。

他和伙伴们经常在房屋后面的田野里追逐打闹,在新鲜的空气、明媚的阳光下,他渐渐强壮了身体,佝偻病终于不再是他的困扰。

童年时期,死亡的气息笼罩着阿德勒。

3岁那年的一个早上,阿德勒发现躺在身边的弟弟鲁道夫已经没了呼吸,死于夜里的白喉病创伤。

年幼的阿德勒,第一次感受到死亡离自己如此近。

4岁时,他在路上玩耍,两次被车辆碾压,差点丧命。

5岁那年,阿德勒和一个小伙伴去滑冰,小伙伴从冰面上滑落,再也没有回来。

小阿德勒在冰面上瑟瑟发抖,一路颤抖,一路痉挛,最后跌跌撞撞地回到了家,筋疲力尽地倒在床上。

他得了肺火,医生告诉他的父亲:“不用再烦恼,孩子已经没有希望”。

幸运的是,在一位年轻医生的坚持和细心照顾下,阿德勒奇迹般地康复,活了下来。

从此,阿德勒决定要成为一名医生。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3)

后来,阿德勒在自己的心理学理论中提到:一个早期患过疾病或者经历过重要亲人死亡的人,会更倾向于从事医护行业——包括医生、护士、社工等等,比常人拥有更强的社会情怀。

从死神手中挣脱出来的阿德勒,开始走上一条“超越”的道路。

6岁的时候,他每天上下学都要经过一大片墓地,对死亡深有恐惧的他,每次都会快速地低头狂奔。

有一天,他下定决心将书包扔进墓地,又硬着头皮捡回来,一直这样来回跑,直到精疲力竭。

通过不断加强与墓地的“链接”,阿德勒发现自己不再像之前那样惧怕墓地了。

这种治愈方法,在心理学上叫“脱敏疗法”。

冥冥之中,阿德勒仿佛与心理学结下了神秘的连接。

童年所遭受的磨难,成为后来阿德勒心理学研究最好的一手素材。

这正应了尼采那句话:“杀不死你的东西,必将使你更强大。”

02

鞋匠差生,逆袭成医学博士

世上哪有什么天赋异禀,只有埋头苦学

除了疾病和死亡,阿德勒的“困难童年模式”里,还有一个他一辈子都无法超越的“假想敌”。

这个人就是比他大两岁、与弗洛伊德同名的亲哥哥西格蒙德。

与相貌平平、脊柱侧弯又有点驼背、身高不足1.68米的阿德勒不同,哥哥身体健壮又成绩优异,是被公认的“别人家的孩子”。

这给小阿德勒造成很大的压力。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4)

在学校里,他长期作为“某某的弟弟”而出名。

即便是他后来成为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他也只能小心翼翼地评价辍学从商的哥哥:“一个善良又勤奋的家伙,他一直胜过我”。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我的哥哥,从小自律又聪明,写得一手好字,数学总是考满分。

而我,偶尔得到一个表扬,老师会说,一定是你哥哥在家给你复习功课了。

为了克服自卑,阿德勒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1879年秋天,父母把阿德勒送进著名的史伯尔私立中学学习。

史伯尔私立中学,有着“奥地利社会精英摇篮”之称,为学生提供最完备、最上层的教育。

心理学的另一个巨头弗洛伊德,14年前也曾在这里就读。

阿德勒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他不喜欢竞争。

因为早一年上学,在学业上难免感到吃力。他最差的科目就是数学,第一年就不及格,被迫重修。

儿子糟糕的成绩,让父亲十分恼怒。

老阿德勒威胁他,成绩要是再这么差,就让他退学去做鞋匠的学徒。

我小时候,也曾被威胁过,考不了好成绩,就要到山里面去放牛。

阿德勒很害怕,开始发奋学习,将对艰苦职业的恐惧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成绩不好,老师也故意为难他。

有一次,老师用一道哥德巴赫猜想级别的数学难题,刁难阿德勒。

没想到,阿德勒完成了解题,让老师和同学们惊掉了下巴。

这次成功,改变了阿德勒对数学的态度,他开始喜欢上从前他讨厌的学科,开始千方百计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最终成为班里数学成绩最好的学生。

阿德勒说:“这次经验让我看清了特殊才能和天赋异禀这种论断的荒谬。”

身体好转,学习能力出众,阿德勒自己赢得了小伙伴们的尊重和接纳。

1888年秋天,阿德勒进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他决定成为执业医师,而不是研究者。

他用七年时间完成了医学学习和训练,并通过三次正式考试,1895年顺利拿到了医学博士学位。

幼年时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让他对教育、医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都成为滋养他心理学研究上的养分。

此时的阿德勒,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身体孱弱、自卑的孩子了。

阿德勒遇到了一生的挚爱,俄国犹太留学生莱莎。

他对莱莎一见钟情,两度远赴莫斯科,说服了她和她的家人,他们在1897年12月结婚。

03

为裁缝看病,超越偏见

真正的大师,眼里只有病人而无贵贱

从医学院毕业后,阿德勒在维也纳联合诊所的眼科工作。这个诊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为工薪阶层提供免费治疗。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5)

接着,阿德勒在奥地利军队所在的医院里,服完了义务兵役。

1897年,他返回维也纳大学医学院深造,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和哲学后,开始了全科医生的职业生涯。

1898年,阿德勒撰写了一本题为《裁缝行业的健康手册》的小册子,呼吁全社会要正视工人工作的恶劣环境。

他认为:

人不只是一个生物体,疾病不能仅以生物或生命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而更需要对社会、经济、环境,乃至个人的童年成长史,有深入的了解。

从这个角度上说,阿德勒是直到现在仍被忽视的社会医学、预防医学和环境卫生等学科的先驱。

1899年,阿德勒在犹太人和中下层社会人群聚居区,开设了私人诊所。

在当时,医生是宝贵的资源,大多数医学专家往往将诊所开在繁华的内城区,主要为富人阶层提供医疗服务。

阿德勒却不然。

他的病人包括商人、学生、会计、厨师、商店服务员等各个阶层,也有马戏团的大力士、侏儒艺人、杂技演员这些社会地位不高的边缘人。

阿德勒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中,感受到了社会的多面,即使是相貌丑陋、身患残疾的人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角色。

他在那些畸形演员身上观察到,身体缺陷在人格和行为习惯中所起到的作用。他们通过做出贡献,超越人们的偏见,从而获得价值感和人生意义。

这些认识,成为了日后阿德勒确立器官自卑和补偿理论的基石。

短短几年,阿德勒对社会百态和人生疾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获得了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

1902年,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在医生圈子内传阅,遭受了许多批评和指责。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6)

弗洛伊德

阿德勒公开撰文,为弗洛医德公开辩护。

弗洛伊德特地写了一封邀请函给阿德勒,邀请他加入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一个由五位执业医师创业的心理学团体,又被称为“周三心理学会”。

这个松散的团体,并无特定的方向,由各人探索,每周三分享心得,互相印证。

1907年,阿德勒发表《器官缺陷与补偿》一文,声名鹊起。

这也成为他与弗洛伊德产生学术分歧的开端。

1910年,阿德勒成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后,通过与市政府周旋,为学会争取到免税的正式学术团体资格。

在他任期内一年多里,会员人数从21人,增加到43人,学会的活动倍增,讨论的内容也更多元、更活泼。

1911年,阿德勒做了两次正式演讲,因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性本能说,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逐渐走向与弗洛伊德的决裂。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7)

他试图厘清他的想法与弗洛伊德理论之间的关系,尽量“求同存异”。

但弗洛伊德指控阿德勒刻意压制“性”的重要性,没有勇气“坚持真理”,因此用较为肤浅的概念来蒙骗大众,对精神分析运动有害无益。

经过几场大辩论后,阿德勒辞去会长一职,虽然继续出席周三讨论会,但不再发言。

不久,阿德勒发现自己的名字从他一直在编辑的学会期刊上消失时,他的忍耐到了尽头。

他退出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另起炉灶,成立“周四讨论会”。

1912年,阿德勒创立了“自由精神分析学会”,并于1913年改名为“个体心理学会”。

这是阿德勒思想的巨大改变,彻底走出精神分析理论的阴影,努力构建别具一格的心理学体系,他希望人们明白他的观点和方法是对人性的一种关怀,与精神分析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此,阿德勒致力于发展和实践个体心理学思想,和弗洛伊德再也没有见过面。

04

专注精神病学,救治伤兵

病态心理,是人类共同的悲剧

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后,阿德勒放弃了一般医疗实践,将职业生涯专注于精神病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以军医身份服役,帮助伤兵康复和观察精神状况。

让他失望的是,战地医院的医生对于遭受心理创伤的士兵,仍采用冰水淋浴和电击等惩罚性方式,来逼迫伤兵返回战场。

阿德勒尝试用自己的方式,使精神受到战争摧残的士兵重新找到生命的意义,从而真正地治愈他们。

但让他矛盾的是,这种治愈又意味着要将士兵重新送到有去无回的战场。

在一位受益于阿德勒的高级军官帮助下,他被调往远离战火的后方医院,帮助士兵治愈伤寒。

这让阿德勒有机会接触到大量的病人、病例。

一股新的思想,在阿德勒心中快速成长。

人类的残忍行为背后,是因自卑导致的过度补偿行为,而健康的心理应该是富有社会兴趣、无私、利他的。

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只是个人健康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重蹈历史悲剧覆辙的症结所在。

战争结束后,阿德勒投身于教育,希望为新世界从基础开始培养心理健康的孩子,改善维也纳传统的教育方法。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8)

1918年,他创办维也纳儿童治疗诊所。

后来,他又陆续和同事一起建立了几家正式的儿童教育指导诊所,旨在为教师提供建议,应对各种各样的学生。

为了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接受指导,他协助组建了一支由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组成的治疗团队,在维也纳的各个街区,无偿为家庭提供指导。

1922年,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第一次国际个体心理学大会,阿德勒在整个德国广泛宣传个体心理学思想,领导个体心理学运动,广开讲座,讲授课程,举办各种论坛。

1924年,维也纳教育研究所的治疗教育分部聘请阿德勒担任教授,他就“学校中的问题儿童”等主题做了许多讲演。

在将近七年的讲授中,他强调情感、身体、家庭因素在学校里如何影响儿童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在阿德勒看来,教师不该放弃任何一个儿童,或者将问题归咎于遗传。

对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对女性解放的关心,使阿德勒在儿童心理学和家庭关系研究领域声名鹊起。

他频繁地来往与德国和奥地利之间讲学,多次当众表演如何让一个躁动的孩子,快速有效地安静下来。

这一系列堪比奇迹的事件,使阿德勒在中欧的学界地位直线上升。

1926年,阿德勒首次访问美国,他四处讲演,足迹遍布美国大小城市。

弗林格简介(心理鸡汤界的鼻祖)(9)

作为常客,他在哈佛和布朗大学、芝加哥、辛辛那提、密尔沃基和加利福尼亚的几所学校任教。

1929年,他被任命为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随着《理解人性》《生活的科学》《自卑与超越》《引导孩子:个体心理学原理》《神经症问题》等一系列著作的畅销,阿德勒的人生步入了巅峰。

1934年,维也纳局势日渐不稳,阿德勒关闭了所有的儿童指导诊所,接受了长岛医学院第一任医学心理系主任的教职,说服家人移民美国,使全家得以逃离纳粹的魔掌。

1937年阿德勒因过分劳累导致心脏病突发,客死在苏格兰阿伯丁,享年67岁。

当弗洛伊德听到这个消息时,冲口而出:“一个犹太男孩能死在那么远的小地方,也实在很了不起了!”

05

人生见证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奉献

《纽约先驱论坛》的讣告说:“阿德勒,自卑情结之父,拒绝成为精神分析的某个零件。他既有点像科学家弗洛伊德,又和预言家荣格相似,他就是他自己,传播福音的人”。

阿德勒是最有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学家之一,他深信“生活的意义在于合作和奉献。”

作为彻底的实践主义者,他一生不断超越自卑,为美好社会努力奋斗,作出最好的见证。

他参与社会运动,著书立说,关注社会环境和个体经历,细致地关爱和医治病人,倡导儿童心理辅导和女性解放,推动传统教育改革……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仍走在推广个体心理学的路上。

“人类生活在意义的国度里。生活的意义是对同伴发生兴趣,作为团队的一分子,对人类幸福做出贡献,生活是富于创作性的过程。假如我们每个人都以合作的方式面对生活,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永无止境。”

看上去鸡汤味十足,却是鼻祖阿德勒的肺腑之言:人格可以通过社会改变。

阿德勒曾说:

“将来也许没人会想起我的名字,甚至人们会忘记阿德勒派。”

他大概没有想到,在离世半个多世纪后,他的作品依旧圈粉无数,治愈了许多曾经遭遇自卑、心灵无处安放的人们。

倘若他泉下有知,一定会说:“是否记住我不重要,能治愈你们才重要。”

致敬阿德勒。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