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为美(以美的方式打开世界)

以美为美(以美的方式打开世界)(1)

一年一度的全国书博会前夕,作为中南出版传媒集团的总编辑,业界、媒体、读者都期望听见刘清华对于出版的观察和思考。7月,营盘东路,他接受了潇湘晨报的独家专访。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加速重构出版业格局与未来;变革时代,出版面临的势必变化和始终不变的是什么?”记者问。

他从手边拿起一本书,递到记者手中说,“美是宇宙的唯一答案。”

坐在一个大大的地球仪前,他指着记者手中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弗兰克·维尔切克的书《美丽之问》说,“毕达哥拉斯在直角三角形中,发现数字与大小、形状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科学家发现原子其实也是一件件乐器,它们的工作原理与我们制作的乐器是一样的。你会发现万事万物都有一种内在隐秘的联系,都在追求一种和谐至美的境界。无论时代如何变幻,美是认识世界的唯一答案,这也是中南传媒出版的精神内核。”

“无论是文学、艺术还是科学、人文,科技图书闪耀的是科学之美,社科图书折射的是人文之美。用文字刻录下这个时代的科学、人文与美,更好地为文脉传承注入力量,这是出版理应坚守和回归的精神品格。”

科学之美:发现独特科学观念,迭代人们对世界的认知

从四肢爬行到直立行走,人类花了几百万年。从告别刀耕火种到人工智能,却不过是近两百年的事。

人类科技的迅猛发展,迅速让新知识变成“旧闻”,人类不得不奔跑着跟上知识的更新迭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不仅仅关注具体科学技术的进步,更关注的是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这远比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我们用标志性书籍和作品,推动着科学观念的迭代,展现科学思考之美。”刘清华说。

13年前,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世界是平的》,提出全球化进程下的科技和通信领域闪电般的迅速发展,使全世界的人们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世界渐渐变得平坦,这几乎“定义”了此后多年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随着世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多年后,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又用《谢谢你迟到——以慢制胜,破题未来格局》一书,重新“定义”颠覆世界的三大力量:摩尔定律、市场和大自然,告诉我们:世界正在发生什么。

科学家不仅关注世界在发生什么,更关注宇宙在发生什么。当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逝世,他最后的“临别礼物”《十问:霍金沉思录》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那是他对宇宙的起源、时空的诞生、人类的过去与未来,走向和归宿的最后思考,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对人类未来的忧思与希冀。

而与霍金一家有26年“交情”的中南传媒,继续出版了霍金女儿露西写给孩子的科幻探险故事《乔治的宇宙系列》,讲述了乔治与安妮在超级电脑COSMOS的帮助下,进行太空探险的故事。

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霍金,时间是他们的思考绕不过去的关键词。当他们先后离去,被誉为为“让物理变性感的男人,下一个史蒂芬·霍金”的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对时间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角度。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在《时间的秩序》中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坍塌,在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历史之美:阅读人类留下的足迹,探寻世界的未来

时间的流逝,在物理学家眼中,可能只是一种错觉。而在历史学家的眼中,过去是解读现在的密码。

今天,我们可以发现几何世界的勾股定理,可以掌握光的震荡规律,却似乎很难透彻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甚至冲突?

有学者说,“当一个文明开始时,你会发现它就像一粒种子,慢慢长成一棵大树,如果你想了解现在的中国之树,或现在的英国之树,就应该去追溯该文明的种子。”

“人类的文明史,是湖南出版人倾注最多激情的部分。阅读人类所留下的足迹,探寻我们世界的未来,这是历史之美。”刘清华说。

了解过去是理解的开始。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别人”。为何以理性严谨著称的德国人会陷入20世纪的疯狂,制造出两次世界大战?历史学家詹姆斯·霍斯的《德国极简史》会告诉你,2000年间德意志民族的渊源、疆域的伸缩、王朝的更迭、政权的博弈、经济的消长,以及如何成为世界之殇,又如何成为“欧洲最大的希望”。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自己”。今天我们的世界观是如何形成的?每个人的精神世界都打下了教科书的烙印。教科书的变迁史,就是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史,也是共和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史,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进步史。要理解我们自己,先翻开《教科书的记忆》,看看我们自己的精神履历。

我们还需要“阅读全貌”,见过世界之广袤,才不会盲目自大。当我们走出地球,跨进太空的第一步,人类逐渐学会谦谨。1961年,人类首次进入太空,加加林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飞行一周;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梦想……

《天穹乐音:人类飞向太空50年》告诉你,世界有多大。

艺术之美:提供美的生活、美的世界

如果说,历史是了解“我们从哪里来”的基础文本;那么艺术是关于“我们向何处去”最瑰丽的想象。

改革开放40年,当我们吃饱了、穿暖了,这就足够了么?闲暇产生了“哲思”,人们对于未来希望想象出更多的可能性。

“于是,我们将音乐、美术等艺术图书做到了最好,一个基本的立足点,就是为人们提供美的生活、美的世界。”刘清华说。

于是,世界上最会使用竹子的建筑师武重义,会对习惯了居住在钢筋水泥之中你说,应该《无限接近自然》,因为“房子不是家,自然才是。”

台湾美学大师蒋勋先生会带你暂时离开庸常的生活,回到神秘的埃及、伟大的希腊、光荣的罗马直到光辉的印象派,及光怪陆离的现当代艺术。他《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用数千年“美”的往事,告诉你这个世界多么值得人“欣赏”。

当夜幕降临,或许我们可以常常抬头仰望星空,问一句什么才是宇宙的终极秘密?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维尔切克穷近50年的思索说:美,才是宇宙的唯一答案!《美丽之问》带你踏上人类2500年探索美的征途,看一位世界顶尖级的思想家,如何把美当作工具和指南去提出正确的问题并寻找正确的答案。

心灵之美:探究心灵,守护心灵

可是,艺术与美可以解决精神追求,却无法彻底解决心灵困惑。

今天,人类似乎并没有变得更加快乐。拥挤的城市,生活的压力,紧张的人际关系,让人焦虑。从生物性来说,我们依然用的是万年前在丛林里奔跑的狩猎人的身体,却拥挤在今天千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处在“仓皇”“震惊”之中。

而这样一群城市人,会在每一个寒凉的夜晚,需要一盏温暖的灯来抱团取暖。我们的出版人发现了这样一盏灯。在夏日的一天,一名编辑无意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句子:“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

这一瞬间,心被触动了,他立即搜索这句话的来历,发现了“张嘉佳”的名字,迅速定了火车票,提起背包,踏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车,在张嘉佳那间叫梅茜的小酒馆,两人对坐,于是现象级畅销书《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诞生。

即使我们已经长大成人,每个人的内心依然住着一个小孩。他们都在努力向阳生长,坚持善,亦守护美。大冰写着许多这样的《小孩》,他们在贫困线上挣扎,给自己找出路,字字句句是年轻人追求梦想的倔强和不屈服。

“探究心灵,守护心灵,是文学一直在做的事,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刘清华说。

摄影记者杨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