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

电视剧《甄嬛传》里,华妃刻意刁难安陵容,让她像歌姬一样为自己献唱。安陵容也是妃嫔,皇上也是她的夫君,可面对另一个女人的强势,她只能忍气吞声。带着委屈和难堪,安陵容唱了一曲《菩萨蛮》,用婉转的歌词,表达自己的无奈:

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1)

电视剧《甄嬛传》截图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褥,双双金鹧鸪。

剧中的情境,让人很容易理解这曲《菩萨蛮》所表述的含义。这是一个女子起床梳妆时的娇慵姿态,懒懒地画好眉毛,看着镜子里的人儿比花还美,可是那华贵衣裙上的鹧鸪双双,反衬了她内心的寂寞。心爱之人不能陪在身边,对一个正值芳华的女子而言,是怎样的辛酸。

安陵容唱的这曲《菩萨蛮》,其歌词由晚唐文人温庭筠创作。温庭筠是第一个致力于为乐曲填词的文人,是他引导了文人填词的风气,使"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温庭筠的词,基本都如《菩萨蛮》这样,辞藻华丽,以女性为主人公。她们可能是歌姬,可能是丈夫远征的思妇,也可能是宫中的妃嫔。他描写她们的体态,表达她们的闺怨和相思,字里行间总是带着香艳的情爱味道——

"偷眼暗形相。不如从嫁与,作鸳鸯。"(《南歌子》)这是女子偷偷的暗恋。

"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更漏子》)这是女子大胆的表白。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更漏子》)这是女子凄楚的相思。

我一直觉得,"情爱"和"爱情",是不一样的。

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男子追求心上人的过程,含蓄委婉,是爱情的样子。

而像温庭筠,直白描写女子的体态和相思,"偷眼暗形相"、"待郎熏绣衾",这样的情感诉诸文字,就不免被贴上"艳情"的标签。

温庭筠这种词风,被后人称为"花间派",是词坛上的第一个流派,早于婉约派和豪放派。而温庭筠,被称为"花间派鼻祖"。

正常来说,大胆描写情爱的文学作品,是不能容于封建礼教的。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那以后,儒家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就左右着知识分子一生的言行。细数温庭筠之前的文人、诗人,曹操、曹植、陶渊明、谢灵运、阮籍......以至唐代的诸多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即便是"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杜牧,也不曾如温庭筠那样大胆言说情爱。

唐朝有着那么开放的民风,可硬要找出关于相思相恋的诗,也无非是这两类——"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闺怨,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悼亡。而这两种诗,一种在反映丈夫远征、夫妻离散的社会问题,一种是对逝去妻子的真挚怀念,并不违背封建礼教和"诗言志"的口号。

直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出现,情爱才更多在诗歌中得以展现。可无论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都是用隐晦的词语,做着遮遮掩掩的表达,甚至连题目他都不敢取,统统冠名为"无题"。

以上种种,可见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文人是不能在情爱、甚至爱情上,畅所欲言的。

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3)

可温庭筠和他的花间词出现后,不但没有被社会打压,反而迅速流行,受到追捧。相传,那首《菩萨蛮》是温庭筠受相国令狐绹之邀,填写的歌词,令狐绹将它进献给唐宣宗,唐宣宗一听就特别喜欢。

这种追捧,从民间到宫廷,很多文人也纷纷效仿。在晚唐五代,出现了多位花间派词人,比如韦庄、欧阳炯、牛希济、薛昭蕴、顾敻等等。

这其中,韦庄向来与温庭筠齐名。但比起温庭筠,韦庄更擅长白描,语言更清丽明朗,香艳的味道没有那么浓,比如: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思帝乡》

"半羞还半喜,欲去又依依。觉来知是梦,不胜悲。"《女冠子》

但总体说来,其内容仍是以相思和情爱为主题,其他花间派词人的作品也大抵如此。

五代后蜀人赵崇祚,将温庭筠、韦庄等人的词作收录,编辑为《花间集》,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派"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有违封建礼教的花间词,为何能在晚唐五代,展现出勃勃生机?要回答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说晚唐五代的社会环境了。

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4)

晚唐时期,帝王和朝廷的自我放纵,诱导着社会风气的转移。

在中唐帝王唐宪宗暴卒之后,晚唐帝王们的废立之权,都掌握在了宦官手里,从唐穆宗、唐敬宗......到唐僖宗、唐昭宗,八位皇帝都是如此。宦官为了掌控朝政,故意拥立平庸者登基,并引导他们游乐嬉戏,纵情享受。

唐武宗"数幸教坊作乐,优倡杂进,酒酣作技,谐谑如民间宴席。"(《唐语林》)唐宣宗也是"妙于音律。每赐宴前,必制新曲,俾宮婢习之。"(《唐语林》)更加骄奢的是唐懿宗,"殿前供奉乐工常近五百人,每月设宴不减十余,水陆皆备,听乐观优,不知厌倦......"(《资治通鉴》)至于唐僖宗,在宦官的引导下,音律、赌博,无所不能。

朝廷之上,声色宴饮成为一种常态。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的氛围,总不可能让歌姬们板着面孔,唱起"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吧,也不可能唱"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吧。只有让歌姬们以娇柔的姿态,唱出相思相恋的歌词,才能娱乐天子朝臣,才能与眼前情景吻合。

而另一方面,随着大唐帝国的没落,知识分子们的政治理想也随之幻灭。世纪末的绝望与哀伤,让文人退缩在自我生活的小圈子里,及时行乐,消磨时光。如温庭筠,就恃才不羁,好讥讽权贵,屡试不第,终身潦倒,只能纵酒放浪。杜牧的一首"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正是晚唐文人的典型生活方式。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文人的笔墨也不可能再有盛唐那种斗志昂扬、潇洒豪放。描写情与爱,是自我麻醉,也是迎合整个社会的享乐之风。

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5)

五代时期,在混乱的历史闹剧里,各个短命小朝廷的君主,大多无政治远见,打了胜仗称王称帝后,便开始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

前蜀后主王衍,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帝王。王衍写过《醉妆词》,说:"者边走,那边走,只是寻花柳。那边走,者边走,莫厌金杯酒。"对自己的酒色生活,引以为荣。

在词坛上有着重要地位的南唐后主李煜,前半生的宫廷生活,同样是醇酒美女、温柔乡,使得他的前期词作,也都是"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这般,带有华丽糜烂的气息。

不仅如此,五代时期的诸多帝王,还毫无道德廉耻。篡唐自立的后梁太祖朱温,先跟随黄巢起义,后却背叛黄巢,等到唐朝皇帝给他加官进爵,他又弑帝篡位;前蜀高祖王建,还曾强占宰相韦庄的宠姬,据说韦庄的"绝代佳人难得,倾国,花下见无期。一双愁黛远山眉,不忍更思惟"(《荷叶杯》)等词,就是为这名女子所作。

五代时期,社会风气放纵享乐,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崩塌。这样的环境,解除了封建礼教对文人的束缚。香艳的花间词,迎来了创作的黄金期。

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6)

五代十国 游春图

进入宋朝后,道德价值体系虽然重建,但享乐之风依然盛行。花间派词风继续影响文坛,婉约派应运而生。

宋王朝建立后,面对藩镇割据、臣僚结党等问题,宋太祖赵匡胤一方面必须想办法加强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他又不想用杀戮来达到目的。

他与石守信等重要将帅夜宴,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说:"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宋史·石守信传》)赵匡胤鼓励将帅们放弃兵权,去追逐声色宴饮的生活,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宋朝重文轻武,所以文臣的待遇更是优厚。根据《中国货币史》中的统计,宋代的俸禄比汉代高出近十倍,经济实力为文人士大夫追求声色享乐,提供了物质基础。《邵氏闻见录》中记载,北宋景德年间,钱惟演任西京留守,欧阳修等文人是他的幕僚。有一天,欧阳修等人去游嵩山,傍晚回到龙门香山时,开始下雪。钱惟演作为领导,不但没有催下属回来,还给他们送去厨师和歌姬,传话说:"山行良劳,当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勿遽归也。"真是风花雪月的情致啊。

宋朝皇帝不反对臣下享乐,同时,皇帝们自己也喜欢诗词音律,君臣上下都以能词为荣,词作得好,可以得到封赏,甚至还能升官。宋神宗时,蔡挺在平凉写了一首《喜迁莺》,有几句是:"谁念玉关人老。太平地,且欢娱,莫惜金樽倾倒。"宋神宗读后,批复说:"玉关人老,朕甚念之。"不久后,就将蔡挺调为枢密副使了。

宋代的享乐氛围,继续为相思相恋的词风,提供土壤。不断涌现的词人,丰富着宋词的题材,优化着宋词的语言,升华着宋词的情感境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依依送别,"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宣言,"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的殷殷叮嘱,构成了宋词独有的唯美和浪漫。

词体的魅力,以及它对古代抒情诗所做的创新贡献,也正体现在这里。

古代爱情诗的特点,描写情爱的花间词(7)

宋徽宗《十八学士图》局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