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中途岛在哪里(此岛宋代被纳入版图)

关于南海,历来就是个棘手的难题,特别是一块距离我国领土最南端曾母暗沙400公里位置的群岛更是十分复杂。除了我国曾在此宣誓主权、争取权益外,还有马来西亚、越南,和现在的实际控制者印尼之间都有争端。

历史上的中途岛在哪里(此岛宋代被纳入版图)(1)

这就是总面积约为2110多平方公里的“纳土纳群岛”,岛上共计生活着约9万余人口,因为群岛中最大的一块岛屿名为大纳土纳岛,所以也被统称为“纳土纳群岛”。

历史上的中途岛在哪里(此岛宋代被纳入版图)(2)

而这块群岛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中,最早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朝,当时各国家普遍都还未有明确的海上领土界限,尤其现在几个对此存在争议的国家,比如越南当时还叫南越国,属于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印尼直到公元三世纪才开始形成非常分散的封建社会;马来西亚虽然公元初开始已经有了国家,不过也都是些集中于马来半岛的小国。

由于纳土纳群岛正好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的交汇位置,受两大洋的水位涨幅影响特别大,所以此处海域最早被称为是“涨海”,而群岛则被叫做“涨海崎头”。东汉时期,岭南文化的开创者杨孚在自己的书中《异物志》就有这样的记载:“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意思就是纳土纳群岛这片地区的水浅,而且又有不少的礁石。

历史上的中途岛在哪里(此岛宋代被纳入版图)(3)

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万震也记载过“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涨而多磁石”。由此也可以看出,早在汉代之时,我国就已经有渔民在此从事捕捞工作。

虽然当时的领土认识和划分并不够深刻,但是到了宋朝时期,纳土纳群岛就被正式公认为我国领土,并且作为是我国与外国的海上分界线。

到了明朱棣时期,由于国家对于航海行动的热衷,而纳土纳群岛也开始作为郑和远洋航行路途中的一处重要补给地,并受到明朝政府的细心经营。因为明政府的介入,后来也将此海域改名为“石塘”,群岛依旧还是叫做涨海崎头,后来又有了“万生石塘屿”的别称。可是为何又有了这种别称呢,原来是此岛自然条件优越,便在岛上驻有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人员,而万生则代表数万年轻人的意思。

历史上的中途岛在哪里(此岛宋代被纳入版图)(4)

待朱棣驾崩后,郑和也在一天天老去,而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远洋活动也被叫停。1433年,郑和也去世后,又有人向明宣宗朱瞻基上奏是否还要保留“万生石塘屿”。考虑到此岛作为我国的海上门户,而且又因为是远洋补给站,岛上的基础设施比较健全,就又继续保留了此岛,又下旨要求以曾沅芳为首的船工继续在此地驻扎。

提到曾沅芳,下面再继续为大家介绍下曾母暗沙名字的来历。这里的曾母实际是指曾沅芳的妻子,因为她在岛上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而且又因为丈夫在岛上的身份,所以她在岛内也很有声誉。待其去世后,后人们又将纳土纳群岛的西边和南边的群岛成为曾母西群岛和曾母南群岛,而曾母暗沙也是这么来的。

历史上的中途岛在哪里(此岛宋代被纳入版图)(5)

明末清初之际,因为先前郑和下西洋打下的基础,再加上当时的时局动荡,就有不少人开始了下南洋的活动,其中一部分就到了纳土纳群岛,比如潮州人张杰绪来到此地后又建立起一个小国家。

新航路开辟后,荷兰在17世纪成为世界的海上霸主,并在17世纪中叶控制了还属我国领土的纳土纳群岛。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又爆发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活动,荷兰人也在那一时间被印尼人通过战争赶走,而纳土纳群岛也就被印尼从荷兰人手里接过来。

历史上的中途岛在哪里(此岛宋代被纳入版图)(6)

如今,我国已正式认同纳土纳群岛主权为印尼所有,但是越南等国与印尼的争议仍在继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