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财库的号码(旬詢052)

查詢(查询),◆查問;調查○[清][薛福成]《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每有查詢,朝電夕報”○[郭鵬]《劉亞生》:“我們立即向各方面展開了廣泛的查詢,然而,回答只有一個:沒有見到這樣的一位同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带财库的号码?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带财库的号码(旬詢052)

带财库的号码

查詢(查询),◆查問;調查。○[清][薛福成]《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每有查詢,朝電夕報。”○[郭鵬]《劉亞生》:“我們立即向各方面展開了廣泛的查詢,然而,回答只有一個:沒有見到這樣的一位同志。”

呈詢(呈询),◆遞呈文詢問。○[茅盾]《子夜》十六:“故由本會據情呈詢工商部,請求明白答覆。”

垂詢(垂询),◆舊稱上對下有所詢問。○[清][江藩]《漢學師承記‧錢大昕》:“今上親政,垂詢[大昕]。”○[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四:“辱承垂詢,用敢附聞。”○[魯迅]《二心集‧知難行難》:“﹝十月十四日《申報》﹞[南京]專電:[丁文江],[胡適],來京謁[蔣],此來係奉[蔣]召,對大局有所垂詢。”

催詢,◆催问。○《人民日报》1981.8.30:“我们将这封来信清样寄给温州市委征求意见,过了许久,不见寄回清样,我们又拍电报催询。”○《新民晚报》2005.10.19:“然而事与愿违,房产公司在取得房屋预售许可证后,未按约定及时通知王女士,十分关心自己置业的王女士催询无果,于今年7月向法院提起诉讼。”

大詢(大询),◆古謂君向臣民徵詢對國家大事的意見。○《周禮‧地官‧鄉師》:“國大詢於眾庶,則各帥其鄉之眾寡而致於朝。”○[鄭玄]注:“大詢者,詢國危,詢國遷,詢立君。”

電詢,◆打电话询问。○《解放日报》1988.11.30:“这位部长电询笔者,不知吴昊所批评的那个‘某’单位是不是在上海?”○《新闻晨报》2006.7.25:“27日以后是否停航尚未确定,已订票乘客请出发前电询。”

訪詢(访询),◆詢問;查訪。○[明][海瑞]《與瓊鄉諸先生書》:“﹝母﹞訪詢戚近,惓惓然舉而託之嚴明之師,以琢以磨,兼有父道。”○《林則徐日記‧嘉慶二十一年九月初九日》:“訪詢輿論,均謂此次所錄,清貧績學者甚多,謂之‘清榜’。”

奉詢(奉询),◆敬問。○《京本通俗小說‧馮玉梅團圓》:“那漢拱手謝罪道:‘尊兄休怒,某有一言奉詢。’”

函詢(函询),◆以書信方式查詢、詢問。○[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李霽野》:“我即函詢那幾種,終無回信,大約我的信失落了。”○[魯迅]《書信集‧致臺靜農》:“[段君]住址,我不知道,可函詢後孫公園醫學院[唐訶君]。”

兼聽廣詢,◆广泛征求和听取意见。○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今予以一人,酬應天下之務,非兼聽廣詢,何以知其得失?”

詰詢(诘询),◆追問,詢問。○[龔振黃]《青島潮》第四章:“[英]相[佐治]宣稱此項問題,列國已有夙約。○[威氏]詰詢何約。”

究詢(究询),◆追究詢問。○《隋唐演義》第四三回:“那個姓[韋]、姓[楊]的,前日被人緝獲着了,刑官究詢,招稱有個[王伯當]……是他用計在[白酒村][陳]家店裏,藥倒解差、差官,方得脫逃。”

謀詢(谋询),◆咨詢。○[清][朱之瑜]《壽中山風軒八十啟》:“雖諮善諮親,操几杖以謀詢;而大猷大法,屬綱紀於後昆。”

探詢(探询),◆探問。○[清][容閎]《西學東漸記》:“先往外國探詢專門機器工程師,調查何種機器於[中國]最為適用。”○[茅盾]《子夜》十四:“女工們流汗的興奮的紅臉雜亂地旋動,互相用眼光探詢。”○[陳學昭]《工作着是美麗的》下卷二八:“他看見她,帶着一種探詢的神色,好像等待她說什麼話似的。”

問詢(问询),◆詢問。○[趙樹理]《李家莊的變遷》十一:“你把飯端來吧!我還想問詢問詢別的事。”○[巴金]《軍長的心》二:“我想起了那個少婦的話,便說了這樣一句,也含有問詢的意思。”○[郭小川]《十月的詩》:“回答我這個年青人的問詢吧,以你水兵的幻想和浪漫主義。”

詳詢(详询),◆詳細詢問。○[魯迅]《兩地書‧致許廣平八三》:“[逢吉]既知道通信地方,何以又須詳詢住址,舉動頗為離奇。”

詢按(询按),◆查核按驗。○《新唐書‧裴休傳》:“[休]分遣官詢按其弊,乃命在所令長兼董漕,褒能者,謫怠者。”

詢查(询查),◆查問。如:刑警隊分別對樓上、樓下的有關人員進行了深入細緻的詢查。

詢察(询察),◆查訪,考察。○[宋][呂陶]《奏乞進擢奉議郎杜敏求狀》:“臣嘗被旨遠使,詢察官吏之能否,得善不薦,有愧於心。”○《元史‧耶律楚材傳》:“[楚材]詢察得其姓名,皆留後親屬及勢家子,盡捕下獄。”○[清][蒲松齡]《聊齋志异‧嫦娥》:“居半載,占驗詢察,無計不施。”

詢芻(询刍),◆見“詢于芻蕘”。

詢訪(询访),◆1.徵詢訪問。○《後漢書‧李固傳》:“遠尋先世廢立舊儀,近見國家踐祚前事,未嘗不詢訪公卿,廣求群議,令上應天心,下合眾望。”○[唐][韓愈]《順宗實錄二》:“其忠也盡致君之大方,其言也達為政之要道,凡所詢訪,皆合大猷。”○[清][劉毓崧]《杜觀察<古謠諺>序》:“為政者酌民言而同其好惡,則芻蕘葑菲,均可備詢訪於輶軒。”◆2.查訪。○[明][海瑞]《申海南道陳雙山文》:“詢訪未的,妄信人言。”○[清]張之洞《光緒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致兼湖廣總督端方電》:“請密加詢訪,如確有識認[沈克諴]之人,迅速資遣來京,令其辨認,以別真偽。”

詢根問底(询根问底),◆謂詢問事情的詳細原委,問個水落石出。○[楊朔]《雪花飄飄》:“媽媽說:‘你問我,叫我問誰呢?別總是那個老毛病,詢根問底的,追的人心慌。’”

詢詰(询诘),◆打聽。○[元][耶律楚材]《西游錄》上:“詢詰佛國,反指東南隅。”

詢究(询究),◆查考;究問。○《宋史‧食貨志下四》:“[秉]前與著作佐郎[曾默]行[淮南]、兩[浙],詢究利害。”○[清][葆光子]《物妖志‧狸》:“[崔]以人奴獲好婦,愜適所願,不復詢究本末。”

詢考(询考),◆詢問察訪。○[宋][王安石]《上時政疏》:“苟無至誠惻怛憂天下之心,則不能詢考賢才,講求法度。”

詢叩(询叩),◆詢問,叩問。○[宋][周煇]《清波雜志》卷七:“至府治門外,坐於一室,已見燈,二輩詢叩年甲鄉貫來歷,往返者六五。”

詢覓(询觅),◆問訊和尋找。○[楊朔]《昨日的臨汾》:“現在,因為我在車站一帶躑躅了不短的時間,詢覓客店,同車的旅客早就零星散了。”

詢謀(询谋),◆咨詢;商議。○《後漢書‧桓帝紀》:“永惟大宗之重,深思嗣續之福,詢謀台輔,稽之兆占。”○[宋][曾鞏]《再乞登對狀》:“所以詢謀、撫納、勉慰、稱揚之殊,皆非素望所及。”○[梁啟超]《外交方針質言(參戰問題)》:“而當絕交之初,又竭力糾合中立國為同調而詢謀,首及於我。”

詢納(询纳),◆謂向人請教並采納其意見。○[漢][崔駰]《車右銘》:“詢納耆老,于我是匡。”○《三國志‧蜀志‧郤正傳》:“上垂詢納之弘,下有匡救之責。”○《梁書‧夏侯詳傳》:“誠宜大弘經略,詢納群言。”

詢遷詢謀(询迁询谋),◆謂國家的安危、國都的遷徙、國君的擁立,都要徵求人民的意見。語本《周禮‧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職,掌外朝之政,以致萬民而詢焉。一曰詢國危;二曰詢國遷;三曰詢立君。”○[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尚書》之四目四聰,皆由辟門;《周禮》之詢遷詢謀,皆合大眾。嘗推先王之意,非徒集思廣益,通達民情,實以通憂共患,結合民志。”

詢請(询请),◆詢問請教。○[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所居卑末,使彼苦辛,時伺閒隙,周章詢請。”

詢求(询求),◆1.訪求。○《晉書‧王坦之傳》:“又天聽雖聰,不啟不廣;群情雖忠,不引不盡。宜數引侍臣,詢求讜言。”○[宋][王安石]《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學士》詩:“詢求故有風謠在,不獨鑱詩尚未泯。”○《元史‧岳柱傳》:“日接見儒生,詢求民瘼。”◆2.請教。○[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張]([張華])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遂為作敘。”

詢審(询审),◆詢問審查。○《宋史‧選舉志三》:“州守貳若教授詢審無謬,即保任入貢,具實以聞,不實者坐罪有差。”

詢事考言(询事考言),◆謂查詢、考核所做的事和所說的話。○《書‧舜典》:“帝曰:‘格!汝[舜]。詢事考言,乃言厎可績,三載。’”[蔡沈]集傳:“[堯]言詢[舜]所行之事而考其言。”○[清][嚴有禧]《漱華隨筆‧夾帶懷挾》:“古之用人者,詢事考言,是以功罪有徵。”○《清史稿‧選舉志三》:“古人詢事考言,其所言者,即其居官所當為之職事也。”

詢視(询视),◆探問,探望。○[明][張寧]《方洲雜言》:“公視篆閒,聞其妾病甚,所隨惟一僕,常使詢視,遺以藥餌薪米之資。”

詢索(询索),◆查訪。○《新唐書‧賈耽傳》:“四方之人與使夷狄者見之,必從詢索風俗,故天下地土區產、山川夷岨,必究知之。”○[清][李清]《三垣筆記》卷中:“[周后]以聞,上大怒,遣宦者往詢索傳語者。”

詢聞(询闻),◆聞訊。詢,用同“訊”。○[明][焦竑]《玉堂叢語‧師友》:“編修[梁諲]病,語家人曰:‘朋游中惟[陳]同年[汝同]心地好,且有家法,孤子女可託也。’詢聞而諾焉。”

詢問(询问),◆向人打聽情況。○《漢書‧武帝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宋][劉安世]《為愆亢乞罷上元游宴》:“臣伏見去冬以來,時雪愆亢,詢問四方,亦多旱暵。”○[明][張居正]《給假治疾疏》:“皇上見臣肌體羸瘦,詢問左右,察臣所苦。”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裏》第五章四:“她的眼睛仿佛在詢問天,詢問地,詢問面前所有的人:‘工地裏發生了什麼事情?’”

詢仰(询仰),◆咨詢和仰賴。○《北史‧劉芳傳》:“[崔光]於[芳]有中表之敬,每事詢仰。”

詢議(询议),◆咨詢和謀議。○[唐][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一:“公等國之爪牙,心如鐵石。欲同戮力,以除國難。公家之利,見則須為,俾其無猜,期于報效,所以詢議,擇善行之。”

詢誘(询诱),◆探問。○[唐][胡曾]《代高駢回雲南牒》:“彼國將帥之強弱,邦國之盈虛,坐可酌量,何煩詢誘。”

詢質(询质),◆查考和質正。○[明][夏允彝]《<幸存錄>序》:“跳身出潛,卷帙無所攜,偶所遺忘,無可詢質。”

詢咨(询咨),◆咨詢,徵求意見。○[郭沫若]《海南紀行‧訪那大》詩:“遠偕九省同趨步,近與全區互詢咨。”

詢采(詢采),◆見“詢採”。

詢採(\询采,◆亦作“詢采”。◆1.訪求;采訪。○[唐][劉知幾]《史通‧忤時》:“史官編錄,唯自詢採,而左、右二史,闕注起居,衣冠百家,罕通行狀。”○[宋][葉適]《淮西論鐵錢五事狀》:“臣昨在[蘄州]目見利害,詢採吏民,頗為親切。”◆2.猶詢納。○[宋][蘇舜欽]《諮目六》:“況自古有賢智之才,而處重位者,必孜孜詢采,不遺下議,然後能成就功業,[周公]即其人也。”

研詢(研询),◆仔細詢問;盤問。○[清][珠泉居士]《續板橋雜記‧軼事》:“嫗益駭惑,強攬其袪以歸,研詢多時,始得其實。”

徵詢(征询),◆徵求詢問。○[范文瀾]《中國近代史‧附錄》:“[法國]也願出賣槍炮並派人傳授製造法,[咸豐帝]很滿意,徵詢[曾國藩]意見。”○[魏巍]《前線童話》:“那[朝鮮]少女微笑着徵恂似地望着她的母親。”

質詢(质询),◆質疑詢問。○[茅盾]《鍛煉》一:“端進茶來的時候,[阿金]便成了質詢的對象。”○[張周]《步履艱難的中國》第二章:“他回答代表質詢。好厲害的質詢,他記得,連珠炮般的發問,把他震懵了。”

追詢(追询),◆猶追問。○[茅盾]《子夜》九:“[林佩珊]不放心,用眼光去追詢[杜新籜]。”○[楊朔]《潼關之夜》:“他們從我的行李中撿出一本《中國分省新圖》和一些零碎的通訊稿,於是抱着絕大的懷疑,追詢我許多問題。”

咨詢(咨询,◆訪問;徵求意見。○《詩‧小雅‧皇皇者華》:“載馳載驅,周爰咨詢。”○[漢][王符]《潛夫論‧敘錄》:“芻蕘雖微陋,先聖亦咨詢。”○[明][方孝孺]《核咎賦》:“跡雖存而世久兮,欲咨詢而未能。”○[郭沫若]《洪波曲》第七章五:“﹝國民參政會﹞每周開會一二次,聽聽報告,備備咨詢。”

諮詢(諮詢),◆1.徵求意見。○[漢][王逸]《九思‧疾世》:“紛載驅兮高馳,將諮詢兮皇[羲]。”○《三國志‧吳志‧賀邵傳》“[邵]年四十九”[裴松之]注引[晉][虞預]《晉書》:“時朝廷初建,動有疑議,宗廟制度皆[循]所定,朝野諮詢,為一時儒宗。”○[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諸子》:“至[鬻熊]知道,而[文王]諮詢。”○[宋][張齊賢]《洛陽搢紳舊聞記‧白中令知人》:“中令在[北京]日,素與[周祖]親洽。○[周太祖]屢召中令諮詢戎事。”○[王重民]《<徐光啟集>序言》:“在博訪諮詢以外,進而通過試驗,以提高自己的科學研究。”◆2.詢問,打聽。○[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秀姑》:“他日歸來,倘失於記憶,但於近村諮詢[衛輝][楊氏]宅,應無不知之者。”

諏詢(诹询),◆咨詢;詢問。○[元][劉壎]《隱居通議‧拾遺》:“強加辟置,俾佐諏詢。”○[明][張煌言]《鄉薦經義‧用其中於民》:“蓋總諏詢謀度,隨在可以見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