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谁的最具收藏价值(千年宋韵中走来翩翩君子)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历史最久、分布最广、产量最大、声誉最高的历史名窑之一,是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龙泉青瓷谁的最具收藏价值?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龙泉青瓷谁的最具收藏价值(千年宋韵中走来翩翩君子)

龙泉青瓷谁的最具收藏价值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是中国陶瓷历史最久、分布最广、产量最大、声誉最高的历史名窑之一,是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山麓水畔,步移景换,青绿相间。7万片纯手工烧制的龙泉青瓷片组成的屏扇,开时展现美轮美奂的律动,合时饱含别具一格的韵味,撑起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宋式门面”。这既是极致匠心的龙泉青瓷与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完美结合,也是宋韵文化精粹的一次精彩呈现。

龙泉青瓷携江南灵秀,承载了多种宋韵文化基因和形态,在器韵中生出气韵,在文脉传承中重塑辉煌,尽显流淌千年的宋韵风华。

中国在世界上被视为瓷器之国。在英文中,“China”(中国)随着海外贸易的发展增添了“瓷器”的意义,“Celadon(雪拉同)”则特指龙泉青瓷。

滥觞于三国两晋的龙泉青瓷,崛起于北宋,鼎盛于南宋,是宋代八大窑系之一,其“哥窑”与“官、汝、定、钧”并列为五大名窑,共同见证了中国陶瓷业的辉煌成就。

宋代产业形态高度发达,制瓷业空前繁荣,大江南北名窑林立。当时的龙泉大窑一带,曾是一个瓷业兴旺、瓷窑林立的青瓷窑区:溪边山中,窑烟四起,窑火通红,窑工们或担泥,或拉坯,或注釉,一派烧制瓷窑的繁盛景象。

一条长约4公里的宋瓷古道,连接了产区和瓷运码头。考古发掘表明,龙泉境内有古窑址398处,仅宋代就有300多处,其中南宋有260多处。

宋代朝廷为增加财政收入,格外重视海外贸易。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瓷业生产和技术传播中心,龙泉成为最大的出口基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始地。龙泉青瓷远销亚非欧三大洲50多个国家,以主角的身份成为世界贸易的热门商品,开创了“天下龙泉”的盛世,架起了东方文明走向世界的桥梁。

满载龙泉青瓷的商船从我国东南沿海出发,循着海路在印度洋沿岸的波斯湾、阿拉伯海、红海和东非沿海的航道上越走越远,不断书写着青瓷传奇。

经考古发掘的印度奎隆港口遗址、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祖尔法遗址、伊朗霍尔木兹古城遗址和英国人威廉姆森在波斯湾沿岸调查过的数十处遗址、肯尼亚拉姆群岛和曼布鲁伊河口遗址、埃及福斯塔特古城址等处,都有南宋元明早期的龙泉青瓷出土。

在著名的“南海Ⅰ号”南宋沉船货物中,瓷器占比超过90%,而龙泉窑的青瓷在船货中占的比重较大,主要为葵口或菊瓣纹碗,也有一些盘和小碟等,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实物佐证,充分展现了龙泉瓷在海外贸易中的重要地位,见证了宋代经济的高度繁荣。

宋代是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期,宋瓷是古代艺术和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与宋词、宋画等并列为宋代的“文化符号”。

龙泉青瓷以端庄浑朴的造型、明快流畅的线条和青翠晶莹的釉色,浓缩了龙泉匠人巧妙绝伦的精妙构思、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在当时的瓷器制造领域独树一帜、叹为观止,是宋瓷的典型代表。

北宋早期龙泉窑生产的瓷器仍带有浓重的越窑、婺州窑、瓯窑风格。直到北宋晚期,在借鉴其他窑口瓷器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改造、创新,可谓融南北瓷业技艺之大成,把青瓷烧制技艺推上历史巅峰。

南宋龙泉青瓷形成了青釉配制、多次施釉、厚釉烧成、开片控制四大独特烧制技艺,成功创烧“粉青”“梅子青”,将单色釉的极简审美发挥到极致,恰如“雨过天青云破处”,形成温润、沉静、典雅、清远的鲜明风格,凝聚了独特的气质与神韵。

宋朝非常重视文化发展,推崇“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而玉的人格化,让宋人把对青瓷的审美与君子的品质相联系,青瓷似玉、非玉、胜玉的特征,极大满足了宋人对“清韵”的追求,并倾注了道德、精神层面的非凡情感。

宋朝茶诗中经常有“冰瓷雪碗”一说,与陆羽《茶经》中青瓷类冰的说法一脉相承。龙泉窑瓷器在火烧之后能产生冰裂一样的纹路,可人为地加以控制和利用,这只有制瓷工艺达到高峰的宋代才能做到。“将碎未碎”成为有意为之的工艺美感,恰是宋人推崇的含蓄高雅的审美和装饰手段。

宋人追求品质生活,注重生活与艺术的调和,开创了精致风雅、休闲舒适的生活美学,形成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四雅”和琴棋书画词酒花茶香石“十雅”为代表的雅文化。

宋代龙泉青瓷将宋韵返璞归真、洗尽铅华、雅俗共赏的风骨气质逐一道出,契合宋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取向,以其如翠似玉的精美釉色、端庄典雅的经典造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审美范式。无论是茶器、花器、香器,还是日常的碗、盘、杯、盏,都是“精致风雅”生活的象征符号。

青瓷“常青”,从历史走向未来。龙泉青瓷循迹千年宋韵文化,以极致匠心传世经典,吟唱“宋韵今声”。

秉承宋韵文化精神气质的龙泉青瓷,所蕴含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勇于变革的创新精神、厚重大气的开放精神,至今仍然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成为镶嵌在“宋韵文化传世工程”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从瓯江之源到东海之滨,龙窑瓷窑林立,泱泱龙窑史萃……在徐徐展开的画卷中,第五届世界青瓷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揭幕,再次掀起一阵“青瓷风”、一股“宋瓷热”,呈现“瓷之魅力”“瓷之润力”“瓷之活力”。

几年前,在南宋交龙钮大铜钟的绵长钟声中,故宫博物院馆藏的102件来自不同时代的青瓷珍品回到故乡龙泉展出。从民间工艺到皇家珍藏,从浙南大山到京城故宫,从唐宋烟尘到现代风雨,钟声穿越时光长河奔流不息,正如传统技艺烧制的龙窑青瓷,历经千年窑火依然常烧常旺。

以烧制青瓷闻名遐迩的龙泉窑,如今建起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龙泉青瓷传承展示的一处文化地标。这里集青瓷窑业遗存、传统村落、田野景观、古道溪流、自然环境等于一体,承载遗址保护、科学研究、教育展示、文化传承、艺术创意、旅游休憩等多种功能。而在最新启动的“亭后窑址”考古项目现场,考古专家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让宋元时期青瓷发展和技术传承脉络拨开尘土,叩响技艺深处悠长的回音。

在龙泉和丽水,可观、可感、可参与、可分享的宋韵文化主题街区频频“出圈”,各类沉浸式、体验式场景层出不穷,鲜活展现“风雅处处是平常”的宋代生活方式和生活美学。“一剑钟情·从瓷开始”“不灭窑火”“瓷源探秘”……一批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叫好又叫座,打造出一系列独具辨识度的青瓷文化IP。

G20杭州峰会、APEC峰会、进博会的国宴用瓷和国礼,连续9次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如今,龙泉青瓷的身影频频亮相世界舞台,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处处展现青瓷之美、中国之美。

在瓷风宋韵中,见气韵、见根脉、见匠心,让青瓷这一古老瓷种“活”起来、“火”起来,让千年文脉“流动”起来、“传承”下去。

(作者系浙江省丽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