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简称“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始建于1956年,2007年开启与首师大附中合作办学之路。学校办学成绩突出,先后荣获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校、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校、北京市基础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北京市体育传统校、北京市艺术特色校、首都文明校园等多项荣誉。

学校以“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全力推行“六位一体”的幸福教育,在实践探索中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做法,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培养具有“人文素养、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幸福品格”的卓越公民。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1)

学生在京剧表演活动中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2)

英语实践活动深受学生欢迎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集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3)

书画院学生制作葫芦烙画

幸福文化引领 创新管理机制

为充分激发干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学校大力实施以幸福文化为引领,以“年级主任负责制、双向聘任制、日常量化考核制、改革绩效工资制度、学术委员会制度、‘大民主’评职评先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探索。

实施年级主任负责制,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我校实施扁平化组织变革,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年级主任由校长直接领导。原来的教学处、学生处、总务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对年级具有领导作用的行政机构,而是为年级提供更好的服务。

年级主任是年级教育、教学、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年级人、财、物有直接的管理权和决策权。同时,年级主任进入校务委员会,享受副校级待遇,参加学校行政会议和校务会议,对学校的重大事项具有参与权和决策权。

实施“双向聘用”制,激活教职工工作热情。学校本着“平等自愿,双向选择;按需设岗,择优聘任;竞争上岗,合理流动”的原则实行了“双向选择、逐级聘任”的双向聘任制,推行干部教师双向选择,使一批年轻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并走上领导岗位。

实施教职工日常量化考核制度,增强教师工作责任感。学校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教职工日常量化考核办法》,坚持以岗位定员,责任到人,各尽其职,追究过失,表彰先进,帮助教师发现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及时鼓励教师在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大大激发了教师的主动工作和创新工作。

改革绩效工资制度,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了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在充分尊重全体教职工意愿的基础上,大力推行绩效工资改革,依据干部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等实行绩效奖励,改变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大大激发了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实施教师学术委员会制度,提升教师专业成长活力。为了激活教师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减少行政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干预,学校成立了教师学术委员会,参与学校学术管理,在指导教师课程建设、课题研究、课堂教学和专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实施“大民主”评职评先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学校坚持科学、民主、公开、公正的评职评先,努力实践“民主-科学-更大范围的民主-集中”的评职评先决策制度,让教职工感受到公平、公正文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比成绩、比奉献、比团结、比合作”的积极工作氛围。

构建幸福课程体系 探索“5﹢X”教学模式

门头沟区位于北京市西部,是北京市唯一的纯山区,5个生态涵养发展区之一,区内山水兼备,文化底蕴丰厚,为“幸福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现实的可能性和丰富的物质基础。学校分别成立“永定书画院”和“京西鼓队”,利用美术、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对区内的山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直观体现,同时借助地质资源开发系列地质课程。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探索初中、高中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通过引进和借鉴首师大附中本部的“博识”课程,依据学校发展现状及实情,以办学目标、学生需求、现有条件为出发点,依托首师大合作共同体的资源优势,优化整合,构建“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个层级,“人文素养、科技创新、体艺健康、自主实践、国际课程”五个维度的幸福课程体系,为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成长、教师专业提升和学校高速发展提供多元平台。

学校顺利完成“依托地球科学实验室实现地球课程跨校合作的研究”课题,并依托此课题开发出《美丽的石头会说话》《地理的视角看世界》《多姿多彩的地貌》及烙画、戏剧等20余门课程。学校被评为课程建设先进校,在2017年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被推选参加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性评选。

丰富的课程实现了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创新为特色)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催生了学校课程教学模式的变革。

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进行“5﹢ X”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强调学情分析、问题引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反馈的活力课堂,倡导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注重学生的幸福体验。

通过不断深化“5﹢X”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现骨干教师示范课堂常态化、教师教学论坛系列化、教师业务竞赛专业化。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让课堂成为具有不同学科特色的课堂,打造高效课堂。“5﹢X”课堂教学模式荣获2018年北京市基础教育教育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创建研究型学校

学校发展,教师为本。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多措并举,持续加强优秀教师队伍建设。

探索建立荣誉教师制度。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实行荣誉教师的评选机制,对担任班主任工作达到一定年限,教学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鼓励,享受学校给予的各项奖励机制。

建立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共同制定教研组计划,确定活动专题、集体备课、集体研修、听评课等方式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成立“名师联合培养工作站”。学校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本部联合开展名师培养活动,借助名师培养工作站,打造名师群体。通过“导师帮扶制”、外出进修学习、内部学术沙龙等方式助推青年教师发展,有效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此外,开展骨干教师讲座,做到“一师一讲座”,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学校始终将“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优先战略,以科研文化培育、研究性教师培养、课堂教学方式改革、课程体系建构、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等为着力点创建研究型学校。通过成立科研创新中心、引进优质科研资源、完善三级科研管理机制、建立学校发展的科研动力系统等措施实现科研引领,用科研创新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学校教师独立承担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7项、北京市教育学会课题3项、区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6项,参与市级、国家级科研项目20余项,教师申报校级科研课题80余项,学校真正实现人人有课题、难事有科研。据不完全统计,“十三五”期间,全校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中获奖1000余项。同时,教育科研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创新为特色)的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 学生发展全面而有个性

探索完善德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德育为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以史为鉴,加强师生“四史”教育。开设“四史”教育特色校本课程,让学生知史爱国。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黑板报、主题班会、家风论坛沙龙、“四个一”活动等,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积分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终身发展能力,学校坚持以学生会为主体,班团干部为骨干,优秀学生为先锋的三位一体的学生自我管理的路径;学校通过实施德育积分卡制度带动学生全面发展。

家校协同,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建立学校、年级、班级“三位一体”的三级教师家长协会体系,探索学校家长联合培养模式。

发展自主社团,张扬学生个性。学校大力开展社团活动,开设体育、艺术、科技三大类30余个社团,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潜力,并组建学生社团联合会,对社团进行管理。学校英语社团节目《项链》,在2021年第十二届“希望中国”青少年教育戏剧北京地区第一赛季现场决选中晋级,荣获市区“一等奖”。

发展艺体特色,学生学有所长。北京市金帆书画院——永定书画院位于我校博学楼四层,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朱德友为我校专职教师兼“北京市金帆书画院”院长,画院师资力量雄厚。

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管乐团成立于2016年,现由学校音乐学科教研组长闫军丽担任指导教师,并聘请海淀区专业教师进行授课。

作为北京市体育传统校,学校始终将体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设有学生体能训练室——“兆山训练室”,由金牌教练、学校高级教师李兆山全面指导学生体育训练,体育教学器材和田径训练器材应有尽有。

目前,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已经形成了以“公平、民主、人本、和谐;自由、自省、自行、自新”为主要内容的幸福文化,在这个理念引领下,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师生共同体验幸福、理解幸福、分享幸福、创造幸福!

文/徐骏 郝寒雪 张雅丽(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永定分校)

图:学校提供

来源:现代教育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