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贾南风死后谁做了皇帝 死在洛阳的司马遹和贾南风

谢玩玩 时拾史事 3天前

晋朝贾南风死后谁做了皇帝 死在洛阳的司马遹和贾南风(1)

时拾史事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魏晋九州山水系列/谢玩玩(文)/周日更新

陆机写《洛阳记》,我总觉得不得劲儿。

甚么风景里团住的心悦独钟,别人不知道的典故轶事,都没有,唯一本正经地平铺直叙。譬如这则,“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好,洛阳西北角有个金墉城,然后呢?不知道,没啦!光这么看,还以为金墉城是个没来历的寻常小城,哪里是!

晋朝贾南风死后谁做了皇帝 死在洛阳的司马遹和贾南风(2)

金墉城(今汉魏洛阳城西北隅邙山脚)是魏明帝曹叡时(公元226年-239年)修的,联结同在北边儿的大夏门、华林园,作为军事防御的核心。这条防线相当强固。百多年后,五胡乱华,想破洛阳。可往来那么多战役,不管谁带兵,打仗多厉害,没一个人会从城北攻入,统统绕道;隋末(公元618年)瓦岗军,也是占着金墉城的势,进逼洛阳。它的战略地位太重要,所以魏晋南北朝到隋,四百年时间,但凡占了洛阳,必要重修金墉城,因此到唐初贞观年间(公元632年-638年左右),这城还在。

既然是城,除了用作军事,当然也能住。只是金墉城的住,可不太妙。

曹叡初修时,是将金墉城当作离宫,谁知他去世还不到二十年,这儿就不是离宫了——司马师废齐王曹芳后,将人送去了金墉城;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武帝司马炎有模有样地学他叔叔,将禅位后的魏元帝曹奂也请过去了。

他两个做这些事儿的时候,大概没想到有朝一日,这法子也会用在司马家的子孙上头。第一个遭殃的,就是司马炎钟爱的亲孙,司马遹。

晋朝贾南风死后谁做了皇帝 死在洛阳的司马遹和贾南风(3)

司马遹是晋惠帝的长子,极早慧,非常有政治天赋。他五岁那年,宫里失火,司马炎与他一道在楼上观望,见远处红彤彤一片,照亮夜色墨黑。司马遹赶紧扯住司马炎的衣服,小腿儿迈开,将他爷爷拉进了房间。

司马炎低头问:“好好儿地怎么突然要进房间?”

司马遹一本正经地说:“夜里失火,到处忙乱得很,不知道会不会混进什么危险人物;爷爷站在高楼上,本来就显眼,再有火光耀耀一照,谁都看得清您在哪儿。若被有心人钻空子,要害您,那该怎么办?”——这可不是一个寻常五岁小孩儿能说出的话!司马炎相当惊奇,越发看重司马遹,走去哪儿,常将他带在身边。司马遹的表现,也没让他失望。

譬如有一回,司马遹跟他一起视察猪圈,见那些猪白胖肥美,噋噋咻咻地拱着抢猪食。若是别人,见这样的景象,少不得要恭维几句,说盛世太平,连猪都长得这样壮。司马遹却不,他小脸一皱,仰起头跟司马炎说:“这些猪已长得这么大了,天天喂天天吃,要费多少粮食!为什么不把它们煮了,用来犒劳将士大臣呢?”

这话又是一场惊喜。司马炎为有这样一个孙子满腔得意,情绪收都收不住,跟大臣炫耀说:“这个小孩儿,将来必能兴盛我司马家。”又说司马遹像司马懿,雄才大略,极善权变,爱惜得不得了,天下人也赞他,因此晋惠帝才刚登基,司马遹就成了太子。

普天同庆?那是没有的。晋惠帝的皇后贾南风恨得不得了,看司马遹,真是哪儿哪儿都不顺眼。

要知道,晋惠帝是个反应迟钝的低能儿,当年还是贾南风费尽心机,譬如司马炎抽问功课的时候,请枪手写答案,叫晋惠帝背好,才堪堪保住太子的位置。出那么大力气,等的就是晋惠帝登基后,自己大权在握,明明暗暗做一回唯我独尊的女皇帝,谁知道还有这么个聪慧过人,誉满天下的太子殿下?更何况,这出色的太子殿下还不是自己的儿子,早晚得把权力从自己手上夺走!换作别人,怕也会像贾南风一样意难平。

巧的是,贾南风见司马遹不顺眼,司马遹见她亦如是。

我爹是傻子,我可不是。你做太子妃时,自己生不出孩子,便也不许其他妃嫔生;但凡有人怀上,你就拿长戟猛打人家腹部,叫人家小产。若不是我娘当初向皇爷爷求助,搬离东宫养胎,怕我也活不下来!而且,我皇爷爷才去世,你就将皇太后关到了金墉城(这才只是西晋金墉城关人历史的开始呢!),活活将她饿死。平时在朝廷上,你更是牝鸡司晨,女主夺政,我倒想问一句,这天下,究竟是我司马家的,还是你贾家的?!

两人见彼此不顺眼,幸而有贾南风的母亲广城君郭槐在两人中间协调,贾南风和司马遹才按下不快,试着握手言和。郭槐晓得两人本性,虽然见有些好势头,心里到底不放心,临死前又是各自一通好劝,更对贾南风说:“你本来就没孩子,能依靠的,不过皇帝而已。若有一天皇帝驾崩,你还能指着谁?现在与太子闹僵,将来有你受罪的时候!”

贾南风大概听进去了一些,司马遹却不打算跟她顺和。广城君死后,司马遹开始背地里养死士,暗中扩大自己的势力,以谋大事儿。贾南风不是不知道,她还打听过,司马遹身边许多人都劝他废后,虽然司马遹暂时拒绝了,可保不齐哪天,他就听进去了呢?

但现在的司马遹,民心所向,人气颇高,贸然出手,胜算太低;贾南风只能一边儿忍着,一边儿让人散播谣言,说司马遹性子转了,花钱大手大脚,又荒淫放荡,宠信美女小人,云云。

双方势均力敌,或明或暗,跟拉锯似的,谁也讨不了真正的好。不过,这一切,终于在元康九年(公元299年)打破——司马遹终于下定决心,打算废后了。

这时候,恰有大臣上表,请求给东宫增兵,也不知道他是想帮太子呢,还是打算害太子:司马遹和贾南风争斗多年,本来关系就不大融洽,现在司马遹又定了心思,想要废后,若贾南风同意,那不是自己派兵打自己么?更何况,如若增兵,司马遹那边儿的东宫卫士就有一万多人了,兵力还非常集中;反观她自己,手上能调动的人不过两万,分布又散。一旦司马遹发动政变,贾南风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这个信号,叫贾南风心中警铃大作,明白现在已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要扭转颓势,就只能出其不意地发动,先下手为强。

她叫人传话,哄司马遹说晋惠帝不舒服,要他来探病。司马遹进宫后,贾南风又叫他在别室等,一边等,一边让人喂了他许多醉枣吃。司马遹酒意上来,不免头昏眼花,就趁着他脑壳晕晕戳戳的时候,贾南风叫人拿来笔墨纸砚,让司马遹誊了一份大逆不道的文书,里面说要逼杀晋惠帝与贾南风,自己登基做皇帝。写完以后,又赶紧把这文书拿给晋惠帝与群臣看了。

这事儿太过突然,许多人都懵了。而且贾南风执政近十年,与世家大族合作还算不错,许多朝臣名士都是两面派,一边儿又偏心司马遹,将他看作未来的皇帝,一边儿又觉得,替贾南风做事也没什么。所以出了这么大的事儿后,庙堂之上,居然只有一两个人为司马遹辩解,其他人,都是沉默的大多数。在这大片的沉默中,司马遹被贬为庶人,关到金墉城里去了。

司马遹出事儿的时候,大家给自己按了暂停键,没人替他辩解;出完事儿以后,大家就活络了,个个群情激愤,指责贾南风,暗中谋划要废后——司马遹人还在金墉城里,单薄的身影在广阔的殿内显得孤寂又凄凉,但人们似乎都把他给忘了,惦记他的,只有贾南风。

或者说,如此局势下,贾南风更惦记他了,怕哪天司马遹就爬墙出来,号令群雄。她心中不安,觉得唯有死人才最安全,便叫人逼司马遹服毒。司马遹性情刚强,自然不肯轻易就死,然而贾南风叫人饿了他许多天,身体已经十分虚弱,最后被人追到厕所里,活活用药杵打死,年仅二十三岁。

不过,杀他的贾南风,结局也好不到哪儿去。还不到一年,她也死在了金墉城,开启八王之乱,西晋灭亡的序幕。七年后(公元307年-308年),有人想在这没完没了的混战中立司马炎另一个孙子,清河王司马覃为皇太子。结果事情败露,司马覃也被关到了金墉城,死的时候才十四岁...

魏晋两朝,原本作为离宫的金墉城,就这样成了废主弃后的幽居之地,五十年间,惯见多少名利摧折,死亡凄凉。若不说,怕会以为历史过往,是如陆机所写,“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而已了。

虽然天运不佳,最后落败,但司马遹着实聪明。他政才不差,做生意居然也很有天分,曾设过宫市。这名字起得直白,就是宫里市场的意思。最早起头的,是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设过,司马遹学他,也设了来。他经常扮作小贩模样,手一掂一握,就知道斤两多少,轻重一点儿不差。还叫人种葵菜、养鸡、做面团...卖出去,居然都有盈利。

司马遹这般举动,当然不符合传统史家对“太子”这个身份的定义,因此不免讥诮,说司马遹随他那屠户出身的娘,爱做生意这种不入流的事儿。

家风可能有些影响,但司马遹必然也受了洛阳繁华商业气的鼓动。

一条街望过去,两边儿好多商铺,高矮间杂,卖的东西真不少!粮食、盐、酒、香料、牲畜、家禽、杂用器具、金银珠宝、珊瑚犀角,什么朝歌(今河南鹤壁市市区南部淇河边)的纙绮、清河(今河北省临西县)的缣总,襄邑(今河南省睢县)的绵绣、上党(今晋中东南、晋城等地)的麻布...四方好物,随你挑选。

晋朝贾南风死后谁做了皇帝 死在洛阳的司马遹和贾南风(4)

隋唐洛阳城模型

侧耳一听,呼呼喝喝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挑拣货物声,不绝于耳。有时候价格谈不拢,还要骂,骂凶了就要打,打起来乌喧喧地嚷,嚷过一阵儿,突然听咵嗒咵嗒兵甲声音,城管来了!哄然一散,天地清净!只听呼呼喝喝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挑拣货物声,一如刚才:

——再少点儿么!

——不能再便宜啦!

——我去别家看过,与你同样的,也不值这么多钱。

——你...唉,算、算,拿去吧!也是一件儿生意。

就算寒冬腊月,也能烘出团团热气蒸腾。

洛阳好些市场,最有名的是三市。《洛阳记》中说,“三市,大市名也,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按:金,市名,商观西兑为金,故曰金市”。

金市东汉时就有了,在洛阳城中,去那儿买东西玩耍的,大多是达官贵人。东汉末年丧乱,董卓将洛阳弄成废墟,魏晋重建后,金市的位置就有了变化,改到西南角去了。只是市场上卖的东西依然贵,只有钱人才买得起。

至于南市、马市,就很亲切了,平民百姓常去买东西的地方,也都是东汉时就有的。

南市就在南面儿。西晋年间,有个四川的老奶奶在那儿卖茶粥。城管把她的器具砸了,只好停业。这事传到御史中丞傅咸那儿,傅咸怒发冲冠,恰他作御史中丞,就是弹劾百官,立刻上表说:“之前那城管砸人家老奶奶的东西,不让她做生意,本以为是要禁茶,谁知道在市场上走一圈儿,眼见还有许多人在卖茶饼。同样是卖茶,为什么其他人能卖茶饼,这个老奶奶不能卖茶粥?如此不公,凭什么?”——史书上只这短短几句,不知后续如何,但以傅咸性情,恐怕会死磕到底,届时,南市上便又有茶粥香气了。

马市呢,稍绕过去一点儿,居东,所以也叫东市。马市可不光做交易,朝廷处决犯人,斩首示众,也在这里。嵇康、夏侯玄,都是在马市受的刑。他二人是才貌俱备的难得人物,面对死亡的反应也像,从容淡定,颜色不变,有“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漂流在异乡”的漂亮。大概因为这份漂亮,老百姓居然也不怕,朝廷杀他的,我自买我的,仍热闹。

城南金马门外的铜驼街也热闹——可喜可贺!陆机多写了几句,说那里“人物繁盛”,人多,多的都还是少年郎,有俗语叫, “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街上集少年”,极像王维笔下的少年郎。模样俏俏,力气可不小,一只手能开一张弓,就坐在骏马上,扬着下巴冲你笑。眉目间那种少年独有的睥睨,仿佛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可若来了个性情相投的知己,那睥睨霎时就柔下去,化作风流爽快,脸上也露出笑来,跳下马拉着人家去旁边儿的酒肆,痛饮千杯,不醉不归。

还有许多其他景色。

譬如云台,在南宫,专用来放图书古籍、珍玩宝物,有“高阁十四间”。这皇家收藏的图书宝物,真不少。

还有许多“观”,宫里宫外,城内城郊,都有。名字大多很好听:承风、增喜、宣阳、千秋、鸿地、泉城、扬威、石楼、临高、陵云、宣曲、广望、阆风、万世、修龄、总章、听讼...但具体什么模样,用来做什么,很多都已不知道了。只晓得宫里的都是大观,有六十多米高,窗户全是云母做的,光曜卓卓,跟神仙境似的。

我觉得陆机写《洛阳记》不得劲,但又喜欢他写下这《洛阳记》,因这样的的洛阳景象,到底也只能存于纸上笔墨中了。

我是去过汉魏故城的。当时秋天,沿途过去,曾经沿线绵长的东西北垣,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圈,金墉城、铜驼街、云台、这样观那样观...都已消失不见。两边都是寻常乡村麦田,枯黄草草,田间一个极大的黄土台,四周荒芜,据说是曾经的太极殿。

过往盛况消失殆尽,想望中的断壁残垣也不复存在。历史和时光终于显示出他们的巨大威力。建造一切,摧毁一切,唯叹一句——

可怜洛阳繁华非昨日,可堪笙歌沉吟怀人远,可叹天下霸业归田舍,风骨不留旧时燕。

风骨不留,旧时燕哪。

晋朝贾南风死后谁做了皇帝 死在洛阳的司马遹和贾南风(5)

原文

1) 洛阳城,周公所制。东西十里,南北十三里。城上百步有一楼橹,外有沟渠。

2) 洛阳城内,西北角有金墉城,东北角有楼,高百尺,魏文帝造也。

3) 云台高阁十四间,乘风观阁十二间。

1) 洛阳南宫有承风观,北宫有增喜观,城外有宣阳观、千秋、鸿地、泉城、扬威、石楼等观。城外有鼎中观。

2) 宫中有临高、陵云、宣曲、广望、阆风、万世、修龄、总章、听讼,凡九观。皆高十六七丈,云母窗,曰曜之,有光。

3) 三市,大市名也。金市在大城西,南市在大城南,马市在大城东。按:金,市名。商观西兑为金,故曰金市。

4) 铜驼街,在洛阳宫南,金马门外,人物繁盛。俗语云:“金马门外聚群贤,铜驼街上集少年。”

5) 汉洛阳四关。东成皋关,南伊阙关,西函谷关,北孟津关。

6) 城南五十里有大谷,旧名通谷。

7) 紫微宫有一柱观。

参考文献

《三国志》《晋书》《魏书》《北史》《水经注》《世说新语》《资治通鉴》《洛阳伽蓝记》

《河洛关中的地理人文与西晋后期的_八王之乱》林校生

《从魏晋官制背景看_二十四友_的出现》张珊

END

往期目录

中世纪的奇葩性生活

教科书为何称他“民族英雄”

埃及人在修金字塔,中国人在做什么?

日本人的起源是哪里?

被邀请出席新中国开国庆典的帮会大佬

新疆是先有了汉族还是维族

死人是怎么结婚的?——聊聊冥婚

抗日战争中,蒋介石是怎么失去南京的呢

更多内容关注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