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1)

摄影爱好者或许多多少少都知道,有个盖房子的人后来爱上了摄影,每天都以拍别人的肖像为主,乐此不疲。这个盖房子的人就是房地产大亨,著名企业家——潘石屹。纵观潘石屹的作品,基本上以肖像为主,涵盖的大到各行业知名人士,小到自己soho里的一个创业者。有时候我不禁在想,潘石屹拍拍摄收集那么多人的肖像,难道在酝酿一场阴谋?还在早早就发现了某种商机,正在打着摄影的旗号大范围潜伏?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2)

潘石屹作品网站

不过这些都是胡乱猜测,仅供娱乐。有个问题倒是很想知道,这个盖房子的摄影爱好者玩摄影这么专业这么投入,对让很多人犯糊涂的摄影白平衡有了解吗?毕竟肖像摄影里可是每次都打灯的,而且颜色似乎一直很准(具体大师们来评价)。毕竟潘石屹也是从小白走过来的,对白平衡也有一段半知不解的过程吧。

对小编而言,当初一直对白平衡也不是很懂。对于所谓的日光、阴天、荧光灯、白炽灯之类的白平衡模式也认为似乎没多大作用,因为一直用的是自动白平衡。我相信很多初学者要么没关注白平衡,要么关注了也了解不彻底。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3)

数码设备白平衡模式

小编一直力求从通俗易解的方式传递摄影,尽量摈弃“大师们”的过于高深的理论并运营本号,今天我就继续用我的“土”思路分享我对白平衡的理解,希望对于初学者和一些对白平衡还一知半解的朋友做个参考,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评论区交流。

色温和白平衡是不一样的

一、先来理解一下色温

色温在专业解释下显得很难懂(温度高低跟颜色辐射的关系)既然太难懂我们就不浪费篇章摘取解释了。现在,我们只要理解一下:色温就是环境的颜色和给你的感觉。红黄色给人的感觉是暖暖的,比如蜡烛和早上、傍晚的太阳。随着红黄色越少暖的感觉就越淡,同时冷的感觉对应就多了。然而色温是有数值来表示的,所以我将色温制再结合上面说的“色温就是环境颜色”和带给大家的感觉,做成图表。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4)

表1.色温冷暖感知图

色温对应环境颜色感知示意如下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5)

表2.不同时段色温光源对应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光源色温表(除蜡烛外,其余为自然光源),其中带阳光部分均指晴天光源。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有晴天早晚的光为暖色光,晴天中午的光为冷色光,阴天为冷色光。(记住这个规律,下文我们会用到)。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6)

二、我们用最简单的阐述介绍一下白平衡,但是第三点才是谜底的解开

白平衡重点是白和平衡两个意思。我们电子显示设备上的颜色是有蓝、绿、红组合而成(事实上是滤色模式)当三者以1:1:1的形式合并起来的时候就成了白色,这时候就是我们所谓的白平衡。看一个很熟悉的图: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7)

RGB三原色模型

我们发现红绿蓝三种颜色的交集的位置就是白色(这就是白平衡了)因为他们各种颜色均饱满的出现在一起叠加,正好就是白色。我们试着改变一种颜色看一下,假设我们减少红色(暖色)然后观察交集的位置是否仍然为白色: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8)

此模型中我们将红色减少

我们观察中间原本白色的区域,你会发现:假设绿色不动的前提下,红色减少的时候白平衡出现了偏差,白的地方变成了浅蓝色。也就是减少红色(暖色),白平衡变成了蓝色(冷色)。

倒推过来就是:绿色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蓝色(冷色)中增加红色(暖色),就越接近与白色。如果我要强制成白色,就必须在偏蓝色的画面中继续增加红色。或者在偏红画面中继续增加蓝色。让蓝绿红都以的1:1:1混合(事实上必须是饱和的三色255:255:255)就成了典型的白色。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9)

1:1:1只是一个比例,真正的需要饱和的蓝绿红,也就是需要255:255:255

可能你会觉得这似乎也不难,总结起来就是红绿蓝三色此消彼长都不行,要达到白平衡就必须让红绿蓝一起涨到满格,叠加起来就是强制的白。没错的,这就是白平衡的技能和存在的必要性。

三、白平衡必须与环境光同在,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我们通过第一点知道,不管是自然环境还是人造光,所营造的环境光中有色温,而且很明显的事傍晚和早上是暖色,中午是冷色。

我们又可以通过第二点知道,要达到正常的白色,就要在暖色中增加冷色,冷色中增加暖色,以寻求白色均衡,而且这是白平衡存在的必要性。

然而实际操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比如在黄昏下拍摄,我们想,黄昏的色温大概是3000K,所以我们想当然的将相机白平衡值调整在3000K(暖色范围),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整个画面变蓝了!不是说3000K是暖色吗?!我们再尝试着将色温拉到7000K(冷色),整个画面却变暖了,就好比这张图: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10)

与光源色温相悖,随着白平衡值越高,画面越暖

看这张图似乎一切都颠覆了我们的理论!但是我们回到白平衡的原理不难发现,为了达到白,蓝绿红之间是必须达到1:1:1的。回到案例上说,比如黄昏拍摄,自然光3000K的色温,我们将白平衡调整到3000K,相机认为3000K是暖光画面会偏红,为了达到正常的白色,他就应该增加蓝色光。所以相机白平衡系统给画面覆盖了蓝色,此时如果你在镜头前放一张白纸,白纸看上去“可能”会接近于白色(因为相机里整体画面偏蓝,你可能会看到白纸似乎也是蓝色的)。但是黄昏应该有的大片的暖黄色却被蓝色覆盖了,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解决方式是,此时要么用自动白平衡,要么是将白平衡值拉大,越拉大,画面越偏红,就越能体现她本身画面应有的黄昏氛围的颜色(当然,此时这张白纸也会偏暖色,黄昏下的白纸本身就应该暖色吗,这才能应景呀)。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光源的色温值和白平衡值相反:增加白平衡的K值,白平衡认为偏冷,为了达到均衡,相机会增加暖色;相反的,减少白平衡的K值,白平衡认为画面偏暖,则自动增加冷色,画面偏冷。通常情况下具体对照表可以参照下表

无论是使用手机还是照相机进行拍摄(不论手机或相机)(11)

色温与白平衡的对应

以上就是对于白平衡的解释,希望对于初学者和一些对白平衡还一知半解的朋友做个参考,如有不正确的地方,欢迎评论区交流。

欢迎关注果子李研究院,下一篇文章将分享:如何通过最少的设备,甚至不需要购买设备,就能用最简单的方法矫正白平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