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

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1)

本周主编学堂读书会共读的书籍是罗伯特·B·西奥迪尼的《影响力》,这本书被美国《财富》杂志称为“最强大最诡谲的心理学畅销书。”作者本人也被称为“全球知名的说服术与影响力研究权威”。

书中提到的“影响力”,充斥在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他人,也被他人所影响。

影响力通常被当成一种武器:政治家利用影响力赢得选举,保险商利用影响力推销保险,售楼员利用影响力兜售楼盘,即使是家人朋友之间,也在不知不觉地利用影响力做着一切。

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2)

为什么有的人如此具有说服力,而我们总是被人说服?《影响力》揭示了隐藏在顺从他人背后的六个心理原因:互惠、承诺和一致、社会认同、喜好、权威、稀缺。

今天读书会讲的是《影响力》的第一课——互惠。

说起“互惠”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中国人是礼仪之邦,“礼尚往来”、“互惠互利”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礼家传统。“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投桃报李”,既然受了别人的恩惠,就理应回报。

我想起近期发生在我和同学之间的“互惠互利”的故事:

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3)

一位新近开蛋糕店的同学芳,在得知我的生日后,打电话要给我庆生,除送蛋糕鲜花之外,还要请我和同学吃饭。她说:“英一星期前就多次嘱咐,一定要在你过生日时,送你一个蛋糕和一束鲜花。”

芳、英和我都是初中同班同学。但在三十年的岁月长河中,我们各自成熟成长,并无多少交集。

英如此热忱地用她朋友芳的蛋糕媒介为我庆生,才使我不由得去回想个中缘由。

一年前,我利用自己的关系,帮英在她工作的部门调整了一个岗位,本来只是和认识的领导打了个招呼过问了一下,没想到对方很重视,很快就落实了。

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4)

也没费吹灰之力,也没有任何投入,帮老同学说了句话,事情就办成了,这件事在我心里没有留下多少印记,没想到英却一直记挂在心,并寻找机会回报我的出手相帮。

英、芳的好意我无法拒绝,蛋糕、鲜花暂且接受,但怎么能让芳再破费请我吃饭呢?这于理不通。于是,我和芳说,安排时间地点,我请同学们吃饭。

生日当天晚上,我和芳、英与另外三个经常来往的同班女生聚在一起,组织了一场有蛋糕、鲜花、美酒、美食,还有三十年同学情谊的生日宴会。

从此,扶持芳的蛋糕店的生意成了我上心的一件事。因为自己和孩子平时也经常吃面包甜品,我专门在一个星期天光顾了芳的小店,一口气拿了50元的各式面包。

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5)

芳给我打了八八折,我花了44元。我承诺芳,以后我的面包货源就成了她的专供了,芳感谢非常,和我说以后会一直为我保持折扣价,甚至成本价。

我笑了,和芳说,这成本价可不敢,你店里的生意不做了吗?都用成本价,亏了本怎么办?能给我折扣就很不错了,咱们这叫互惠互利。

当然顺手在她店里拿走几张名片,告诉她有机会帮她介绍顾客。芳说看能不能给她推荐几个单位,给单位职工订生日蛋糕是固定的客源,是大单生意。

这超出能力范围的帮助,咱就不能随意承诺了,我和芳说:有机会再看吧。

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6)

亲人朋友之间的互惠往来是正常而有必要的。但生活中,我们往往屈从于商家的互惠原理而不自觉地掉入陷阱。比如我们被商家免费送出的小礼物吸引,最终花很多钱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影响力》这本书说到的,我们被人施加了小恩小惠,因互惠原理而触发了我们的亏欠感,为了偿还亏欠,我们往往付出的比当初得到的多得多,这就成了一种不对等交换。

作者教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技巧:“拒绝—后撤”术。我们要衡量我们的能力,对于商家进一步的要求,礼貌道谢,温柔拒绝,果断后撤,这样,才不致掉入商家的圈套和陷阱。

合作能实现互惠互利 影响力之互惠互利(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