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30则(庄子经典名句200句详解第一辑)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庄子名言30则?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庄子名言30则(庄子经典名句200句详解第一辑)

庄子名言30则

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名句的诞生

适1来,夫子2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3。

——养生主

完全读懂名句

1﹒适:偶然。2﹒夫子:对老师的尊称。此指老聃,也就是老子。3﹒帝之县解:解除了自然的倒悬。意谓人生在世,必有生死哀乐的牵累,就像用绳子倒悬吊起来一样的痛苦;超越生死哀乐,即是解除倒悬的束缚。县,音xuán。

偶然地来到人间,是你的老师应时而生;忽然地离去,是你的老师顺命而死。安于时机且顺应自然的变化,哀乐情感皆不能进入心中,古人称此为解除自然的倒悬。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名句的诞生

物无非彼1,物无非是2。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3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4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齐物论

完全读懂名句

1﹒彼:与自身相对立的另一面。2﹒是:在这里解释为“此”,与“彼”相对。3﹒因:凭借着发生。4﹒是:正面的,是的。

事物无不以他物与自己对立的“彼”,来作为与自身相同的“此”来存在,也无不因为“此”,而有了相对的“彼”。从对立的那一面就看不到这一面,从自身这一面的了解出发,就能明白对立的另一面。所以说“彼”因为“此”而产生的,“此”也是因为“彼”而存在的。“彼”、“此”的分别,是在事物刚发生时的情形,虽然如此,它才刚发生就死去,刚死去就发生了;刚肯定随即又否定,刚否定随即又肯定了;因为有正面所以有反面,因为有反面所以有正面。因此圣人不依循分辨是非错误的途径,而是照应于事物的天性,就是根据这样的道理。

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名句的诞生

瞻1彼阕2者,虚室3生白4,吉祥止止5。夫且不止,是之谓坐驰6。夫徇7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鬼神将来舍8,而况人乎!

——人间世

完全读懂名句

1﹒瞻:看、观照。2﹒阙:空。3﹒虚室:空的房间。比喻心境保持虚静。4﹒生白:产生纯白光明。5﹒吉祥止止:此指吉利祥瑞聚集于空虚的心。6﹒坐驰:身体坐着不动,心神因而自由遨游。另有一解是身体不动,心神向外追逐奔驰。以上两种解释恰成一正一反。7﹒徇:音xún,使。8﹒舍:安置、归附。

你看看眼前空的地方,空虚的房间,才能展现纯白光明,吉祥之气也将聚集于空虚静止的心。不仅吉祥聚集于此,身体坐着不动,心神也会四处遨游,这就称为坐驰。能使耳目感官向内通达,把心思巧智排出在外,连鬼神都要来归附,何况是人呢!

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名句的诞生

伟哉!造化1又将奚2以汝为?将奚以汝适3?以汝为鼠肝乎?以汝为虫臂乎?

——大宗师

完全读懂名句

1﹒造化:造物主。2﹒奚:怎么。3﹒适:往。

伟大呀!天地的主宰!又要将你变化做何物呢?将令你何处去呢?将把你变化做鼠的肝吗?将把你变做虫的膀子吗?

有骇形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

名句的诞生

彼有骇1形2而无损心,有旦宅而无情死,孟孙氏特觉人哭亦哭,是自其所以乃。

——大宗师

完全读懂名句

1﹒骇:通“害”,损害。2﹒形:指外表的形体、身体等。

孟孙氏有形体的变化却没有心神方面的损伤,形体的变化如同住到新宅而没有真实的死亡;因为孟孙氏对此了解,所以别人哭他也跟着哭,却没有特别忧伤呀。

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名句的诞生

中山公子牟1谓瞻子2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3之下,奈何?”瞻子曰:“重生。重生则利轻。”

——让王

完全读懂名句

1﹒中山公子牟:春秋战国时代魏国的公子,名牟,被封于中山,所以称中山公子。2﹒瞻子:魏国的贤人。3﹒魏阙:古代宫门外的阙门,为悬挂法令的地方,后来变成朝廷的代称。

中山公子牟向贤人瞻子请教:“我虽然身居江湖四方,但是心却还是牵挂着朝廷大事,要怎么办呢?”瞻子说:“要重视养生之道。重视养生之道就会轻视功名利禄。”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名句的诞生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1,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天地,一指2也;万物,一马也。

——齐物论

完全读懂名句

1﹒以指喻指之非指:章炳麟曰:“‘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之说。公孙龙有《指物篇》云‘物莫非指,而指非指’,上‘指’谓所指者,即境;下‘指’谓能指者,即识。”而钱穆则认为公孙龙在庄子之后,此不当以公孙龙为说。可能是庄子针对当时所讨论的议题,提出评论。2﹒一指:一般概念。天地一指,天地虽大,但都是有共性的“一指”;万物虽殊但都是有共性的“一马”。

用手指来比喻某一手指不是手指,不如拿不是手指的东西来说明某一手指不是手指;拿马来比喻某一匹马不是马,不如用不是马的东西来说明某匹马不是马。天地虽大,和手指一个样;万物虽多,也和马是一个样。

以天地为大炉,以造化为大冶

名句的诞生

今以天地为大炉1,以造化为大冶2,恶乎往而不可哉?成然寐3,蘧4然觉。

——大宗师

完全读懂名句

1﹒大炉:大炉子。2﹒冶:指炼铁的工匠。3﹒成然:安闲。寐:睡觉,引申为死亡。4﹒蘧:音qú,惊喜自得的样子。

现在把天地看做化铁的大炉子,把造物者看做是大铁匠,我死后,何往而不可呢?死生原像梦境一般,死时安闲似地入睡,生时像从睡梦中惊醒一般。

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名句的诞生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1胡蝶也。自喻适志2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3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4。

——齐物论

完全读懂名句

1﹒栩栩然:飘飘飞舞的样子。2﹒自喻适志:自得快乐的意思。3﹒蘧蘧然:惊动后清醒的样子。蘧,音qú。4﹒物化:事物的变化。也可引申为事物经过变化后,同化为一。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为一只飘然飞舞的蝴蝶,自己觉得很快乐!根本不知道有庄周的存在。忽然醒过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为庄周呢?庄周和蝴蝶一定是各有分别,这就叫做形象的变化。

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

名句的诞生

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1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达生

完全读懂名句

1﹒木鸡:用木制作的鸡。

鸡虽然有时还会啼叫,但是已经没有反应,看起来就像木头做的鸡一样,它已经具备战斗的性格,其他的鸡都不敢随便挑战,反而躲得远远的。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名句的诞生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1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

——德充符

完全读懂名句

1﹒肝胆楚越:意指肝胆看起来相近,却又好像楚越两国一样遥远。

若从事物相异的一面去看,在同一身体内的肝与胆,也好像楚国与越国那样遥远;若从事物相同的一面看,万物都是一体的。

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名句的诞生

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1。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2,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3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人间世

完全读懂名句

1﹒蹶:跌倒。2﹒町畦:田间垄起之小路,方便行走。3﹒积伐:积累夸耀。

外貌亲附太深,将有着颠败毁灭的疑虑。内心劝诱太过,对方会以为你是为了夺取名声,招来祸害。他如果像婴儿般天真无邪,你也姑且待之以婴儿;他如果没有界线之分,你也同样不分界线;他如果不受拘束,你也姑且随他不受拘束。这样引导他逐渐走向无所过失的正途之上。你难道不知道螳螂吗?他奋力举起长长的臂膀想要阻挡车轮,他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能胜任,这正是将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要小心谨慎呀!你若多夸耀表现自己的优点去触犯在上者,那可就危险了。

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名句的诞生

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1。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2,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3而美者以犯之,几矣。

——人间世

完全读懂名句

1﹒蹶:跌倒。2﹒町畦:田间垄起之小路,方便行走。3﹒积伐:积累夸耀。

外貌亲附太深,将有着颠败毁灭的疑虑。内心劝诱太过,对方会以为你是为了夺取名声,招来祸害。他如果像婴儿般天真无邪,你也姑且待之以婴儿;他如果没有界线之分,你也同样不分界线;他如果不受拘束,你也姑且随他不受拘束。这样引导他逐渐走向无所过失的正途之上。你难道不知道螳螂吗?他奋力举起长长的臂膀想要阻挡车轮,他不知道自己的力量不能胜任,这正是将自己的才能看得太高。要小心谨慎呀!你若多夸耀表现自己的优点去触犯在上者,那可就危险了。

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名句的诞生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知其故矣;以奸1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之迹,一君无所钩2用。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也,岂其所以哉!今子之所言,犹也。夫,履之所出,而岂履哉!”

——天运

完全读懂名句

1﹒奸:通“干”字。求见。2﹒钩:取也。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究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已经很久,也熟悉其中的内容了。我拿这些学问晋见七十二位国君,谈论先王的道理,阐明周公、召公的事迹,一个国君也没有采纳我。真是太难了!是这些国君难以劝说,还是大道难以发扬呢?”

老子说:“这是幸运与否吧!你没有遇到治世的国君啊!所谓六经,是先王的陈旧足迹,哪里是先王的真性根源呢?现在你所说的话,犹如也是陈旧的足迹。所谓足迹,是鞋子踩出来的,然而足迹岂能等同是鞋子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