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

说到澳洲,大凡有些地理知识和关心时事的人都会知道:一个国家占着一整块大陆,地域辽阔人口不多,资源矿藏极为丰富,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等等。

在澳洲东北部,隔着托雷斯海峡,有一座全球第二大岛,面积约78.5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作为“大陆标杆”的格陵兰岛。如果将之“移”到欧洲,是面积仅次于俄罗斯的存在。然而和南面富邻澳洲相比,面积虽大却鲜为人知。

这座岛屿就是新几内亚岛。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1)

如果按照澳大利亚的形成模式,新几内亚岛似乎也应成为一个整体国家,但该岛事实上分为两部分,西半部属印尼,分为巴布亚和西巴布亚两省。东半部是独立国家巴布亚新几内亚,面积约46万平方公里。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曾是澳大利亚的一部分,只是在1975年才获得独立身份。

这种格局是怎么形成的,其中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往事呢?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2)

新几内亚岛被发现于1511年,时值大航海时代,欧洲“两牙”(葡萄牙、西班牙)纵横四海,甚至以教皇子午线为界,很随意地划分了各自的地盘。

当葡萄牙人第一次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时,竟然产生了似曾相识之感。此处和非洲几内亚湾无论从土著外貌、气候环境都挺像,于是便给起了名字“新”几内亚。当时起名只顾方便,全然没考虑到会给后世带来概念混淆,两地相隔遥远,完全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3)

随着欧洲各国看到“两牙”靠着海上贸易发了家,眼红不已,并群起仿效,使得“两牙”吃独食的日子一去不返。不仅如此,英国、荷兰等国青出于蓝,风头一举盖过西、葡两国。原来的两分天下变成群雄争霸,势力范围当然也要重新分分。

荷兰一度很风光,凭着海上马车夫的先发优势,以爪哇岛为中心四处扩散,占据了新几内亚岛西半部。18世纪下半段,后起之秀英德两国也来到这里。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4)

“这么大的岛,我们也应该有份”。于是在1884年,英德平分了剩余的东半部,德国占北边,英国占南边,皆大欢喜。

到上世纪初,英国在澳洲已建立起六个殖民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些殖民地动了和当初北美十三殖民地一样的心思,想整合起来成立统一联邦。这回英国倒挺大气,也没象上次那般横加阻挠,说:“那你们一人一票,搞公投决定吧”!不过此时澳大利亚联邦仍然以自治领形式存在。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5)

好人做到底,1906年英国又把新几内亚的地盘交给澳大利亚打理。宗主国对自己这么好,澳大利亚当然是感激涕零,做什么都先看着英国那边的风向。

那会儿欧洲强国林立,谁都不服谁,都认为自己吃亏别国多吃多占,并且相互抱团组成联盟。1914年,积蓄已久的矛盾终于爆发,两派分别以英、德为首打起来了(一战)。宗主国老大被人欺负,澳大利亚当然不能袖手旁观,立马出兵夺占了新几内亚岛上德国的地盘,来了个二合一。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6)

战争结束后,打输的德国被整得狼狈不堪,海外殖民地一概被剥夺,德属新几内亚也在“国联”主持下,被正式划给澳大利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都曾是英国殖民地,但发展情况却天差地别。澳大利亚人多来自英国和爱尔兰,在思维方式和文化习俗上,同欧洲一脉相承,更加能够接受和融入现代化发展,也建立起类似于原宗主国的制度,迅速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7)

巴布亚新几内亚则大有不同,沿袭多年的封建部落观念仍然深入人心,外来殖民者地压榨激起他们的愤怒,土著居民们更乐于接受原来的传统模式。虽然殖民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原始蒙昧的状况,但效果终究有限。

即使在澳大利亚统治期,这种情况仍未能得到根本扭转。虽然名义上同属一个国家,但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洲本土居民的生存空间区别很大,比如劳动保障的力度、收入和工作强度的不匹配等,这也造成两部分无法公平同步发展。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8)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更希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由此冲突反抗不断,双方长期处于对立。1973年澳大利亚同意巴布亚新几内亚自治,这意味着澳方做出了放手的决定,1975年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建国。

顺带提一下岛的西半部,二战后荷兰逐渐无力统治原亚太殖民地,这些殖民地于1945年整合独立为印尼。荷属新几内亚殖民地也类似这一过程,希望摆脱殖民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而且这个愿望差点就实现了。

1961年,当荷属新几内亚成立议会后,印尼发兵干涉,将其纳入版图。而且为了防止西部岛民和东部同族的联络,当局出台一系列阻隔双方交流的法规,至今新几内亚岛东西两部分仍然交流甚少。

巴布亚新几内亚最近状况(大树底下好乘凉)(9)

及至如今,巴布亚新几内亚经济仍不乐观,人均收入仅2600美元,和富邻澳大利亚相差近20倍。

或许对于当地原住民来说,能过上自己喜欢的自由生活,才是最可贵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